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科技》2011,(2):4-12
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当前,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这两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阶段,这一趋势奠定了科技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在金融的助推下,科技产业呈现出新的面貌,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的普及、无线技术的发展都是在金融的支持下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由于高科技企业通常是高风险的产业,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因此,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产业在连接学校科技资源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高校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科技产业应从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支持等几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规范化建设,实现高校校办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和科技产业发展,而科技进步与科技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实现科技与金融更加有效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因此,总结国内外科技金融结合发展模式的经验,剖析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探索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途径,强化并优化金融对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方式,意义殊深。  相似文献   

4.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企业孵化的方式探索解决了在没有经营性资产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发展科技产业等十个现实问题,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实现多方面共赢的和谐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及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该企业孵化模式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充分兼顾了国家、学校和团队(或个人)的近期与远期利益和责任;二是市场前景不确定的成果转化可以公平尝试又避免了学校投入资金,从现实上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学校的无形资源通过孵化科技企业得到了有形化,实现了管理出效益和发展科技产业低投入高产出;四是促进了学校科学研究方向兼顾行业应用和区域经济实际应用。该办法是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创新方法,对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以及促进高校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纷纷投身国民经济建设,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社会产业转化。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不少高校先后创办、发展科技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高校科技产业。随着高校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科技产业面临的深层问题及发展瓶颈亦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产业有较快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绩卓,引起了社会上甚至国外的关注与瞩目。进入新世纪后,从2001年开始,以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规范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试点为标志,高校校办产业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新时期,经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高校校办产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筱 《科技与经济》2008,21(2):10-12
高校科技产业是我国高校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它在高校技术转移及加速高新成果产业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中联系上游资源与下游企业间的桥梁。鉴于我国高校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各种障碍,以及现有中介服务机构的不足,提出今后我国高校兴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以此探索出一条扬长避短的兴办科技产业之路。构建完善的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既是高校科技企业外在功能的凸现,也极大程度弥补了我国现有中介服务机构的不足与缺陷,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第一次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以后,我国高校科技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从2005年第二次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至今,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各高校积极开展产业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由于各个高校的学科、环境、基础各不相同,其产业定位、目标也不同。江南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要求,结合本校产业发展情况,探索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加强领导,规范化建设;规范运行,制度化管理;积极创新,科学化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眼于高校科技产业状况,用散布图对高校科技产业的销售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做了相关分析。并且对区域经济与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已成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高校科技产业面临的深层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为此,2005年7月,全国高校科技产业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是继1993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科委联合召开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以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时隔3月,2005年10月,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研讨会召开,会议重点传达了全国高校科技产业会议精神,交流、探讨各高校推进产业规范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事实表明,如何实现高校科技产业的科学、规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高校科技产业科学发展之路,已成当前高校科技产业领域亟需破解的核心课题。[编按]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中央关于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公布之后,我国高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我国高样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分析,提出了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思路,并重点就发展途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 高校举办科技型企业是高校为经济建设服务,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是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校”的事业。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依托各自的科技优势,积极发展科技产业,为国家和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从当今高校功能的延伸和发展这一趋势出发,阐明了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是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要;指出技术创新是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最后分析了高校发展科技产业的优势,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面论述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具体技术创新途径。参3。  相似文献   

14.
校办企业对高校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至今却遇到了一些障碍,妨碍其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高校和企业共生体,高校科技产业经历了多轮的规范和调整。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矛盾,需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高校科技产业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自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函[2001]58号《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在今后一年半内,完成高校全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在高校企业中普遍建立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学校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建立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开建账、分别管理的制度”。这是周济部长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代表教育部对高校科技产业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一重大举措必将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是高校科研职能的延伸,高校科研人员将其研究成果直接投入生产,转化成产品,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有利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高校科技产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召开,拉开了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序幕。《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明确指出,“高校发展科技产业,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和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孵化具有本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也可以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科技产业为主的高校产业迅速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对高校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高校产业取得的成绩,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国家层面看。高校产业对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学校层面看,高校科技产业对提高高校科研实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7月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和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文件以来,高校应该不应该发展科技产业的争议画上了休止符,高校领导以及科技和产业工作者的思想都统一到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强化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上来。上海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