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樊华 《奇闻怪事》2009,(11):43-43
声乐教学改革是近年来“课改、教改”的热门话题,一直受到高师、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关注。如何适应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本文探讨的是在声乐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和怎样才能优化教学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学大纲对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指出了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和专门音乐院校培养目标的区别.如何在新时代要求下发展好高师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课题.就此本文谈谈对高师声乐教学的三点体会:理论、实践并重发展教学;大、小课相互结合教学;舞台实践、教育实习并重教学.培养出更符合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师音教专业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演唱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并对基础音乐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从端正教学思想,重视教学实践入手,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材,改进声乐教学,以确保高师音教专业声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高师声乐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117-118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展示了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推动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呼唤着高师音乐专业从知识结构上调整充实。声乐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缺乏师范特色的教学现状,从强化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多元化培养,突破唱法局限,加强艺术实践,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地发挥声乐课培养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音乐师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璐 《咸宁学院学报》2014,(12):172-173
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子学科,目的在于为中小学培育出高艺术素质的音乐教师。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声乐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功利化、片面化等,这都是高等教育严重缺乏人文精神注入的结果。应在未来的声乐教育中切实贯彻人文教育,传承人文精神,多选择有人文内涵的声乐作品作为教材,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学、人生美的感悟,真正的让教育理念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初衷上来,让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声乐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童春燕 《科技资讯》2006,(6):113-113
如果说教学模式决定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那么教学内容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涉知空间。专业知识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内容有它特殊的一面,这里我们先从音乐基本理论在声乐作品中的应用和声乐理论在教学中的侧重强调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 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声乐课一般是贯穿始终的.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你的喉咙就是一件乐器."他强调歌唱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声乐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经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培养专业合格的中师教师,要打破单一的声乐个别课的课程模式,实现声乐课程多元化.开拓学生思想,积极促进课上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视野,创造祥和、上进、融洽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的有利于我们的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成长.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依据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声乐教育为例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院派"占据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主流。本文认为,"学院派"的成功既是对民族声乐的良好传承,促进了民族声乐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院派"在声乐教育中的压倒性优势。"学院派"不能代表民族声乐,中国的民族声乐贵在其多样性,以及多样性之下各种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在声乐教育中尤其不能只注重"学院派"民族声乐的培养而忽略对其它民族民间声乐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余蕾 《科技资讯》2014,(27):174-174
高师声乐教学以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为目的,其人才培养应适应新课标下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形势,转变传统的音乐人才教育观念,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演唱技巧和正确的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声乐素养及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在高师声乐的教学中,应根据当下基础音乐教育要求,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知识面广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师声乐教育作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旧的教学模式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社会要求,本文从高师声乐教学必须明确新时期努力方向、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构建新型声乐教学体系三方面,论述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高师声乐教学如何突出师范特色,是当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具体做法有两点,即把为基础音乐艺术教育服务的教学思想贯穿高师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积极推行并倡导建立舞台艺术实践课程,培养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样既提高了高师声乐的教学效率,又能使突出师范特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音乐具有反映生活的审美特征,音乐审美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在审美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声乐教学必须重视音乐审美,有效克服当今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声乐表演是表现性的艺术活动,表现欲望是主体心理面对歌唱活动所持有的一种积极参与心态。对表现欲望的培养利于表演者更为深入地理解艺术内涵、调节自身紧张的情绪,并且可以给声乐教学创造积极的能动作用。声乐演唱及教学过程中对表现欲望的激发和培养可以通过对审美主体素质的提高、对审美客体上的优化、对适宜教学环境的创新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艺术是一门科学,是一个严密的,有规范、规格要求的特殊艺术教育系统工程。每一个声乐教师都应努力研究其规律及内涵。去发现、创造有创见的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师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理论知识,用歌声透过音乐文化的语言,指导学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塑造出生动的音乐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传达并抒发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同时,声乐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与文学、历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诸如歌唱时的心理反应,注意力、意志力与记忆力的培养,以及联想和想像情绪与情感等等,都与心理素质有关。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声乐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学习中,正确理解和协调好声音的高位置与深气息、打开喉咙与拉紧声带的辩证关系,能有效帮助歌者获得自然、圆润、音色优美的声音,并通过声乐作品充分展示出嗓音特殊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结合生理、物理、心理、音响学等学科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下巴是人进行歌唱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位,歌唱时下巴所处状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作为学习歌唱的人必须了解:什么是歌唱的下巴?为什么要创造一个歌唱的下巴?怎样创造一个歌唱的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