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绿岭’核桃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硒核桃生产中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5年生‘绿岭’核桃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果实,测定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促进了核桃种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减少了丙二醛(MDA)在植株内的累积,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性;种仁SOD、POD、CAT活性分别以喷施200、80、120 mg/L亚硒酸钠处理最高,活性分别为2.65、9.30、246.98 U/(g·min),较清水喷施的对照(CK)分别提高61.59%、31.54%、104.89%;亚硒酸钠喷施质量浓度为120 mg/L处理时,种仁MDA含量最低,为2.27 μmol/g;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后,提高了核桃坚果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60 mg/L时,核桃单果质量最大,为13.42 g,较CK提高了6.85%;种仁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叶片喷施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20、80、120、200、120 mg/L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分别为2.41%、0.88%、0.84%、23.09%、70.70%;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核桃种仁内硒含量(0.10~0.16 mg/kg),达到了富硒农产品标准;种仁硒元素含量与种仁SOD活性、产量、单果质量、纵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89、0.92、0.91、0.77。【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可提高核桃单株产量,可显著提高单果质量、横径、纵径、侧径等外在品质,并显著提高种仁硒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内在品质,可提高种仁的抗氧化性。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表明,叶面喷施120 mg/L亚硒酸钠,核桃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堇叶碎米荠人工补硒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设施无土栽培和露地土壤栽培,以亚硒酸钠和硒肥作为外源硒,研究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和硒肥施用量对堇叶碎米荠的产量、有机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栽培条件下,使用16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植株淋施,堇叶碎米荠原料的产量与有机硒的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2.25 kg/7.2 m2和1399.59 mg/kg.且与其它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的富硒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亚硒酸钠(Na2 SeO3)为硒源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以获得富硒黑木耳发酵液,为有机硒多糖等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3种不同碳氮源培养基26℃于200rpm进行液体发酵,在不同时间测定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确定了最优培养基(每升)为葡萄糖20g,豆饼粉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2g.在优选培养基中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结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发酵液相比,在硒浓度为10-50mg/L时,黑木耳菌丝体的硒含量和生物量及发酵液多糖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50mg/L时,硒含量、生物量和多糖含量达最高,分别为10.48μg/g、9.37g和L20.3g/L;当亚硒酸钠浓度高于50mg/L时,菌丝体硒含量降低,生物量、多糖含量亦下降.结果表明,黑木耳具有较好富硒能力,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会影响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和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效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相比,添加适量亚硒酸钠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对硒的吸收利用,并可促进黑木耳生长和多糖含量的提高;但过量添加,则可抑制黑木耳生长并降低多糖含量和对硒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洋葱无土栽培硒富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施无土栽培,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研究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对五个品种洋葱鳞茎的产量、总硒含量、无机硒含量以及有机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亚硒酸钠的浓度为50 mg/kg时,品种奥林匹克的鳞茎有机硒含量最高,为2.08 mg/kg,产量为2241.7 g/m2,产量和有机硒含量的交互效应与其它品种的各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的升高,洋葱鳞茎的有机硒含量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5.
外源硒对胡萝卜生理生化特性、富硒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sSeO3)进行胡萝卜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硒对胡萝卜硒富集、产量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明显提高胡萝卜中各形态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有机硒转化率随之上升;其全硒、有机硒含量在最大处理浓度(500mg/kg)最高,分别是CK的15.9和26.6倍.施硒除在个别硒浓度提高SOD和CAT活性外,其余浓度酶活降低;施硒低于10mg/kg时有利于胡萝卜叶绿素合成;硒对胡萝卜光和速率则表现负效应.施硒胡萝卜产量较对照降低未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硒对胡萝卜含硒量、产量及其生理生化、以及对人、畜食用的安全性,施硒量以不超过1.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6.
叶面施硒对大蒜生理特性、含硒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大蒜叶面喷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硒浓度500mg/kg时,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强,且一定的硒浓度可提高大蒜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施硒大蒜中全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提高,且有机硒的转化率与硒浓度增加成正比;全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在硒浓度10000mg/k时迭最高;≤10mg/kg的低浓度硒有利于大蒜产量的增加;综合各因素,大蒜叶面积施硒以不超过1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7.
富硒微肥对花生产量及花生仁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硒微量元素配制肥料对北海市合浦县花生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在始花期和盛花期,通过叶面喷施富硒微肥,均能显著提高花生仁的硒含量,硒含量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硒质量分数为1.031μg/g,比常规对照硒含量提高了1 021%,同时增产6%.喷施富硒微肥能使花生仁中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8.
叶面喷施硒肥对红小豆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小豆的富硒能力,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硒肥叶面喷施,研究硒对红小豆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红小豆快速生长,产量增加;但质量浓度过高则抑制红小豆生长,产量下降;红小豆的蛋白质含量随硒肥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脂肪含量的变化较小;红小豆籽粒硒含量和籽粒硒积累量随硒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是籽粒硒利用率却逐步下降.综合红小豆的富硒规律和生长发育规律得出,叶面喷施30g/hm2为红小豆的最佳喷施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韭菜硒元素富集效果考察及评价,对施加有机形态硒代蛋氨酸和无机形态亚硒酸钠的韭菜,进行了总硒和硒形态的测定。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韭菜和土壤中总硒的含量,采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液相色谱偶联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定韭菜中四种硒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不同硒形态后,韭菜总硒含量有所提高,最多可提高9倍;亚硒酸盐是韭菜小分子硒形态的主要存在形式,施加不同硒形态后,韭菜中的亚硒酸盐含量保持稳定,基本在0.045~0.068μg/g范围内。另外,在韭菜种植地土壤中检测到了0.36±0.080μg/g浓度的硒元素,推测韭菜植株通过土壤吸收硒元素实现硒富集。  相似文献   

