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设立、分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出发,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运作和管理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营建议,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沿革进行了回顾,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组建进行调查分析,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长效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许瀚声  丛滋龙 《科技信息》2007,(16):174-17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进行走访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组织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举办冬、夏令营和竞赛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创建单位对俱乐部的管理行政干预较大、俱乐部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俱乐部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献青  赵晓玲  赵通足 《科技信息》2009,(25):I0169-I0170
通过对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进行研究,讨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其利弊,提出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我国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植创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以及公益体育俱乐部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存在诸多优势,在高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更有利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上质量、上层次、上台阶,应发挥其龙头作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对高校体育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的作用,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探索一条体育俱乐部与体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对建立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体育俱乐部主要有 :竞赛型俱乐部、学习型俱乐部、健身休闲型俱乐部、社区健身运动群体等类型 ,建立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有利于“自我健康投资”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具有终身体育和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指导的功能 .提出了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的设置原则及经营方式 .认为青少年健康俱乐部是全民健身走产业化道路的切入点 ,是全民健身计划按产业化方式推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几年里,国家体育总局在一些地方以体育彩票捐赠扶持的形式开展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目前,高职院校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形式也多样化,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对体育俱乐部的性质、宗旨并不了解,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性质上、思想上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提高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延伸学校体育的范围,更好的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为青少年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河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资金筹集、活动开展、价格定位、会员发展、宣传手段与方式、以及活动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发展对策,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彭圣堂 《科技信息》2011,(29):I0206-I0207
本文对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第一批命名的25家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应该有意识、有步骤、有计划地给俱乐部放权,不要将俱乐部的建设与社区体育管理混淆,建立独立的组织机构,使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逐渐从政府和依托单位中脱离出来,走向独立和自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调查江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入手,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进而提出一个由自律、互律和他律三部分构成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监督机制,旨在为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公信力和治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体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日益展开,发展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在高校中产生极大的反响,这就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先进及有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通过对新疆高校大学体育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阐明了新疆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优势,同时指出了不足,并提出相应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新疆高校运动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认为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的划分要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具体讨论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再次,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建议采用"非营利性(no-profit)俱乐部制度".最后,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最终发展目标,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该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结合,为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4.
鞠远志 《科技信息》2010,(34):I0250-I0250
本文通过将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置于自组织理论视野之下,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有助于实现高校体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管理的启示,以期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爱林 《科技信息》2010,(33):154-155
校园体育俱乐部是把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院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分别从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经费运作、场地设施、指导教师和会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构建俱乐部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理论依据,最后得出在我院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熊珂俊  袁锋 《科技信息》2014,(4):164-165
为了更好地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从1999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国各地扶持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按照规划,俱乐部每年新增500所,到2005年要达到3000所,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扶持年限为两年。2007年,俱乐部通过适当收取体育活动培训成本费及在社会上建立的声誉带来收入等资金来源渠道,自我生存,运营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更好的结合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师生的关注。东方乒乓球俱乐部做出了成功的范例:该俱乐部由山东师范大学乒乓球专选学生创立,5年来蓬勃发展,其经营管理经验对于广大乒乓球专选生有较大启示。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观察法着重分析了东方乒乓球俱乐部在三四线城市的经营与发展,力求为乒乓球专选生以本专业技能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谢振华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82-182,184
跨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效率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在分析文化差异的内容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的"本土化"特点,将"和谐管理"理论模型应用于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实践.跨文化背景下,从和谐的角度制订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措施,对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绩效和促进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凌云 《科技信息》2008,(6):253-254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国家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活动模式,它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高校体育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良性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明确创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它的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19.
李洪 《科技信息》2013,(12):308-309
校园体育俱乐部在我国的发展是从90年代开始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俱乐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也可以使体育教学活动得到继续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也日益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分别从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经费运作、场地设施、指导教师和会员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构建俱乐部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理论依据,最后得出在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中,对现有客户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提高俱乐部的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了客户特征的模糊性的基础上,提出将优化的模糊决策树用于体育健身俱乐部客户流失危机分析的建议,为体育健身俱乐部客户保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