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奕 《世界知识》2014,(4):52-54
台湾学子一向有“来台大、去美国”的求学路线,但是近年来,“去大陆,求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学生的新选项。台生已经成为继台商之后联系两岸的新群体,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6,(5):101-104
在两岸交流中,台生与台商一直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两岸的学生交流也迈入了常态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台生的培养以及学习也具有了稳定保障,台生的数量也在逐年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台生在大陆受到的教育对其政治偏好的影响却没有发生较大改变。本文通过阐述近几年台生在大陆的发展情况以及两岸针对台生所实行的政策,对台生政治认同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的影响台生的政治认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于强 《世界知识》2012,(19):46-47
从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观光探亲以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深入,已有超过32万对跨越海峡的爱情开花结果。在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前,"通婚"这一先于"三通"开始的"第四通"早已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连接两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两岸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基层和青少年交流"。近年来,随着两岸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两岸青年交流的形式和渠道也在逐渐增加,特别在每年寒暑假,很多台湾青年朋友通过各种渠道来大陆参观访问,与大陆青年学子进行交流。在两岸青年交流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是提升两岸青年交流的质量和效果。笔者从2002年开始组织参与了多次两岸大学生交流的工作,在笔者看  相似文献   

5.
张华 《世界知识》2010,(19):46-47
<正>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实现两岸文教整合成为现阶段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9月6日,由大陆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题为"把握契机,开创新局"的两岸文化论坛在台北召开,文化部部长蔡武和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盛治仁联袂出席并讲话,两岸共有150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现状分析,提出两岸共同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台湾当局以两岸经济规模不对称为借口,宣称开放台湾对大陆的进口会给台湾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大陆长期实施限制性的经贸政策。本文运用1980~2011年的数据对两岸经贸与台湾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台湾对大陆进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不显著,台湾对大陆出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显著,即台湾对大陆进口增加并不会严重冲击台湾GDP增长,相反大陆如果禁止从台湾进口会严重打击台湾经济。因此台湾当局不应该对两岸经贸实施限制,两岸共同市场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自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大陆与台湾的经贸文化交往增多,两岸聋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虽然具有相同的文化底蕴,但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却并不相通,直接造成了两岸聋人交流的障碍。本文通过两岸手语发展历程的比较,探求二者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以利于两岸手语学习者理解大陆手语与台湾手语,为两岸聋人的交流、相互理解起到推动作用,进而促进两岸手语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1月14日,马英九在出席台湾地区大学校长会议时承诺,大举扩大招收大陆学生赴台就读,承认学历的大陆大学将从“985工程”大学扩大到“211工程”大学,这预示着陆生赴台将再放宽。赴台求学本是大陆学生的新选择,但是台湾地区的“有限开放”政策,给有意赴台的大陆学子泼了一瓢冷水。  相似文献   

9.
王鹏 《厦门科技》2002,(4):15-17
两岸加入WTO后,一方面,台湾岛内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产业调整与外移步伐逐渐加快;另一方面,祖国大陆不断履行"入世"承诺,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增强,整体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特别是拥有庞大且快速成长的市场潜力,对台商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拓宽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展空间.随着祖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和开发重心的转变,"入世"后台湾产业转移大陆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各高校开始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大陆相比,台湾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当前两岸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介绍了目前两岸高校合作交流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针对两岸发展的新需求,为两岸高校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陆将展开全方位发展格局。两岸经贸合作方面,应加强"投资拉动型贸易"以及第三产业的服务型贸易。两岸科技合作方面,两岸除应加强现有的各项科技合作外,还应从基础做起,改革教育体制使创新文化从"根"做起。在"中国崛起"下,大陆的自信心与综合国力将产生良性循环并不断强化,其实两岸早已挥别早期的"中国法统之争",大陆应以更宏观之心胸与视野善待台湾,以利大陆区域形象之高起。总之,若在正确政策施行不久后,两岸关系"小惠未徧"现象将会发生质变,达到两岸协同发展的高峰极致。  相似文献   

12.
徐青 《世界知识》2014,(16):59-61
<正>两岸渔业纠纷由来已久,其中涉及两岸海域管辖权、司法权、环保、法律、政策等诸多方面。2014年3月15日,台湾苏澳籍渔船在彭佳屿东北方17里海域作业时,与大陆渔船发生绞网渔事纠纷。基隆海巡队巡防艇前往处理,五名海巡队队员登上大陆渔船检查,并让大陆渔船随台湾海巡船赴基隆接受调查与赔偿,引发大陆渔船抵制。两岸渔业纠纷涉及面较多,本文所指渔业纠纷限于大陆渔船"越界"遭台湾相关部门舰船驱离及其衍生事  相似文献   

