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初步阐明双子叶植物响应栽培密度变化的规律,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设置不同栽培密度(1×1、2×2、3×3、4×4、5×5、6×6、7×7)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栽培密度下拟南芥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栽培密度处理下,随着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其株高、茎长和根长逐渐增加,莲座叶直径逐渐增加直至稳定,叶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顶部分枝数和基部分枝数逐渐增加或逐渐增加直至稳定。在同一生长时期,拟南芥个体大小随着栽培密度增加而减小,且高栽培密度下抽薹和开花时间提前。(2)不同栽培密度对拟南芥株高、茎长、根长、莲座叶直径、顶部分枝、基部分枝和叶面积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拟南芥株高、茎长总体呈降低趋势,根长呈逐渐增加趋势,莲座叶直径、顶部分枝数和基部分枝数呈逐渐减小趋势,叶面积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或逐渐减小趋势。本试验从形态上初步阐明了拟南芥响应栽培密度变化的规律,栽培密度对不同生长时期拟南芥各形态指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该结果可为通过合理密植调控双子叶植物形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华中五味子叶片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产自安徽黄山和甘肃文县的两个华中五味子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比较,讨论了叶片表型可塑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在种群水平上,叶片形态结构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环境可塑性,文县种群表现出相对的旱生特征:叶片小而厚、栅栏组织发达;黄山种群则表现出相对的湿生特征:叶片大而薄、栅栏组织较薄、海绵组织相对发达;这是叶片对水分条件随地理分布而表现出的空间异质性的适应策略;2)在个体水平上,叶片形态结构随发育阶段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发育可塑性,下层叶表现出典型的阴生叶特点:叶片薄、气孔密度较小、栅栏组织极不发达、栅栏细胞椭圆形或漏斗形、海绵组织发达;中、上层叶表现出阳生叶特征:叶片较厚、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相对较为发达、栅栏细胞长柱形.这种发育可塑性是叶片对光照条件随个体发育而表现出的时间异质性的一种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香蕉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香蕉番茄与冀东地区当地主栽番茄品种佳粉十五和中杂9号的田间对比试验。通过对出苗时间、苗高、苗粗、叶片数、花序着生节位、每一花序中的花数、座果率、抗病性、单果重、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的比较,结果表明:香蕉番茄出苗比佳粉十五和中杂9号晚.株高低;茎粗小,但差异不显著;第一花序着生节位介于中杂9号和佳粉十五之间,差异不显著;座果率高.差异显著;单果重低.差异极显著;产量略低,但差异不显著。香蕉番茄出苗所需时间较长.栽培时播种期应适当提前;长势中等.株高较低,单果重小,座果率高.产量略低但经济价值高;发生侧枝能力较强.应及时摘除侧枝。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群内的个体表型变异是种群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种群分化的基本材料,但目前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通常用种群表型特征平均值表示,忽视了适应与进化意义。通过对在同质园内种植来自阿尔泰山和天山的12个种群443个单株植株,对比分析两个地区之间和两地区内各6个种群之间1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除基分枝数外,其余9个表型性状在两地区之间都有显著差异,产生了显著的表型遗传分化,但在地区内不同种群之间差异各异。分析认为天山与阿尔泰山种群表型分化与生境变化有极大关系,随着环境变化不同特征均具有变异性,但不同特征变异大小不同,其中单株果实数、单角果种子数、单株种子总数等特征受土壤微生境波动影响极大,而开花时间等特征在遮阴、多雨等大环境统一条件下,更受日照长短大环境变化的影响。综合对比特征间变化来看,基分枝数等特征变异能力高的表型更容易在地区间产生遗传分化。由此可知,通过对种群内和种群间表型特征的研究,我们对拟南芥表型的变异原因有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不同育苗基质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腐叶土、复合基质(草炭∶蛭石=2∶1)和普通营养土作育苗基质,在温室条件下研究其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叶土的育苗效果在三种基质中表现最好。在子叶期,以腐叶土作基质的黄瓜幼苗的简单指标(子叶长、子叶宽、胚轴粗、胚轴长)和复合指标(子叶长×子叶宽,子叶长×子叶宽×子叶厚)均极显著地高于用普通营养土培育的黄瓜幼苗的相应指标。在四叶一心期,用腐叶土培育的黄瓜幼苗的简单指标(全株干重、叶面积、冠干重、根重、茎粗、株高)和复合指标[(茎粗/株高+根重/冠重)×全株干重、(茎粗/株高)×全株干重、(根重/冠重)×全株干重、(茎粗/株高)×全株干重、(茎粗/株高)×全株干重×叶片数]也极显著地高于用复合基质、普通营养土培育的幼苗的相应指标。因此,在生产上可以用腐殖土代替复合基质和普通营养土进行黄瓜育苗。  相似文献   

6.
