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由于性别区隔的视角差异,一些男性作家的作品建构女性形象不成功,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作家认同女性的主体地位,但无法进入双性同体的写作状态;第二,女性形象是小说的功能性人物,是作家理想化的产物;第三,作家潜意识中以女性对男性的付出程度来表现其存在价值。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应当服从人物的生命逻辑,平等地描摹复杂的人性,以更宽广的视野完成人物主体在社会中的多维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2.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3.
中外现代文学女性心理描写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描写历来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外现代文学作品女性心理手法的探讨,来研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和刻画以及中国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对美籍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女权主义小说《女勇士》进行解读,探索了小说中描绘的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力下女性的生存处境。通过剖析主要女性人物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指出小说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以女性作家为主人公,以作家自身的自传经历为依托,向读者呈现出女性作家在成长与发展中融合其自身存在的"男性气质"的过程,以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的阿尼玛("女性气质")与阿尼姆斯("男性气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在男性社会中从彷徨、恐惧到融合自己身上的"男性气质"进行创作的过程。小说深刻地揭示出:要想真正面对自己,完整地生活,女性作家必须融合其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一直是文学界争执的对象之一,很多人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传统还是前卫都会给人一种"厌女"的感觉。事实上,无论是以美国太太为首的传统女性,还是以乔玛丽、玛格丽特为首的新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与作家本人的女性观息息相关。童年家庭生活的阴影、作家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形形色色的因素,在造就海明威矛盾分裂的女性观的同时,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的这两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林徽因与宗璞两位女性作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她们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可以使读者对中国女性文学增加一些理性思考。为此,我们重点分析了林徽因与宗璞二人作品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她们作品的女性意识来源及女性意识差异,差异点主要包括女性地位和女性角色生死观等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8.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分析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发表于1976年的《复活节游行》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女性小说"。在作品中,耶茨从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都市普通家庭两姐妹,用犀利但满含怜悯的笔触展示了以主人公艾米莉一家为代表的孤独的女性群体,是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之后所描述的"第十二种孤独"——女性孤独。从孤独的女性主题着手,以《复活节游行》的分析为突破口,结合存在主义探讨作家对女性孤独的理解,并试图找到破解现代人孤独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用六部以描写女性婚姻为中心的小说形象再现了摄政王时期英国乡村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许多评论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女性文学特征,本文则试图从奥斯丁几部作品中所存在的一种相似的人物结构来分析这个女性作家深受时代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女性意识,揭示其思想中的变化与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以来,王尔德一直是以一个矛盾的个体身份被世人评判着。一方面,他是唯美主义杰出的代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其作品至今享誉全球。而另一方面,他又被视为一个伤风败俗的同性恋者,而名声扫地。但是,无论如何,其作品甚至王尔德本人却一直倍受女性的喜爱。其诗集大卖的很大经济驱动力正是来自妇女。这似乎是一个背谬,然而当我们仔细翻读王尔德的作品时,却不难从中找到答案。从他的喜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条清晰的女性脉络,它在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形式体现上都占据了一方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一芳 《科技信息》2013,(5):163-163,185
上世纪80年代走入中国文坛的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一直将自身的创作目标关注在女性身上。大量作品中充溢着鲜明的女性色彩,凸显出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而母爱意识作为女性意识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类型,也成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识体现。  相似文献   

14.
苏青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但由于她的作品疏离政治,未能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并且采用了女性叙述视角,所以为许多文学史家有意地遗漏。为了还文学史以历史的真实,本文从分析其性格入手,就新旧雅俗的有机结合及自觉、独特、深刻的女性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苏青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长腿叔叔》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简·韦伯斯特主要作品中的一部。书中的女主人公乔若莎受到了全世界许多读者的喜爱。结合荣格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乔若莎性格中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这使她成为了一个丰满真实且具有双重性格的“圆形人物”。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被陈维崧称为“南宋后闺秀第一”的女词人徐灿,在其《拙政园诗余》的99首作品中,有48首以“雨”牵“愁”的词作,足见徐灿对其钟爱有加。从徐灿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分析此类作品的创作缘由,并进一步将其雨愁作品进行分类,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一直被公认是塑造“硬汉”形象的巨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英雄。但是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不可能只出现男性,而忽略女性形象的塑造。海明威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其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塑造,可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分为两类:即“小兔子”式的理想女性和“男性化”的现实女性。海明威作品中女性的塑造不是中心,但却对男性中心形象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凤青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6):80-82,105
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女性主义立场、关注女性欲望的作家,虹影用其作品给我们掀开了女性欲望的一角。她从女性真切的体验出发诉说女性处于匮乏和压抑状态下的生命之欲。我们从她的小说中可以看到贫困滋生的物欲、压抑助长的情欲两大类欲望,而在表述女性压抑助长的情欲的同时,虹影小说也在努力探寻着欲望之上的生命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代文人对"梅"较为偏爱,李之仪的词作中,对"梅"意象也情有独钟,共有13首词作语涉此意象。词人借"梅"抒发自己的寂寞情怀,或者借"梅"比美人,又或是以"梅"寄相思,其思想内容独出心裁,别树一帜,颇值得我们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小斌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在她的中短篇小说中,我们总能感到很浓厚的迷幻色彩。徐小斌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可分为妖化、神化、妖化与神化相结合这三类,通过这三类女性人物形象的探讨,展示了徐小斌作品浓郁迷幻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