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步研究表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西北华北种群为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2.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揭示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其天然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果质量、果长等11个表型性状和苗高、地径等2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3个种源中,来自分布区南部和西部种源的果实和种子性状大小明显高于分布区北部和东部种源。无霜期和海拔是影响毛红椿种实大小的主要因素。毛红椿的苗高和地径在不同种源间有显著差异,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毛红椿种源的地径生长与产地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源地径的变异模式为纬度渐变型。以苗高为标准对毛红椿优良种源进行初选,可初选出浙江遂昌、湖南新宁、江西赣州、安徽黄山、福建南靖等5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是珍稀红木树种之一,其木材及木制品极为珍贵,亦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研究交趾黄檀不同种源的苗木生长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效应、地理变异模式以及遗传稳定性,进行不同种源交趾黄檀苗期生长评价,为交趾黄檀的幼林期试验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交趾黄檀优良种源选择和育苗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将引种于泰国、柬埔寨交趾黄檀10个种源的种子分别在海南乐东、广东广州和福建漳州进行多点育苗试验,并对1年生的苗木开展苗期生长性状(苗高和地径)测定与分析。用ASReml-R 3.0对种源与试验点进行方差分析,探讨种源间变异水平以及遗传稳定性; 通过种源生长量均值与种子引种地的地理气候因子的简单相关分析揭示交趾黄檀苗期生长的地理变异模式; 应用R语言程序(GGEBiplots)双标图进行各种源表现型及试验点的代表性分析,并采用类平均法进行基于表型的种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①不同种源交趾黄檀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一致,平均参试苗木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泰国北柳(T-CS)种源,平均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泰国呵叻(T-NR)种源,来自柬埔寨磅湛(C-KC)种源的苗木生长表现最差。②交趾黄檀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差异,各性状种源×地点具有极显著效应,表明种源、环境、种源×环境互作等效应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性状影响极其显著。③通过不同种源苗木多点生长表现与引种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10个种源交趾黄檀的生长性状在地理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连续变异。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主要受经度和年降雨量控制。④通过各种源在3个试验点的GGE双标图分析,泰国北柳(T-CS)种源和柬埔寨暹粒(C-SR)种源在3个试验点表现较优。柬埔寨暹粒(C-SR)种源在3个试验点的生长相对较稳定。⑤根据苗木生长表现、种源及试验点的遗传稳定性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10个种源大致划分为4个类群。生长表现最好的一类种源在苗高和地径上比最差的种源分别提高了147.23%和80.50%。【结论】通过多点多种源的联合分析可知,交趾黄檀在我国南方地区苗期生长良好,尤其适应我国海南热带地区。综合各种源苗木在各试验点的苗期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泰国北柳(T-CS)和柬埔寨暹粒(C-SR)2个生长表现较优且适应性较强的种源,可在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开展引种和遗传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s)种子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利用来自广西、广东、云南、湖南、贵州、江西6省(区)21个大叶栎种源开展苗期测定试验。观测种子的大小、百粒重、苗高、叶片数等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种子和幼苗生长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纵径、横径、百粒重、苗高的变异系数分别是22.43%、23.32%、75.33%,33.85%,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986、0.984、0.999、和0.949,种源生长受中等以上遗传控制。除百粒重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数与日照时数、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筛选出贵州黎平、广西昭平等8个苗期表现优良的种源,其苗高的表型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达到了37.41%、35.50%。种源选择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在南京地区的马尾松49个种源试验9年生林分遭受-15℃低温后的冻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耐寒性(冻害)变异极显著。种源冻害表现出从西南向东北逐步减轻;同纬度自西向东明显减轻的倾群地理变异模式。影响冻害的地理、气候因子主要有经度(负相关)、一月均温(正相关)和海拔高度(负相关)。冻害程度与高、径生长呈正相关,与冠幅、开花指数呈负相关。通过典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个种源按冻害地理变异分成3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青钱柳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5个种源的青钱柳种子5项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趋势面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千粒重、体积、直径和厚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径厚比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子千粒重表现为西南一东北向变异,同时受热量及水分因子的制约;种子体积表现为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但受气候因子影响不大;种子厚度主要表现为同地理经度上的南北变异,与年均温、无霜期显著相关;而种子直径无明显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多点种源试验研究表明:蒙古栎生长性状地理变异以经、纬向渐变为主;采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法选择出松花湖生态区优良种源为宽甸和磐石种源,白石山及毗邻地区优良种源为磐石和美溪种源;采用环境指数法对种源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磐石、美溪、岫岩、宽甸、红石、白石山种源为高产型种源.蒙古栎种源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松花湖生态区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358,0.8909和0.7275,遗传增益分别为44.22%,65.89%和35%;白石山及毗邻地区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480,0.7207和0.7268,遗传增益分别为34.67%,48.28%和23.83%.  相似文献   

8.
