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V1PS,Verysnort—range Interactive Prediction System)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应用及其近几年在华北区域的推广应用情况。该系统以开源地理信息软件OpenMap为核心,将丰富的气象实况探测资料(如区域组网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等资料)及多种临近预报产品与精细的地理信息以图层形式进行叠加,可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在短时临近时间尺度内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实现,临近天气预警产品的人机交互快速编辑、制作与快速分发,满足了北京奥运气象预警制作发布及现场服务等需求。根据近年来推广应用及国际交流情况,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3):58-59
西藏地区强降水、强降雪、雷电、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西藏地区社会稳定、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建立适合西藏高原的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完善和提高西藏地区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对做好西藏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项目建立雷达和快速同化模式的逐时滚动5, km分辨率0~3, h定量降水融合外推技术,在短时临近降水预报准确率上比原始雷达定量降水预报和快速同化模式降水预报准确率提高了3%~5%.国内首次将5, km格点降水预报与易发山洪小流域GIS边界结合,计算小流域实况和预报面雨量,滚动制作短临和短期山洪气象风险格点预警产品,准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行广州市空气质量保障预警体系设计研究,以实现亚运会场馆和大气监测国控点每天污染物浓度达到保障目标,提出建立可实时调控空气质量的预警体系。预测预报系统是预警体系的核心技术支撑,能够及时提供区域空气污染特征评估和多种预报时效的预测结果。预测预报系统需要天地空立体化监测网络支持,需要包括多种预测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预报准确性,提供空气质量与污柒源、天气形势的数值关系,以确定控制污染源的预警措施,实现保障目标。广州以此设计思路,在国内首次集成三种类型的预测预报系统作为预警系统平台:①基于污染源排放、天气形势变化,包括NAQPMS、CMAQ、CAMx国际先进数值模型的多模式集成预测预报系统;②基于区域观测和天气条件变化的卫星遥感监测与污染气象条件指数预报系统;③基于全球格点气象场和天气形势的新型统计预报系统。此平台在亚运会期间为空气质量评估与预测预报专家会商,为亚组委及时启动预警措施,实现亚运空气质量保障目标圆满成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8,(5):59-59
在我国,台风、暴雨、雷雨大风、雷电、龙卷风、冰雹等灾害天气及其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导致突发气象灾害发生更加频繁。本项目研究瞄准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需要,依托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快速循环更新同化系统产品,融合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仪、GPS/MET、风廓线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1,(20):66-66
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优势突出,尤其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由于其为新兴产业,气象服务技术既无前期积累,亦无经验借鉴.为此,“现代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研究”项目围绕设施农业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建设了设施小气候观测站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自动观测站网、设施蔬菜长势实景观测站网三网合一的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基于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观测,将能量平衡方法与统计方法有机结合,构建了设施小气候预报模型,建立了设施农业气象指标库和决策服务信息库;研发了设施农业小气候预报服务系统;构建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技术与流程;制定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规范和服务产品内容与板式;利用GIS技术,基于GIS技术,采用B/S架构,集成气象信息实时采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产品制作等技术,实现了温室内外气象要素实况显示与基于3G技术的蔬菜长势实景监测,研发了监测、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共享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体系,在服务模式与“点对点”服务手段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与预警系统建立研究提出沙尘天气源地的概念,并根据传输和影响对其进行了分类,对影响中国的沙尘天气的传输路径进行了分类总结,对典型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建立了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复合指标体系,确定了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贡献的贡献率和绝对贡献;建立了沙尘天气的预警预报系统,提出了减缓沙尘天气的应对策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北京开展了现场观测和资料分析,开展了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与预测系统建立研究,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台站气象探测环境影响很大,已经影响气象观测准确性和代表性,从而影响了预报预测的精准性以及气候变化评估的客观性,甚至制约了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城市化导致的气象站迁址对气象资料连续性的影响和气候变化趋势的精确评估也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文章综述了气象探测环境的卫星遥感评估方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章全面介绍了山基掩星观测气象应用试验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主要指标、技术创新点和应用情况。山基掩星探测试验对接收机、天线和资料采样率及反演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填补了我国在山基掩星研究和应用的空白,并将这一资料应用到天气分析预报、数值模式和气象、气候应用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实际业务应用和服务,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加密气象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综合气候、植被、水文和地质环境等因素,对陕西省生态农业气候环境进行了区划研究,并对各类气象干旱指标在陕西省本地做了适用性研究,建立了适合陕西省不同生态农业干旱区和不同自然天气季节的气象干旱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了基于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干旱监测业务化方法和模型、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预测预警模型以及干旱影响评估模型,实现了针对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农业生态干旱区的干旱监测、预测和预警,并能够对农业、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干旱影响的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4):61-61
