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在“三农”。“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这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结,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2.
《安庆科技》2004,(4):18-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明确要求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农”论“农”,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把“三农”问题放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现状出发,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并据此提出了现今的工作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对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必然在农村,没有农村与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6.
古人以“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为小康。后人把家庭经济比较宽裕称为小康。邓小平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9亿多,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玉山村作为兰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的帮扶村,可以从中一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3月召开的“两会”上,“三农”问题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重点关注。此前,党中央在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已经确定了新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靠吃“农”饭,到如今十几亿人口中有2/3还在农村。据一家媒体说,目前大多数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而且农村有3000万贫困人口,并有6000万人徘徊在温饱线上。因此,如何实现全面小康这一目标,其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农业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做出了明确的部署。那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环节来提高农业效率和生产力水平的全过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农业市场政策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职业教育推进农民工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 《甘肃科技》2005,21(8):12-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转化,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矛盾焦点。本文从改进职业教育现有格局,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达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和农民增收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认清“三农”问题形成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把“三农”问题列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朱基总理最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称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上任后,面对记者坦诚提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不论是上一届政府还是本届政府,领导人的工作思路和重点,都把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即“三农”问题,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实,抓住“三农”问题就是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竞争…  相似文献   

12.
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面小康,就农村而言,显然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从"现代农业"上了十六大报告这一点来看,足以表明现代农业建设在全面实现小康战略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这就明确指出:科教兴农事关稳定大局。我国有8亿农民,农民富裕了,国家政局就稳定了,党的政权也就巩固了。所以说,科教兴农,是治国齐家安天下的根本方略。 党的十四大以来,各级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使我国农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民通过科学种田得到了实惠。但是,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为了适时监测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国家统计局又制定了新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该标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18项指标。根据这一指标体系,目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各项发展指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有相当距离。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21.6%。其中,农村经…  相似文献   

15.
围绕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着重对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与“小康”问题、我国人民现实生活中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只要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6.
《宜宾科技》2007,(1):F0003
近年来,合什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科技兴镇,人才强镇,特色富镇”战略,进一步增强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它在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时期,因其自然、社会、科技、经济及经营管理特点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模式,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南京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动工作也已列入我市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的工作议程中。...  相似文献   

18.
张耘 《榆林科技》2005,(3):46-46
两年来,随着中央连续两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问题,全党重视,举国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昌,农村稳则社会安,既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一个科学方案。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四川藏区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是我国整个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藏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到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大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出于调查样本的原生性、相似性和代表性等方面的考虑,本文选取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的沈村及其全村60户村民为典型个案,描述和分析该藏区农业自然村的经济发展现状,以此作为四川藏区农村全面小康进程调查的个案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代历史传承与当代乡村发展小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产业形式、空间结构和社会主体三个视角,明确指出了乡村社会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