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Na_2CO_3在PET中的成核作用及机理、对结晶体结构变化、结晶动力学进行了讨论,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结晶的PET晶体结构的差异。Na_2CO_3使PET结晶完善性,结晶度,晶体有序度增大,结晶速度加快,晶核尺寸变小,其成核作用是以化学反应机理进行的,成核中心是COO~-Na~+。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透明成核剂二亚(3,4-二甲基)苄基山梨糖醇对聚丙烯(PP)的非等温结晶特性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添加透明成核剂可以使PP结晶速率、结晶温度和结晶度等结晶特征参数有所提高.其中:使半结晶时间t1/2缩短27%以上;Avrami指数n趋于3,表明结晶呈异相三维成核增长;结晶速率常数Zt增加50%以上.在相同条件下,单一加快降温速率,使t1/2和n减小而Zt增大,加快了结晶速率但不利于结晶温度和晶粒分布等结晶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DSC法研究了防紫外线PE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紫外线遮蔽剂在PET的结晶过程中起到晶核作用;随着遮蔽剂含量的增加,Avrami指数n和结晶速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4.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Avrami模型分析聚苯硫醚(PPS)/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行为,分别考察了PPS和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参数以及结晶活化能,揭示了PPS的等温结晶特性和少量CNT对PPS结晶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逐渐下降,说明复合材料的结晶是以依热成核控制为主;少量CNT的加入降低了PPS的结晶活化能,明显提高了PPS的结晶速率,同时使成核方式发生转变;纯PPS的Avrami指数n约为4,结晶方式为均相成核,而复合材料的Avrami指数n约为3,转变为异相成核;成核方式的转变大大的提高了PPS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不同含量丙三醇(GL)共聚改性PET进行测试.并利用不同动力学模型对DSC数据进行非等温结晶研究,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PET及GL共聚改性PET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得到共聚改性PET聚酯的结晶速率随GL含量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计算Ziabicki结晶能力参数,得到结晶能力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结晶活化能,得到结晶活化能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减小后增加.低含量GL共聚改性PET随支链的增加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在所讨论的范围内,GL900-PET的结晶速率最快,结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硅填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DSC方法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和表面处理对填充LLDPE体系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体系的结晶速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在高表面积纳米SiO2变量范围内,含量较低时填料对基体结晶行为的影响以吸附作用为主,含量较高时则成核作用占优势。同时还发现,纳米SiO2含量相同时,与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比较,偶联剂/分散剂复配处理使纳米SiO2粒子表面的吸附层增厚,基体与粒子间的相容性增加,填料的异相成核作用明显,基体的结晶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用解偏振光强法 (DLI)和粘度法研究了 PET/Al2 O3体系从熔融态等温结晶的动力学过程及分子链的结构 .结果表明 ,无机成核剂 Al2 O3对 PET的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并使反应产物 PET的分子链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了 PET的等温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8.
PET成核剂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成核剂被用来改善PET晶粒结构、提高结晶速率、增强机械性能、缩短成型周期。常用的PET成核剂可以分为无机成核剂、有机成核剂和复合型成核剂三大类。无机成核剂是应用最早的成核剂,主要有黏土,包括蒙脱土、水滑石等;金属氧化物,包括SiO2、MgO、ZnO、TiO2等;无机盐,包括Na2CO3、NaHCO3、BaSO4等;非碱金属氢氧化物,包括Al(OH)3、Mg(OH)2等。无机类成核剂简单易得,成本低廉。使用简便,但此类成核剂属于异相成核剂,分散性差,成核效果一般;有机类成核剂主要包括苯甲酸盐、乙二胺、离聚物等,其与PET相容性高,成核效果较好,但价格相对较高;复合型成核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核剂复配,例如NaCl/PEO、PEG4000/RCOO-Na+、苯甲酸钠/Surlyn/DER等,不同成核剂之间通常具有协同效应,同时表现出不同成核剂的优点,并且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复合成核剂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复合方法、复合工艺、改性机制等将成为复合成核剂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DSC手段研究了物理共混合反应共混制备的聚丙烯(PP)/八乙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OvPOS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物理共混中OvPOSS具有β晶成核剂的作用,反应共混时PP的β晶消失,成核作用更为显著,结晶速率更高.采用Ozawa法和莫志深法对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表明材料的结晶动力学行为符合Mo-Avinm-Ozawa方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蒙脱土(PP/PP-MA/MMT)纳米复合材料,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脱土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加入能够明显促进聚丙烯的结晶,提高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及结晶速率,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磷含量的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样品,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Avrami方法研究了该阻燃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偏光显微镜(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POM)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了共混体系的晶体形貌、尺寸和结构。