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京师同文馆,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的产物。但是,洋务派的反动,并不在于“洋务事业”的本身,而是在于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所采取的投降主义政策,在于他们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和镇压人民。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攻击,恰恰不是这些,而是攻击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和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拼命地反对“四个现代化”,在1975年到1976年间,操着清代顽固派的腔调,捏造所谓“风庆轮事件”、“蜗牛事件”,掀起了批判“洋务运动”的浪潮,弄得人民对于“洋务运动”、“洋务教育”噤  相似文献   

2.
瑞典的福利     
“全民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为掩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而提出的迷惑人的口号。在这一口号下,西方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花样繁多的社会福利措施。瑞典在世界上以“福利国家”著称,一向被誉为福利社会的“橱窗”。本文试以瑞典为例,对“福利国家”的实质作些分析。高工资和高福利瑞典的高工资、高福利,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确实是突出的。据西方统计,在劳动力的价格方面,瑞典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以一九七五年的每小时工资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始,在中国兴起的洋务势力,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统治,抵御外侮,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通过训练陆海军和创办军事工业等,达到“自强”的目的。他们的思想与实践,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中还是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1962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面临着新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威胁,进入了1963年。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回顾去年,十分沮丧地悲叹,这是“令人失望的一年”;展望来年,更是不胜惶恐,惊呼西方经济“已达繁荣的末期”,“世界范围的经济萎缩就在眼前”。一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和西方统治集团的自我招供都继续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治之症日益深重。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其发生与发展是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的.洋务实践本身在客观上抵御和防范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正在缓慢回升,但仍然面临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金融动荡等重重困难,要走向经济高涨仍缺乏动力。为此,西方国家纷纷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也有人企图“一劳永逸”地使西方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几年前,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曾提出过一个设想:由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相继入侵中国,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统治者为了维持“大清帝国”的生存,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制度,引进洋枪洋炮,兴办洋务,改革军制,创设新军,从而使中国军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标榜他们向东欧各国提供“援助”,以“帮助”东欧各国走向“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1999—1991年间,美国共向东欧各国提供了近20亿美元的“援助”,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慷慨”,东欧各国可谓受“惠”不菲。然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给这种“慷慨”划上了一个大问号。据西方报刊透露,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方面鼓励东欧国家“创造市场经济的奇迹”,另一方面却又设置贸易壁垒,堵死了它们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取利润和维护个人利益,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拯救世界”的问题,即基督教的普世性。在一些西方人眼里,凡是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明都不是“文明”的,需要改造,所以,丛林法则的运用成了首选。“上帝选民”般的“文化优越”和“普世情结”成了一些西方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和“包容”的精神是以人为主要根基的人文精神,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当今世界弥足珍贵,为人类和平友好相处,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法国侵略者没有给越南留下学习西方的时间,1884年再次迫使越南阮朝承认法国的“保护”,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又吞并了整个越南,阮述等人兴办“洋务”、富国强兵的愿望未能实现,“兴亚会”联合亚洲各国抗击西方列强的抱负也成了昙花一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毛病新症状失业是资本主义的痼疾。二次大战后,特别是战后最严重的一九七三至七五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失业这个老毛病出现了一系列新症状。第一,失业人数在战后二十年的所谓“高速发展”时期没有减少,在一九七三至七五年危机期间急剧增加,在这次危机过后继续上升。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下简称西方国家,包括北美、西欧、大洋洲国家以及日本等)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九五○至七○年的二十年中,增加了将近一倍半。但是,  相似文献   

12.
一从19世纪末期到兀世纪初期,孙中山不断地对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研究与认识。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十月革命以前),这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毛泽东曾正确地指出:“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这就吸引着当时的孙中山去研究与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权”这个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诠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为借口,打着“人权大于主权”的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其实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我们反对“人权大于主权”的论调,反对抽象的人权观,我们认为:人权首先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集体大于个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即“主权大于人权”。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中叶,亚洲各国处于历史转折时期,许多国家先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只有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倒幕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当时国际、国内的许多条件,但其中的关键是在于下级武士改革派的领导。下级武士改革派能认清当时日本所处的内外形势,吸取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教训,顺应时代潮流,立志改革,学习西方。他们与部分朝廷公卿及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以西南强藩为基地,利用人民群众力量,坚决开展武装倒幕,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  相似文献   

15.
时代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上不少国家,包括在发达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里,存在着一些王室和国王,还有女王。什么“王储”、“王太子”、“公主”、“亲王”、“陛下”、“加冕”等等这套封建名堂还在被人乐此不疲地称呼和谈论着。常有人问: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互不相容的,这种局面是怎么产生的?尤其特别的是:为什么今天还成套地保留着?王室与政权是什么关系?他们对国家有什么影响?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这些问题说来话长,本文试图长话短说,勾一简单的轮廓。  相似文献   

16.
欲向西方进军的中国社会精英没有忽略“软件”建设, 公务员和党员干部都是礼仪班上的勤奋学生。 在开发自己国家市场的过程中,中 国的商业精英们从没忘了也要打入西方 市场。于是,在悄然推进他们的经济远 征之时,出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不仅要 学会资本主义的商业技巧,也得学会从 前的阶级敌人们的举止风度。经济学是 心理学,也是社会学,现在,为了使自己 的货品顺利登陆西方的海岸,他们开始 学习西方社交礼仪,甚至花费高昂代价 请来一位瑞典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博览》2010,(22):11-11
中国的崛起让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倚重国家的、半市场性的经济——即“国家资本主义”——比较适合于满足现代世界的需要。建立在专注于自由市场和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华盛顿共识”正在被“北京共识”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动时期,旧的政治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国际范围内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体系的对立和斗争异常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他们已经并正在采取各种形式同我们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企图不战而胜,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前所罕见的严重挫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领导和执政地位。有的国家的政局陷入剧烈动荡以至全面危机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在相当一段时期里,处于相对稳定和发展的状态,资本主义多种固有矛盾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缓和,世界范围的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进入低潮。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诸流派中,以萨缪尔森(Paul.A.Sarmuelsan,191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颇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诩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派”.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站在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最前沿,不断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诸流派的最新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综合理论体系。萨缪尔森等人关于运用“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各类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的开办,推动了英、汉语在华的传播。洋务学堂主要教习外文,教会学校则英、汉语教习相辅相成。以这两类学校为主要传播形式的英汉语传播有其不同的背景、特点与目的,但他们都事实上促进了中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