随着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林大面积减少、选育程度提高以及遗传多样性减少,有必要开展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筛选遗传品质优良的马尾松家系和单株,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文以74个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测定其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并将主坐标降维分析与遗传增益分析相结合筛选优良家系与单株。结果表明,马尾松桐棉种源各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化明显且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家系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材积(0.224 5)、胸径(0.107 5)、树高(0.091 0)。采用主坐标分析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42%、0.71%、6.68%;从8个优良家系中筛选出23株优良单株,各性状遗传增益分别为5.50%、1.88%、29.15%,选择效果显著。综上,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和单株可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极佳的种质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揭示不同种源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性,选择出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采种、1982年育苗、1984年春造林到帽儿山地区的高峰、图强、卡伦山、红花尔基、罕达盖、金山、阿尔山等7个种源31年生樟子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樟子松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年轮宽度及保存率等6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选择优良种源。【结果】种源间胸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材积和冠幅达到显著差异(P<0.05),树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 区组间各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图强种源的年轮宽度最大(3.69 mm),保存率则最小(56.67%); 不同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及年轮宽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樟子松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模式不明显,而保存率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图强种源综合指数得分最高(2.972)。【结论】3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生长性状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花尔基、高峰种源生长较好; 图强种源表现最好,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青钱柳种源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苗期生长性状、光合指标特征和叶片内含物指标三个方面综述了青钱柳种源试验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结果显示,青钱柳确已分化并产生了种内有差别的地理生态种源,且不同种源的家系间变异也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展青钱柳的保育和开发利用工作,必须要做好种源筛选这一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生物学特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物候区10个产地的苦楝(Melia azedarach L.)种子采样分析,分别测定种子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千粒质量、含水量、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呼吸速率等种子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各地的地理、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种子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纬度变异,种子形状随纬度变化有分异,分布纬度越高,种子越接近圆球形。根据种子形态特征,将10个种源种子性状自然分布划分为5个类群。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呼吸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呼吸速率显著相关,而与种子形态无相关性,表明苦楝种子活力更多受种子生理生化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种源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湿地松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速生树种。1982年我们利用从美国国际林木种子公司进口的批量生产的种子进行种源试验。该批种子来自美国6个州的15个产地。通过多地点试验,以了解这批种源的遗传品质,比较不同种源的生长表现与适应能力。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芽率、生长量方面,种源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南卡罗来纳州威廉斯堡县的种源发芽率最高,生长量最大。原产地的多数种源在上述性状方面优越于我国广东台山红岭种子园种子(对照)。对上述问题及种源适应性与稳定性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交趾黄檀种子特性、变异规律及其对苗期生长的影响,筛选交趾黄檀优良家系。【方法】对来源于泰国的32个交趾黄檀家系的种子形态(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千粒质量),发芽特征(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期生长性状(苗高、地径、生物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32个交趾黄檀家系种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不同种子形态性状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水平差异,千粒质量变幅为18.04~32.93 g(表型变异系数12.88%)。交趾黄檀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期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千粒质量与苗高、地径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相关性和隶属函数评价分析表明,20号、23号、18号家系综合表现较好。【结论】32个交趾黄檀家系在表型性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0号家系在苗期生长表现最优,可作为交趾黄檀育苗的首选家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珍贵树种。研究青钱柳木材微纤丝角变异规律,可为用材林优良基因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地理分布的青钱柳种源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取木芯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探讨了青钱柳木材微纤丝角的地理变异的和径向变异规律。【结果】22个青钱柳地理种源木材微纤丝角存在显著差异。21年生木材平均微纤丝角为15.8°,变异幅度在13.4°~20.1°。其中四川沐川种源的平均微纤丝角最小,比22个种源微纤丝角的平均值低15.2%,广西桂林种源的平均微纤丝角最大,高出所测试种源平均值27.2%。青钱柳微纤丝角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因素影响,在经度上以112°E为中心,向东西两边递减; 在纬度上呈现出以29°N为中心,向南北两边递增的趋势。随着生长轮年龄的增大,微纤丝角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用指数曲线描述微纤丝角与树龄的回归关系最为合适。【结论】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5年生后青钱柳木材微纤丝角趋于稳定,可作为青钱柳用材林优良基因型筛选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章旗  黄永利  陈寿莲 《广西科学》2000,7(3):206-209,224