傅晓峰  傅兆麟 《科技资讯》2013,(13):121-122
为探讨茎叶及穗拉重网络性状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个小麦基因型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小麦茎叶性状与穗柱重网络性状问进行了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组成,株高构成指数,各节茎粗,各节茎秆干物重和各节单位茎长干物重与穗拉数的典范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2,0,6633,0,8552,0,9687和0,6275,相关显著;株高组成与穗拉重的典范相关系数为0,66330,达到显著相关l在叶性状中叶鞘长性状与穗拉数典范相关系数为0,9687,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甘兰型油菜新品系(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性状对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株高,有效分枝数。进而进行通径分析,分析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每角果粒数,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其次为千粒重,有效分枝数直接作用小,株高为直接弱负效应。千粒重,有效分枝数,株高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羊草作为典型的构件植物,在构件及无性系分化上形成许多生态适应特点.通过对不同尺度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构件的观察测定,发现羊草构件的可塑性变化十分明显:[1]在野外的自然条件下,随着生境水分条件的改善,根茎缩短,茎节数减少,而节间距相对稳定;[2]在放牧梯度上,随着放牧加重、退化程度的增加,株高、叶片数、根茎长、茎节数、节间距、单株地上干重存在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未放牧显著高于重度放牧;[3]在人工模拟不同干扰的条件下,羊草的构件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模拟与自然环境中放牧梯度上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主要是由于实验室是盆栽种植,限制了根茎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型和PAtJ70∶GUS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以定量PCR和GUS染色方法研究了拟南芥J-蛋白AtJ70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AtJ70基因在根、茎、叶、花和果实中都有表达,花和叶中表达最高,长角果和根中次之,茎中最低.此外,以AtJ70-mGFP4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AtJ70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tJ70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96F044D、96F045D、96F057D不育株及正常可育株根系伤流量、单位面积角果皮生产力和经济性状。万群体中不育株率以及3个杂交组合与常规油菜H045作对照的临界不育株率。结果表明不育株与正常可育株根系伤流量、单位面积角果皮生产力差异不显著,经济性状差异显著。相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3个杂交组合的不育株率显著小于临界不育株率,杂种优势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小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成1对特异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小拟南芥总RNA中经反转录克隆出几丁质酶基因,该cDNA基因全长985bp,含有1个963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21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5.53kD,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有93%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生姜取样调查,测量了产量及有关的9个农艺性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剔除了对产量无显著线性效应的性状,得到了生姜单株分枝数、叶面积、根鲜重、姜球数对产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入选因素的通径分析,明确了各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叶面积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分枝数,再次为根鲜重,姜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毛竹林带状采伐可实现竹林机械化经营,研究不同采伐宽度毛竹立竹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为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模拟机械采伐对不同宽度条带内的毛竹林实施全林皆伐,2020年8月统计试验毛竹林不同采伐宽度带(0、3、9、15 m)内新竹数量、胸径、枝下高和竹高。调查新竹枝、叶、秆生物量,分析伐后新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 随着带状采伐宽度的增加,新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9 m采伐宽度带新竹数量最多,新竹竹高降低,胸径减小,枝下高及相对枝下高降低,立竹鲜枝质量、鲜叶质量、鲜秆质量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带状采伐可以提高立竹出叶强度、相对竹高,尤其增加叶分配占比和叶相对生物量。带状采伐未改变立竹秆-总生物量的等速生长关系,但对枝-总生物量、叶-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产生显著影响,由异速生长关系转变为等速生长关系。【结论】 带状采伐致使毛竹通过生理整合作用权衡各构件资源分配关系,改变其异速生长关系,诱发新竹形态可塑性变化,9 m采伐宽度的新竹数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硝酸镧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镧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的增殖率、高生长、茎粗、叶长、叶宽、生根数、生根率、根长、质量增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有显著影响。硝酸镧质量浓度低于10 mg/L时能有效促进流苏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15.
梁士楚 《广西科学》1998,5(4):318-320
应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木榄幼苗的形态特征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面积与叶片长度、叶片鲜重与叶片长度、叶片鲜重与叶片面积、基径与株高以及根、茎、枝、叶和全株生物量与株高之间存在着显著分形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样本测定,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4个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叶片生长的可塑性与规律性.结果表明:异质生境各芦苇种群的叶长、叶宽、叶生物量、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季节性积水生境和人工林缘沙地生境芦苇叶片各数量性状的可塑性最大,而碱斑生境的最小,叶生物量与叶面积的可塑性远大于叶片的其他数量性状,各生境芦苇种群叶宽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叶生物量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宽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尽管芦苇叶片的数量性状在各组异速关系中,其异速系数1gβ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1),但其异速指数却有相同的规律,即叶宽与叶长异速指数α<1,叶生物量与叶长/叶宽异速指数α>1,而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异速指数α≈1.异质生境芦苇叶片较大的表型可塑性与一致的异速生长规律性,表征了广布种芦苇尽管具有宽幅适应性,但其叶片的数量性状仍保持相同的生长有序性.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植株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快繁效应,结果表明:连续培养3代试管苗株高、叶茎色、叶宽、单株叶片数、单株有效茎节数、单株根数、平均根长、植株鲜重和干重等生长参数均以植株中部外植体最高,基部外植体优于顶部;中部外植体的单株有效茎节数比基部和顶部分别多4.6和2.6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剪叶试验探明了冬小麦主茎茎生各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对茎生各叶分别进行不同程度剪除后,使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比对照降低,对其中穗粒重和千粒重降低最大,而不孕小穗数则明显增加。剪除主茎中部叶片(8/0—10/0)不仅影响穗粒数,而且影响粒重,剪除上部叶片(11/0和旗叶)除严重影响穗重外,也影响穗粒数。剪除旗叶对穗部性状影响最大。剪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在品种间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102个玉米自交系的性状相关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东南(文山)102个玉米自交系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均有差异,最高的雄穗分支数达38.90%,最低的生育期也达4.21%;生育期性状、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各性状间相关性显著,而生育期与叶片数相关性极为显著,穗部性状却与叶片长呈极显著相关;通过形态学特征聚类并与系谱聚类比较,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的吻合程度不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仅仅依靠材料田间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进而作为育种依据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