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是发生雷电灾害较多的省份之一,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护能力,是雷电业务建设和防雷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监测预警方法及湖南雷电监测预警综合业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实际使用效果表明,平台极大地方便了湖南雷电监测预警业务的开展,在雷电基础科学研究、雷电资料的积累和综合分析应用、雷电预警方法研制以及雷电预警服务等方面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6-17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课题目标为:针对我国主要粮棉基地玉米、棉花、小麦以及主要温室园艺作物(番茄与黄瓜等),研究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低温灾害发生机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的新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低温灾害综合治理方案、建立相应的调控与综合防御技术体系。重点开展低温灾害的胁迫诊断、灾害实时监测、灾害调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通过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形成综合防灾减灾术体系,较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低温灾害的主动防御能力,明显减少农作物因低温灾害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长江流域建设开发了大量的大型梯级水电站,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电清洁能源。但是梯级水电站开发必然影响到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河流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改变,可能导致山洪灾害和面源污染等次生灾害。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正负面效应还有较大的争论,缺乏权威的数据支持和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来为我国公众甚至全球质疑人士以彻底的说服力,因此,需要借助于“3S”技术获取宝贵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模拟分析和实测研制,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建立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程度,客观、公正、科学的解决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争论,同时通过研究为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更好的减低甚至是消除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把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让水利工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4.
油茶种植与水土保持结合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洪灾害,预先规划油茶种植与水土保持结合工程是保障生态和经济效益并举的重要方略。文中采用环山水平梯带整地,构筑竹节沟,预防山洪拦沟,坡改梯田方法,营建崩岗治理工程、防治山洪灾害工程;对低产老油茶林实施高枝换冠嫁接、疏枝整冠及林间套种豆类等短生长期作物,提前达到油茶园建设回收投入资金;同时利用清砂育苗和轻质培养基炼苗等技术培育高根冠比新苗,保障高成活率达95%以上,使经济效益提高三倍。实施结果表明,前述治理和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治理当地水土流失,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湖南是发生雷电灾害较多的省份之一,雷击事故已成为制约烟花爆竹行业长足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湖南烟花爆竹企业防雷安全现状,结合其行业的特殊性,详细分析了烟花爆竹企业典型雷电灾害,提出了现有雷电防护措施的不足之处和安全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5):60-60
ZJC3B车载矿山救援指挥系统能迅速赶到灾害现场进行连续监测、监视,并对灾区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分析及爆炸危险陛的判别,从而实现了连续监测、救灾通讯、灾害现场监视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测、监视指挥系统。以满足矿山抢险救灾过程中的急切需要,促进安全生产,防止灾害发生后灾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灾害损失,保证救灾人员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应用是12家单位历时10年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全省地质灾害综合研究工作成果的总结。项目成果在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规划、山洪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还将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政府决策、交通、铁路、旅游、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及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6):20-20,22
海洋灾害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国内外有关于赤潮、飓风(台风)、海啸等海洋灾害的监测研究,但是国际上对另一类海洋灾害即反常波的研究很少,国内对反常波的遥感监测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而反常波对海上舰船航行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卫星SAR图像对反常波遥感机制、识别技术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立项以来,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调控、评估和服务等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相似文献   

10.
