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任务,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中涉及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模式,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区域创新以及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吕顺琴 《科技资讯》2007,(30):250-2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应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文通过客观的分析,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完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对我同的社会丰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对大学生的就业与成长.大学生村官政策都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村官热"足喜足忧?高校和大学生、农村基层组织、政府管理层都应积极采取对策,努力消除大学生村官实现双赢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5万人,是以藏、羌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党和国家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面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州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改变我州农村面貌,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是加快建设全国藏区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州"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两者的行为能力和互融程度将成为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发挥政府行为的主导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是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进行了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引领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社会力量基于谋求利润、获取形象收益、政府政策吸引和回报家乡等动机,通过产业支持、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支持等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因此,应通过明确原则、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和加强宣传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乔祯惠 《甘肃科技》2007,23(6):16-18,63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中央到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并给予政策的支持。莲花山旅游服务区足古川村也抓住这次机遇,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的行列之中,并且响应党的号召从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两个方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互动关系,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作用巨大;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政策制度、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的支持,有利于乡村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二者互动关系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政府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方辉 《甘肃科技》2009,25(13):3-5
“十七大”报告强调,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中央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举措和配套措施。在改换农村基层社会经济面貌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关键枢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腹地在错过多轮发展机遇后,迎来了十分宝贵的历史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历史机遇,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在库区大移民、西部大开发等有利因素驱动下,加快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是摆在库区腹地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通过分析城市化建设滞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构建开放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产业调整和所有制改革步伐、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有关加速库区城市化进程道路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已成红红火火的趋势。新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功能性公共体系建设,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快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对于赞体文的起源,萧统<文选>继承了李充<翰林论>的观点,认为赞体文起源于图像.文体名称与文体内涵是有一定联系的,我们通过考察"赞"讚"二字的关系,认为赞体文是从"讚"字"明也,称也"的意义上发展而来的,其起源是古代的讚辞.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学说中经济法与社会法均以"社会本位"为基础,但未对其各自视野中的"社会利益"加以区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应以"法本位"这一法的核心概念为逻辑起点,对一般意义的"社会利益"以及经济法与社会法各自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做出内涵区分,以明确二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孝经》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论的儒学的重要著作,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李学勤教授主编的整理本《十三经注疏》中的《孝经注疏》是到目前为止研究《孝经》的最好的读本。《孝经》是一部以孝为基本范畴的儒家规范伦理学著作,把孝与忠、孝与敬、孝与顺融为一体,把父子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身的关系,都用一个孝字统一起来了,有泛孝论的倾向,由于时代的变迁,《孝经》的规范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我们应有分析有批判有限制地借鉴《孝经》的部分内容,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诗经·周颂>是统治者创作的诗歌,它直接、真实的反映了西周统治者的天命观.周人虔诚地相信天命,以天命为自己享有天下的解释.虽然他们在雅诗和<尚书>中表达了一些诸如"天命靡常"、"天不可信"之类的思想,但在本质上,周人是并不怀疑天命的,只是认为它是可变的而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两汉的辞(代言体)、赋(汉大赋)及文人五言诗中的兰蕙,表现为两种“语言模式”,一曰赞“人”(主要指“君子”),出自屈原;一曰写“景”(旨在颂扬帝王),出自《招魂》。这同封建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包括致思途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相联系,即同文化(观念和准则)有关。因而,“语言模式”实际是“文化模式”的反映。以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之,反映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文化模式”,大抵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而最终归于“他律”。所以,有自律(修身)的“君子”(人)的模式,以及为最高统治者服务(他律)的“景”的模式产生。由兰蕙所呈现的两种“语言模式”,并不因文体之变而消亡,它将继续留存于其后的文学(包括艺术)样式之中——只是“角色”有所转换。因为,它受制于长久未变的“文化模式”——自律与他律。①  相似文献   

19.
对"公平"与"效率"的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在具体的语境、具体的范围内有具体的内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收入分配而言的,它所讲的“公平”既包括起点的公平,又包括经济上较大程度的结果平等。作为我国现行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则,它在这一特定阈限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浅析小说《儿子与情人》、《虹》中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H·劳伦斯是英国 2 0世纪杰出的心理小说家。在《儿子与情人》、《虹》这两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应用在展示人物复杂心理状态 (包括意识、无意识精神活动 )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劳伦斯的小说在象征手法的应用上主要有三类 :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