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我班一周晨会课安排:星期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全校师生一起上集体晨会。星期二,我给学生传达周一教师政治学习会议精神,向他们布置本周工作重点,提出相应的要求。星期三,学生自主晨会“文化早餐”,由学生轮流主持。星期五,学校广播站“红领巾广播”。周四呢?周四干什么呢?对于一周以来班级出现的一些势头、现象,信手拈来唠叨几句而已。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听进多少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大学成功的必备因素,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因而学风建设问题也是关系到学校声誉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高校的学风建设已成为家庭、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大学精神的培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校扩招日益风行,随之学校在风气与精神方面的问题日益显露,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本文全面解剖了高校学风建设出现的问题,深究其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精神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标作为高校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的重要元素,是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可以承载大学的文化精神并透射大学的文化内涵。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汉字文化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渗透在大学校标文化中,这种渗透在我国现当代的大学校标与民族汉字的有机结合中仍旧以具有时代性的姿态着。以汉字为母体,结合装饰字、书法字和变形艺术字的表现形式可以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大学校标,能够使大学校标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球人是一种勤于追求、勇于探索的智慧精灵,似乎没什么疑难能吓倒他们。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他们在探索太空奥秘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目前为止,尽管飞碟之争还没有定论,然而众多的科学家仍坚持茫茫宇宙中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校格和校魂,也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针对目前中国高校日趋严重的泛市场化、学风浮躁等不良倾向,高校领导对构建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大学办校50年来,尤其是近20年来,在不断把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送上国际学术和艺术舞台时,还把境外对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智力及资金支持传递到所需的学科领域及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手中。学校的外事部门在这个双向交流过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沟通与桥梁作用,促成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元朝蒙古统治推行的民族歧视与贱儒政策使得元人们处于双重失落的处境,然而却成了他们重新审视、反思、批判传统和历史的契杌,从而炼就了一种解构精神。元散曲的解构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消解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张扬世俗精神;消解雅学传统,张扬俗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当代初中生身上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逆反心理,也叫抗拒心理,是指客观存在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是认识、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让我向东,我偏向西;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干,你不让我干的事我偏要干。在初中生身上就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专与他人意见,观点对着干的现象,学校号召他们向拾金不昧的同学学习,他们却反应冷漠,甚至起哄嘲笑;老师要求他们遵守纪律,他们却把敢于迟到早退者视为“英雄”;父母严禁他们去看“儿童不宜”片,他们却想方设法也要坐到电影院观看此片……,这种公开地用冷漠无礼的态度去反抗成人社会的逆反心理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其实,逆反心理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其消极一面,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消极心理。但初中阶段正值少年时期,身心发展不够成热,还没有极其明确的自我意识,没有良好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技》2010,(5):F0004-F0004
<正>上海市浦东新区顾路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严谨治校风范的百年老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精神,并将其融入到科技活动的方方面面,使学校科技教育的综合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可简易固定的升旗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乐宣 《少儿科技》2011,(10):41-41
2011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62岁生日。在学校,我们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每次升旗仪式结束后,一个现象都会引起我的关注:升旗手升完旗后,手忙脚乱地系绳子。我想,如果有一个装置,能让升旗手升完旗后不用系绳子,那就简便多了。  相似文献   

11.
陈凤梅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32-135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支持性途径,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推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切实发展起来。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做为教师,要重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校教育的合力不可忽视。但在实际中,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不一定理解,所以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在交谈中与家长取得共识,方可形成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那么教师只有具备了什么样的心理机制才能达到与家长交谈的预期目的,实现家校教育的协调统一,形成家校教育的有效合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交谈是一种最常见的人际交往方式,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的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除了需要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外,还需要大量能工巧匠来支持。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这种高等技能型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了学校可以改进的方向,从而通过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他们以后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羽 《厦门科技》2000,(12):11-12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社会都十分关注并正采取各项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提倡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有的还会特别出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题目去预习,认为这不是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在进行探索式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苏文忠  王自生 《科技信息》2012,(31):348-348,417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是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甚至没有考上普通高中而“无奈”选择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不仅成绩不够理想,而且还存在不少心理问题。作为中职学校一线的班主任应重视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找回自信,学会坚强,不断完善自己,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开学伊始,我执教了一节“校骨干教师”汇报课。学校还特意安排了电教组的老师将这节课进行了录像存档。闲来无事,我到电教组将这节“颇受好评”的录像课光盘借了出来,因为平时在录像上欣赏了众多名家大师的风采,在课堂上领略了许多一线教师的非凡教学智慧,可是却从来没有“欣赏”过自己上课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校歌作为“一校精神之所附丽”,是高校形象、学校品牌和学校个性的直接展示。民国时期的校歌将理想与追求融入其中,唱响于当时的各大高校校园,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而当今大学的校歌所承载的“道”应符合时代潮流、能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与理念、能为广大学生喜爱与传唱。  相似文献   

18.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旺盛成长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完全能够对客观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如果条件适合,就能够发现前人所未曾发现的规律。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及早地爱护和培养这种探索精神,给予引导和帮助,使他们的智能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肩负聋弱儿童培养的重任地位愈加明显,可以说,学习环境的优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殊教育学校是使学生们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使聋弱儿童学到基础文化知识,并能学有一技之长,将来自立社会,是特殊教育学校极力探索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李静 《科技信息》2012,(6):90-90
校同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同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饺同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同文化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