滑坡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类型,一旦下滑将造成惨重的损失,发生后往往会产生次生灾害,带来更为严重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 立项背景 目前国内外在滑坡体识别与安全预警方面能高效实用的技术与设备欠缺,方便实用的评价预警平台更是罕见,无相关规范指导和相关经验借鉴参考,技术研发难度大.结合滑坡体性态评价及预警的各阶级需求开展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安全是城市的生命线。建设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了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在银川市水源地水质本底数据的建立;构建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该系统的特点。系统最大限度的调配各个单位内外部的资源,为饮用水水质管理的安全化、信息化发挥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本地区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控,确保水质安全,为可能的突发水质事件制定应急技术支持预案;自动预警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水质污柒指标,为处理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实现水质数据的长期有效的积累,为今后水质方面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为供水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银川市水质监测部门试运行期间,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项目建立雷达和快速同化模式的逐时滚动5, km分辨率0~3, h定量降水融合外推技术,在短时临近降水预报准确率上比原始雷达定量降水预报和快速同化模式降水预报准确率提高了3%~5%.国内首次将5, km格点降水预报与易发山洪小流域GIS边界结合,计算小流域实况和预报面雨量,滚动制作短临和短期山洪气象风险格点预警产品,准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VIPS,Very-short-range Interactive Prediction System)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应用及其近几年在华北区域的推广应用情况.该系统以开源地理信息软件 OpenMap 为核心,将丰富的气象实况探测资料(如区域组网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等资料)及多种临近预报产品与精细的地理信息以图层形式进行叠加,可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在短时临近时间尺度内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实现临近天气预警产品的人机交互快速编辑、制作与快速分发,满足了北京奥运气象预警制作发布及现场服务等需求.根据近年来推广应用及国际交流情况,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灾害损失,抢救被压、埋人员,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首要任务,也是最能体现出减灾实效和社会显示度的关键环节.我国在灾害救助高新技术领域几乎是空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001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展地震等灾害救援体系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深海网箱养殖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先进海水养殖方式,得到了大力推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经常发生的突发性海洋污染(赤潮)和气候剧变,使养殖环境污染、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大量鱼类死亡。因此,养殖户急需有一种适合于渔业生产环境的无线远程监测设备,能够及时监测到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远程通信系统。设备采用各种数字传感器采集海洋环境数据和监测鱼群状况,先由各个网箱建立自组网络,再通过GPRS远程传输,并利用GPS技术对网箱进行定位,有利于对网箱的监测和灾害防范。项目已经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件(ZL200920138545.3;ZL201120382456).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与获取在全球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粮食安全预警、农产品贸易和政策制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阐述了3S技术在作物面积监测和作物产量估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具体包括: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体系和方法、作物种植方式与复种模式的遥感监测、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和产量估测模型评价等,总结了目前农情信息监测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情遥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建立农情遥感学科理论、完善方法和模型和扩大应用领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并且以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灾害程度重、经济损失大而成为最严重的灾害种类之一.据民政部资料统计,中国每年各地的洪涝灾情有数十次至上百次.这些洪涝灾害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8):56-56
随着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的落实,全国高瓦斯矿井都装配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003年以来,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基础上,晋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沈阳新元信息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数字煤矿安全WebGIS网络远程多级实时监测监管系统,大大增强了对瓦斯灾害的监测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技术内容 XDD03型雷电探测系统由一个主站(位置分析器)、三个以上副站(探测器)及通信设施组成.每个副站能独立工作,实时监测周围500km范围内雷电的发生、发展、消失过程,测向原理为门控交叉环技术,测距原理为振幅频谱法.各副站将收测到的雷电数据(雷电发生的位置、强度、时刻等)采用实时、分时或事后等方式传送至主站的位置分析器,使用方位汇交技术与到达时间差(双曲线)技术进行组合定位,并采用优化算法、场地误差修正等技术对监测区内发生的雷电进行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统计,1980~2005年全球气象灾害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5%左右[1]。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了70%以上(世界气象组织统计数据为80%以上),其中60%为农业气象灾害。特别是在近十年中,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现出了加大的趋势。1988~1997年,湖南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153.77亿元,占全省各类灾害损失的90%。在最严重的1996年、1998年和2008年,直接经济损失分别高达508亿元、329亿元和600亿元。然而在我国气象为农业服务中,普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气象为农服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服务领域狭窄,服务对象针对性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精细化、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和农业气象预报服务能力不强;气象为农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手段陈旧。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国气象部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为保障湖南省各试点县能够在有限的为农服务人员情况下,准确、及时、高效地制作和发布专业性强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产品,需要研制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农业气象服务专业性强、易于本地化和实际操作的气象为农服务业务示范平台软件来实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