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没有改变PET的成核机理,其初级结晶均为二维盘状和三维球晶生长;少量阻燃剂的加入可以在PET中起到异相成核作用,晶粒尺寸减小,结晶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与三单体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聚丙烯(PP)与3种单体(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固相接枝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接枝物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采用Avrami方程研究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接枝物的Avrami指数n和PP的相近,在0~3之间,说明接枝物存在混合式的成核生长方式.接枝支链充当异相成核剂,提高了成核速率,降低了结晶活化能;同时,接枝支链阻碍了PP基体的结晶进程,延长了接枝物完成结晶的时间.PP和PP接枝物结晶参数的拟合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说明Avrami方程能有效地描述三单体固相接枝物的等温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几种添加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从等温结晶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5种不同添加剂的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体系的结晶行为和对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盐比金属氢氧化物具有更明显的成核效果.较明显地加快了结晶速率,减小晶体尺寸和增加结构均匀性.在 DSC 曲线上,熔融结晶峰(T_(mc))和冷结晶峰(T_(cc))的差值比未改性的 PET 增加了14℃,扩大了结晶温度范围,有利于改进现有 PET 薄膜的加工性,这已为东方绝缘材料厂的中试所验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添加二氧化钛(TiO_2)的防透明聚酯母粒和纺丝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制备防透明聚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研究纯PET和防透明PET/TiO_2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运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析了两者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防透明聚酯母粒中的TiO_2对PET结晶过程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没有明显改变其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单位结晶时间内,可以通过提高冷却速率来获取较高的结晶度;莫志深法比Jeziorny法更适合分析纯PET和PET/TiO_2共混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碳纤维(CF)表面阴离子接枝尼龙6(PA6)对CF/PA6复合材料中PA6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PA6的等温结晶过程主要为成核作用控制;未接枝的CF对PA6结晶起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PA6的结晶速率;表面阴离子接枝尼龙6的CF对PA6结晶仍起异相成核作用,但由于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同时又会阻碍PA6分子链的迁移运动,导致表面阴离子接枝PA6的CF/PA6复合材料中PA6组分的结晶速度虽比纯PA6大,但比未接枝PA6的CF/尼龙6复合材料小,且结晶度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挤出共混制备纳米碳酸钙/β-成核聚丙烯/短切涤纶纤维复合材料,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改善相容性.研究了材料中PP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用修正Jeziorny法、Ozawa法及莫志深法处理了PP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涤纶纤维和CaCO3能够促进PP的结晶和诱导形成β晶.加入β-成核剂后可得较高β晶含量的复合材料,相容剂对β-成核剂的协同作用使得β晶含量进一步增加.莫志深法能够很好地描叙复合材料中PP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而Jeziorny法和Ozawa法分析的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纳米SiO2具有异相成核的作用,能提高PET的结晶能力。文章探讨了溶液共混法和不同偶联剂对PET结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液的PH=9~10时,分散均匀性最好;采用溶液共混法进行复合,可制得熔点低于纯PET熔点的PET树脂/纳米SiO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DSC研究了PMMA/PET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PMMA/PET共混体系中,当PMMA的质量分数为1.0%-7.5%时,PMMA的加入提高了PET的结晶能力,其中质量分数为1%时最甚。共混体系的m值大于PET,故PMMA的加入不起成核剂的作用, 只是促进晶核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相容剂改性Al(OH)3/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4种大分子相容剂与PP共混物及其改性A l(OH)3/PP复合材料。用DSC结晶曲线研究了共混物、A l(OH)3/PP和改性A l(OH)3/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相容剂/PP共混物的结晶温度与相容剂有关。相容剂对PP异相成核能力从高到低为PP-g-MA>PP-g-AA>POE-g-MA>EVA-g-MA。A l(OH)3异相成核能力比相容剂的高,PP-g-AA、PP-g-MA与A l(OH)3存在协同诱导结晶作用,使PP结晶温度和结晶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添加酰胺类β型成核剂制备了高水平β晶型聚丙烯(β-iPP),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手段研究了其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所得数据用修正A vram i方程的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β型成核剂NA-BW的加入可提高聚丙烯的结晶度以及峰值结晶温度,当降温速率为10°C/m in时,纯聚丙烯和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分别为110和116°C,同时也明显地提高聚丙烯的结晶速度,在5°C/m in降温速率下,纯聚丙烯和β晶型聚丙烯的t1/2分别是2.19和1.78 m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