于1983年、1984年在广西南宁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美国8个州47个湿地松(Pinus eliottii)种源。以广东台山湿地松种子园、安徽马鞍山火炬松(Pinus taeda)和本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或5次,试验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其生长性状的变异属地理渐变型,其它性状的变异则属随机型。优良种源主要分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已达成熟期的马尾松种源生长与材性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筛选适合在安徽省六安市及类似立地区域推广的速生且材质优良的纸浆材种源。【方法】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国有林木良种场的38年生(成熟林)马尾松55个种源为试材,测定其胸径、树高、管胞长度及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分析。【结果】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在种源水平上均差异极显著(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02%~58.61%、5.56%~28.16%;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665 7、0.558 9、0.616 9、0.996 3、0.965 6、0.739 3和0.823 3。相关性研究表明:生长性状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相关不显著;材性与经纬度均相关不显著,但表现出局部的变异规律;生长性状间相关性高于生长与材性间相关性;微纤丝角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和宽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变化幅度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通过综合指数选择出5个综合性状优良种源,其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与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69%、5.72%、15.12%、7.05%、-1.12%、0.17%和-6.46%。【结论】成熟林马尾松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生长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材性与经纬度不相关,对其进行纸浆材生长与材性联合选择具一定潜力,可为纸浆材马尾松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英俊  赵继芝 《科技资讯》2011,(24):167-168
白云杉是北美的速生树种,在吉林省引种10a生时,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是对照红皮云杉的2.4、2.6、5.86倍及参试种源平均值的1.18、1.28、1.77倍,引种效果十分明显。种源多性状综合评定结果,安大略、纽约、明尼苏达三个种源为优良种源。优良种源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该区域是白云杉的中心分布区,也是优良种源基因富集区。白云杉种源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生长量随原产地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大,随积温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樟子松不同种源试验林高生长和经生长的调查得知,地理种源不同,高生长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一般人工林种源生长好于天然林种源。樟子松经过几十年的引种驯化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形成稳定种群的。造林时,首先应选择种子产地土壤、气候条件与本地相似的地区调拨种子。若本地自然条件与种子产地相差较大,应选择经过长期引种已形成稳定种群的种子产地调拨种子,如9007(净月潭)、9014(章古台)、9006(高峰)、9012(青山)号产地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南靖和三明试验点,对来自福建、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和浙江6省的11个福建柏种源进行种源试验。通过对5年生试验林的调查和观测分析发现,福建柏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福建柏树高、胸径、地径、材积生长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这些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其变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福建柏种源问可能存在随机变异,种源生长的好坏与种源所在地的地理、气候因子间相关不密切。在变异分析的基础上,对参试种源进行选择,从南靖点种源试验林中选出江西上犹、福建龙岩和贵州黎平等3个优良种源、Nz001等14个优良个体,从三明点种源试验林中选出湖南道县和贵州黎平等2个优良种源、Sz001等14个优良个体。这些遗传材料,可用作无性繁殖的母株、种子园的建园材料或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源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为广东地区降香黄檀造林提供优良种源。【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11年生降香黄檀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观测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心材比率,在生长和材性性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依据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进行早期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 8个种源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积和心材比率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其余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材比率与胸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降香黄檀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种源地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影响,来自年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地区的降香黄檀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心材比率也较高。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8个种源大致划分为具有明显地理格局的两类:一类为东部沿海种源,另一类为中西部山脉种源。 【结论】 降香黄檀的遗传分化与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均有一定的关系。初步挑选出生长快、材质优,心材比率高的白沙种源可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降香黄檀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