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刊首语     
正值中秋之际,2003年第5期《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恰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不敢说这是作者和编辑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报的同仁奉献的丰厚的赏月礼物,但却可以自豪地认为,一年一度秋月明,一年一度有新篇。 且看《土家族的四大礼仪及其人文价值》所展示的风俗民情和人文景观,《诸葛亮鱼复八阵图考辨》所容纳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存,《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所阐述的大家手笔和语言特色,《〈孔子诗论〉与先秦文学鉴赏的萌芽》所论证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深度,无不显得厚重而有分量。尤其是《从三峡移民工程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见…  相似文献   

2.
赵思运的《何其芳人格解码》是按照何其芳生命史进行的一次具有编年史特色的研究。应用人格分析与多重方法,将文本解读与人生解读结合起来,揭示何其芳自身的变化,读解知识分子改造的"镜像"。赵思运的何其芳研究带给我们的既有学术又有人生的启示与沉思。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是古代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南宋时期《三字经》出现后,运用其简洁、易识记的语言对儿童进行历史教育,这种方式为元、明、清三代所继承。《三字经》以其知识的丰富广博、语言的精练简洁等优点被广泛地流传,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启蒙教材。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与《荀子》在傅说之状、生活哲理、召与招字义、"中"的传承、日不足惟宿不详等语言文字比读,发现清华简某些篇什与《荀子》在语言特征、思想观念、文本传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关联性。两者互读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遗留的历史、学术问题,也有益于加深对其著作时代的早晚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流情况的认识。《荀子》可以作为清华简释读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赵思运在《何其芳人格解码》中以其诗人和学者的双重身份考察了同是诗人与学者的何其芳,从发生学的角度破译了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的内在路径,在诗意人格与学术人格相完善的内在视野中探究了何其芳独特的人格演变。  相似文献   

6.
早期何其芳是一个不断追问的忧郁诗人,忧郁的内容随时间的发展而改变.在《预言》中,疑问手法的大量运用强化了诗歌的忧郁色彩,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解读其疑问句,就可描绘出何其芳早期心路历程:爱情迷恋——人生困惑——人性思索.  相似文献   

7.
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新旧阶级,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激烈,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也随着社会的不同形态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色彩。《左传》和《战国策》这两本史书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最大程度反映了春秋与战国时期迥异的文学语言风格。如果从时代背景上看的话,春秋处在一个周王室衰落,礼崩  相似文献   

8.
艾云天生是一个思者,为了语言和思想,她竭尽心力,真诚地表达。至今,她已经写出了《女人自述:艾云随笔》《此岸到彼岸的泅渡》《细节的四季》《退出历史》《理智之年》《欲望之年》《南方与北方》《赴历史之约》《艺术与与生存的一致性》《哈拉在叙述的风中回顾》和《用身体思想》等十多部著作,还在各种文学刊物发表了难以统计的作品。比较容易统计的是: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市万州区文体局联合主办的“纪念何其芳诞辰90周年暨何其芳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1月11日至13日在重庆市万州区举行。《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王保生教授、重庆市文联主席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吕进教授等来自海内外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顾学颉先生的《白居易集》和朱金城先生的《白居易集笺校》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白居易集》的整理成果。朱氏《白居易集笺校》更是20世纪《白居易集》"整理校勘方面的最大成果",但其中仍不免有校勘方面的错误。《冷泉亭记》中"相里君"乃"相里尹"之讹,这可以从《临安志》所引用材料及唐时称谓习俗两个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西南历史地理研究获得迅速发展,成果丰硕。但研究内容不平衡,研究方法单一,对西南区域特征体现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它的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深刻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识图、读图和绘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思考。  相似文献   

13.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他继承了吴中博雅的学术风气和东林学派宗宋的学术思想,并将二者在其修史实践中加以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钱氏经经纬史、汉宋兼采的史学思想和注重考信、勇于创新的史学方法。其治史思想和方法为明末清初的史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拉布里奥拉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集中体现在其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分析方法的探究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历史意识是人们关于自身存在的反应,在人们表达自身存在的历史意识过程中,历史叙事与神话叙事的方式经常被混同在一起,使理性的因素与非理性的因素难分难解地溶解在历史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意识的发展过程因而也成为人们自我认识的批判过程,而历史性思维的应用则是这一批判性认识过程能否通达历史本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当代文学曾出现过两种在历史观、审美观都相距甚远的历史叙述。一种是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一种是新时期的新历史小说,前者是一种将革命历史神化、英雄化的叙述,后者则是将革命历史世俗化、凡人化的叙述。其实,在这两种“极端化”的历史叙事中,一直潜隐着一种试图将两者加以调和,或者说试图超越的历史叙事,那就是出自部分女作家之手的作品,项小米的《英雄无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展示了女性对历史的检讨和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讨其所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总结理论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历史哲学的兴起与早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人之外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现实的人的发展的历史哲学、无视或漠视普通人的作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当前重新认识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捍卫历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则纲是安徽省博物馆首任馆长,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的史家。他认为史料工作至关重要,无史料不足以言著述,他提出的重视"目前发生的史料"的搜集等,更成为其理论认识的特色;在如何搜集、考证和编纂史料等问题上,亦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对反思小说起源、发展、作家、作品、题材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对反思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新质进行总结,由此得出结论:反思小说在文学精神发挥、主题展示、知识分子地位改变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反思小说的历史局限也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出超越性不强、批判性不彻底,前瞻性有限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反思小说思潮的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