“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研究”项目深入分析了广西主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点,在广西率先应用GIS技术构建了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对暴雨诱发广西地质灾害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类,建立了华北低槽,高原东部低槽、西南低涡、台风等四种暴雨型地质灾害模型;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技术结合T213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广西地质灾害的预报模型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了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二次衰减模型。该模型主要基于地质环境、降水量前期观测及未来预报等关键因子及细网格技术而建立,模型中特别对前期雨量与临灾雨量触发地质灾害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引进降雨量综合致灾能力评估础指数和致灾能力二次衰减两个概念,提出了前期雨量与临灾雨量对地质灾害内在触发机制的改进思想,并成功应用于张家界市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在近年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黄土高原为例,利用47年的降雨型地质灾害资料和相对应降雨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建立诱发地质灾害日综合雨量方程,得出崩塌和滑坡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的临界日综合雨量.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降雨影响系数,日综合雨量,以高时空分辨率自动气象站降雨观测资料和定量降雨预报预警为基础,建立地质灾害逐时动态日预报和逐时预警相互衔接的精细化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751.5公顷,因灾死亡1691人,其中,因雷电死亡29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4.8亿元.因此,气象部门应将重点放在防灾的趋利和避害上,提高预报准确率,全天候监视各种灾害性天气,并使重大天气气候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的运行常规化,建立广播、电视、报纸、短信、12121声讯、互联网、街区电子显示屏、警报器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以保证公共气象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实现灾害性天气全方位联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33-34
课题针对太湖流域蓝藻暴发、饮用水源地、跨界蓄积污染等环境风险问题及管理迫切需求,分别选择太湖流域省际跨界区、梅梁湖蓝藻水华频发区、嘉善河网污染蓄积污染K及淀山湖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及应用示范区,开展了资料调研、室内模拟、现场实测、模型及预警系统研发及风险评估预警平台构建等各项工作。课题在引进吸收和研发多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形成5项关键技术,构建了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划分了预警阈值;研发了分别应用于蓝藻水华、湖荡饮用水源地及跨界蓄积污染风险预警的模型和预警系统;建成具有信息查询、风险评估、实时监控、趋势预测、应急处置和警情发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太湖流域水环境预警平台,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风险识别、预警、监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草原蝗虫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是难度较大且具有实际意义的热点课题。本文建立了北方草原蝗虫灾害气象等级预测指标,实现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自治区)草原蝗虫气象等级预报,为北方草原防蝗减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32-33
该项目将紧扣国际GIFS—TIGGE发展趋势,发展TIGGE驱动的区域集合预报扰动技术,发展多模式集合预报综合集成和强降水中短期预报系统,结合淮河流域和临沂库区气象水文风险分析,构建从TIGGE产品到最终用户的交互式原型预报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TIGGE-LAM区域集合预报技术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十五"期间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中的网格应用课题--"中国气象应用网格",课题合作单位包括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武汉暴雨研究所、广东省气象局、烟台市气象局等.课题于2005年11月通过验收.2006年7月课题通过了由中国气象管理部门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成果在网格门户、数值预报运行控制、工作流的研究开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预警分析系统是整个预警体系的关键与核心。“青岛市食品安全时空动态预警系统”便是食品安全预警分析系统方面的一个探索应用。该预警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平台,以国内外现有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青岛市各部门积累的调查和监测数据资料和实际监测数据,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和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具备可视化、实时化、动态化、时空化的食品安全预警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或预测不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以便减少伤亡.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而地震预警已经在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日本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还能在地震爆发后极短的时间内,向相关地区的民众传达地震波将要到达的信息,并且尽可能地将各种情况考虑在内,使预警信息“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