13.
世界贸易环境自GATT及WTO等建置后,从降低关税、促进贸易,到形成全球局部自由贸易市场的过程中,两岸经济都深受影响。一方面,中国大陆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另一方面,台湾是贸易导向型经济,贸易占GDP极高的比例;因此,两岸已在新的贸易环境下,面向"赚全世界的钱"的贸易经济中。回顾过去,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曾致力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而台湾在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中也维持着经济的增长与稳定。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两岸可在沿线基础建设、文创服务世界化与服务业携手化等领域建立战略联盟,互补互惠合作,以巩固和深化"一带一路"之丰硕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刘国奋 《世界知识》2014,(14):48-49
<正>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到大陆访问期间,邀请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6月25日至28日张志军回访台湾,四天三夜的行程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张志军访台之行是一次历史性之旅,是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65年来的首次互访活动。过去六年多来两岸两会(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互访已经相当频繁,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还是第一次,张志军的台湾行开启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  相似文献   

15.
《当代地方科技》1999,(6):67-67
台湾的好学生已经不再全部涌向美国了!今年报考北京各所大学的硕士及博士班的台湾大学生,把容纳200人的北京理工大学试场,挤得座无虚席。这批考生与以前跑到大陆念书的台湾学生的最大分别是,他们全是台湾一流的顶级人才,而不是这些年在大学联考不能过关的"落班马"。这些转赴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出身台湾及欧美等一流大学,其中包括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电影界人士,甚至连台湾民意代表及主流传媒记者也有。据台湾最近一项调查,美国已经不再是台湾学生最佳留学选择的地点。为什么?说穿了还是台湾人看上了经济蓬勃发展的大陆商机及大学里的人脉宝藏,想利用念书作为进入大陆市场的跳板。目前在北京清华大学念企业管理硕士课程的台大经济系毕业生张旗悦便是典型例子。她准备打进跨国公司工作,并认为未来很多在跨国公司工作的雇员,都有机会被派到大陆工作,因此先来大陆念书,摸清中国企业文化,日后真的被派到大陆,便能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16.
从台湾历史人口的构成看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历史人口的构成及迁移的过程分析表明:台湾早期住民的一部分为直达族,另一部分为南回族,他们与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大陆汉族人从唐代就有迁移台湾的文献记载,有确切记载的是从宋代开始不断移居台湾澎湖;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共出现了五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因此说,大陆与台湾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两岸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和同文同种的中华文化是潜移默化的纽带,是任何力量也难以割裂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实践探索中,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是一条重要路径。以福建省为例,目前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看法也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文化涉及不够深入、活动稳定性与持续性不够、活动中缺少青年的主动性等问题。对此,该文从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误解、活动和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以及政治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研究认为,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需要"以我为主"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尊重和包容两岸的文化差异,建立便于两岸青年常态化交流的网络平台,强化文化交流活动的反馈并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从长远来看则要实现台湾青年本土化,吸引他们来闽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8.
采用WWZ (WANG-WEI-ZHU)方法,对海峡两岸的全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电气和光学设备业的出口进行增加值分解,探讨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分工与依赖的关系。研究发现:台湾对大陆的顺差被高估,4 a平均高估45. 30%;大陆处于全球价值链相对上游的位置,承接更为复杂的生产分工,台湾处于国际分工的较高位置,接近供给端;两岸全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电气和光学设备业的特征基本一致,但是也存在差异;两岸服务贸易本土化水平趋势相反,大陆本土化水平趋于升高,台湾本土化水平趋于降低;从全行业到重点行业,台湾当局对大陆贸易的政策影响了两岸的价值链关系,两岸贸易真正的获益者是台湾企业。建议大陆加快自身价值链升级,鼓励两岸合作,共同抵御外部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近来,以两岸春节包机被拒事件为导火线,两岸"对峙"螺旋上升。对这次两岸"对峙"的背景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台湾当局挑衅性的大陆政策是主因。民进党试图通过与大陆的"不断对抗",造成地区秩序动荡,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当局采取挑衅性的大陆政策借"包机事件",台湾"国防部"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接受2015年美国售台武器清单中的250枚FIM-92肩扛式"毒刺"导弹。暗示"毒刺"的部署是为了应对今年1月4  相似文献   

20.
外刊要论     
防止台海战争李侃如(曾任克林顿政府国安会亚太资深主任)当前国际安全的最大危险之一,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这种冲突将最终导致中美战争。布什政府应采取措施避免该冲突的发生。从现在到2007年中期是改变台海危急局势的最佳时期,中美台三方领导人都不会因选举发生变动。大陆与台湾应商定一项20~30年的长期稳定协议,将两岸的注意力从台湾最终地位问题转移到台海安全问题上,以维护台海局势稳定。该协议既能为陈水扁提供留下政治遗产的机会,又可确保台湾问题不妨碍大陆稳定发展,还将标志台海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由于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