10.
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肥,研究不同亚硒酸钠浓度施用量对青钱柳叶片重要微量元素、硒以及黄酮、皂苷和多糖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施亚硒酸钠后,青钱柳叶片硒含量显著提高,7月份达到最高;叶片铁、锌含量增加,铜、锰含量降低;黄酮、皂苷和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增加,分别达4.38%、2.99%和4.0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茶园施沼液肥后对土壤及茶产品中锌硒镁变化的影响,以黄壤为供试土壤,福鼎大白为供试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方法、次数和剂量对土壤和茶叶锌硒镁的改变。试验设不施沼液肥、根灌沼液肥和沟施沼液肥3种处理,每个施肥方法下设亩施500kg、1000kg、l500kg和2000kg4种剂量处理。不同施肥方法、次数弄口剂量对土壤和茶叶中锌硒镁均有影响。茶园根灌500kg/667m。沼液肥3次后,土壤中锌含量增加153.28%、硒含量降低一47.04%、镁含量增加119.48%。茶园中根灌1000kg/667m2沼液肥3次后,茶叶中锌含量降低7.22%、硒含量增加25%、镁含量降低4.64%。茶园根灌沼液肥有利于茶树对硒元素的大量吸收,以每年根灌500~1000kg/667m2沼液肥3次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溶液培养试验,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于陕西汉中地区的‘龙井43’茶树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分别进行镉和硒处理试验,包括7个处理,分别为Cd 10 mg/L、Se 0.5 mg/L、Se 1.5 mg/L、Se 3.0 mg/L、Se 0.5 mg/L+Cd 10.0 mg/L、Se 1.5 mg/L +Cd 10.0 mg/L、Se 3.0 mg/L +Cd 10.0 mg/L。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处理缓解茶树叶片镉毒害的生理响应,以及茶树叶生物量,茶树叶硒和镉的含量。【结果】与未施加镉和硒的对照相比,单一施镉处理使得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酸(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明显抑制,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单一施硒处理条件下,与单一施镉处理对比,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其中1.5 mg/L硒处理下茶树叶片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与单一施镉处理相比,在镉和硒的复合处理下,随着硒含量提高,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以Se 1.5 mg/L +Cd 10.0 mg/L复合处理下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硒的施加有助于缓解茶树叶片镉的积累。【结论】施加适量的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茶树叶片镉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CAT、APX和GPX活性,降低质膜过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积累,缓解镉对茶树叶片的毒害,并降低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陕西省汉阴县茶园土壤硒含量及茶叶硒富集能力.分别采集了陕西省汉阴县典型茶园茶叶及对应土壤样品,并分别采集了茶树不同部位茶叶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研究茶叶硒富集能力及硒主要分布部位.结果表明,陕西省汉阴龙井长叶茶硒含量高于龙井43号茶,春茶略高于秋茶;茶叶硒富集能力强于其他农作物;硒含量在茶树的分布部位由高到低为毛尖、第一叶、老叶、第二叶、茎.  相似文献   

14.
硒酸酯多糖和亚硒酸钠抗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TT比色分析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比较研究了有机硒化物——硒酸酯多糖(Kappa-selenocarrageenan,KSC)和无机硒化物——亚硒酸钠(Na2SeO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KSC和Na2SeO3体外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反应关系(p<0.001);K562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群体(克隆形成细胞)对硒的抑制作用更敏感;KSC的抗白血病效应明显高于含同样硒量的Na2SeO3,KSC的作用约为Na2SeO3的5倍.本研究证明药理剂量的硒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机硒比无机硒具有更高的抗白血病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叶面喷施补硒盆栽白肋烟叶中硒的赋存形态和含量分布,结果表明:叶片吸收的无机硒进入白肋烟体内代谢、转化为多种形态有机硒,叶中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结合硒是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总硒量的74.54%,10.95%,2.30%,生物大分子有机硒占总硒量的87%以上;在蛋白质的分级盐析组分中,其硒的分布为:D>C>B>E>A(即80%、70%、60%、95%、50%硫酸铵饱和度),分别占蛋白质结合硒的41.05%、26.49%、21.46%、12.81%、0.25%.  相似文献   

16.
茶叶硒含量测定及影响富硒茶硒浸出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硒含量及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茶叶本身硒含量和浸泡时间;茶水中所浸出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茶叶中硒的浸出率以冲泡水温为(95±2)℃时为佳;饮茶时第1次冲泡的茶水中的晒含量是第2次冲泡的茶水中硒含量的4~7倍。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在麦芽汁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钙、亚硒酸钠、二氧化硒等多种硒化合物制备硒酵母的研究.结果表明,酵母同化各种无机硒化物为有机硒的利用度不同,其中亚硒酸钙作为硒源具有毒性小、利用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