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教于乐——英语教学趣味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习上没有兴趣, 就没有智力的发展, 就没有教学, 就没有知识。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怀着极大兴趣, 并把它当成宝贵的礼物来接受,那将是老师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同教育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它被作为一种优良教学手段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从教学的全部职能来看,兴趣具有三方面的价值:(1)智能价值。正如没有情感成份介入的学习不成其为学习一样,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业成绩和兴趣呈正相关,这是已经过验证的事实。而且,国外曾有研究认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具有重要性。如爱好文科和爱好理科的两类学生被要求去听一次关于理科方面的学术报告会,两类学生在不同的心  相似文献   

3.
对于大多数的高中学生来说,很多人学习数学是为了高考而学,所以对于数学根本就没有兴趣。所以老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学生们不会提起注意力学习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对于老师来说,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转化为内动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之后,学生才可以在课堂上得以放松和老师积极地探讨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作为理科的代表学科,在高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化学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很多学生往往却觉得化学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化学课堂没有足够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我看来,要使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创建一个活跃的化学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5.
马霞 《科技信息》2009,(12):243-243,24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政治学课的特点,提出了激发初中学生对政治学课的兴趣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厘清期刊对中国近现代数学早期发展的学术记录,通过原始文献查阅,对《武汉大学学报》的前身——《理科季刊》中的数学学术文章进行考察,通过刊、人、文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得到:《理科季刊》刊物形式已趋于成熟,核心作者都是留学国外归国任教的学术先驱,其文章学术内容已经有了创新。认为: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理科季刊》体现出我国从大综合的高校学术期刊向自然科学学报转变的过程,同时也记录了中国近现代数学早期发展的学术进程。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学术空气还不够浓厚。原因当然很多。但我想:一个原因是带共同性的,那就是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与教学工作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的作用,认识不足,估计不足。有些还不了解:绝没有一个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工作中的懒汉,而能成为教学工作中的良师;反之,任何一个教学工作中的真正良师,必然是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工作中刻苦用功。勤奋钻研的真正学者。对于学生,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应该指导和培养他们结合自己专业从事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工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兴趣、习惯。同样的,绝没有一个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工…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中国的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尤其是比较偏僻的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是只会做题,不会开口说,还有很多的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或者是想学也学不会,学不进去。究其原因,这与农村中学学生平时语言材料输入的量太少有很大关系。文章客观分析了农村中学学英语的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背诵的方法,原则和形式,鼓励更多的老师重视背诵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范同利 《科技信息》2012,(33):351-351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不同,小学的时候一般都对趣味性比较强的事物有很多兴趣,初中生的兴趣就开始转变为事物的内部规律了。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特点,运用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找出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几个节点.努力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为高效学习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欧静 《科技资讯》2013,(18):175-175
在西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最感兴趣的不是来上信息技术课,而是到微机教室来上网,玩游戏,聊QQ等他们意兴趣的事情,对老师所讲的文字处理.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基本上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置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以获得教学过程中的最佳效果,是我们西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