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钛硅沸石的制备及其选择氧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热晶化法和气固相同晶取代法成功地合成了Ti-ZSM-5和Ti-ZSM-11型分子筛;应用苯酚羟基化,苯乙烯氧化和丙烯环氧化反应为探针,详细考察了不同方法合成的钛硅沸石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正丁胺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了Zn-ZSM-5,Zn-AlZSM-5-沸石分子筛,以XRD,IR,SEM,吸附量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沸石进行了结构和物性表征,发现晶化温度,m(Na2O)/m(SiO2),m(SiO2)/m(ZnO)和铝的加入等影响因素对Zn-ZSM-5的合成于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SO4^2-TiO2-SnO2/ZSM-5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上负载钛锡双组元氧化物,比起负载单组元TiO2,在相同的负载液浓度下,催化活性提高了14%,且焙烧温度和Ti:Sn(原子比)对催化活性亦有较大的影响。在回流温度下,催化剂投入量为乙酸加入量的3.2wt%,反应2h,酯化率达96.4%。  相似文献   

4.
ZSM—5沸石膜合成中几个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Al2O3陶瓷载体和SiO2复合膜上成功地合成了ZSM-5沸石膜。考察了ZSM-5沸石膜合成中载体性质,合成溶液的碱度,水硅质量比,晶化时间等对成膜的影响,探讨了沸石膜的生成机理并对合成的沸石膜进行了XRD及SEM表征,表明当合成液水硅质量比为100时,主要是液相晶化机制起艇,表面的Si-O键或Al-O键参与晶化,使膜与载体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XPS方法考察了Zn-ZSM-5、Cr-ZSM-5和F-ZSM-5的表面状态。并用正十六烷裂化反应考察了各种改性ZSM-5样品水热处理前后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ZSM-5样品均发生骨架脱铝,导致活性大幅度下降;HZSM-5经ZnCl2,CrCl3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提高,经NH4F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用化学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热失重及差热分析,^13C魔角固体核磁交叉极化及高功率去偶谱对由模板分子四甲基乙基二胺导向合成的高硅沸石ZSM-5。ZSM-35及丝光沸石进行研究,揭示了该模板分子在沸石孔道中的位置、运动状态及模板分子与骨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Hammett指示剂法,程序升温脱附法和红外光谱法考察了磷和磷一(?)改性ZSM-5沸石催化剂表面酸性变化对甲苯歧化催化剂性能影响,认为磷酸与沸石的直接作用,使沸石的强酸中心消失。而磷酸与加入氧化铝担体的ZSM-5沸石催化剂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变强酸中心为弱酸中心。通过与催化反应结果关联,看出反应选择性的提高与强酸中心和弱酸中心的比值有关。因此,用磷-PK稀土改性ZSM-5沸石催化剂上甲苯歧化,对二甲苯选择性提高到92-96%左右.  相似文献   

8.
王瑜  Law  CC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3):338-342
把温度T和应用速率ε对Ti-47-2Mn-2Nb(TiAlMnNb)和Ti-47Al-2Mn-2Nb-0.8TiB2(TiAlNMnNbB)合金在1073~13773K和10^-5~10^-1s^-1条件范围内拉伸应力的影响归结为Zener-Hollomon因子Z=εexp(Q/RT)的影响,利用Sellars和Tegart提出的双曲函数,确定两种合金拉伸形变应力峰值σp与Z因子之间的关系函数;得  相似文献   

9.
由二甲苯在ZSM-5沸石上异构化动力学研究,发现其动力学参数A和Ea存在互补关系,并根据异构化过程的吸附,活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关联,阐明了这一反应体系的补偿行为归因于吸附过程,活化过程的焓变的熵变是互相补偿,说明二甲苯在ZSM-5沸石上异构化动力学的补偿效应是这一反应体系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将改性物质硼酸在沸石合成中引入,制得了 B,AI—ZSM—5沸石,简化了改性过程。经 X射线衍射谱证明:合成的 B,AI—ZSM—5沸石具有典型的 ZSM—5沸石结构特征。由沸石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明显减少;以及IR骨架振动谱图表明硼已进入沸石骨架,并随硼含量的增加,使催化剂的总酸量逐渐下降,增加了 L酸中心的含量,强 L酸中心增多。在 B,AI—ZSM—5沸石催化剂上的甲苯-乙醇烷基化反应,使对乙基甲苯的选择性明显地增加,对乙基甲苯含量占总乙基甲苯量的82%左右。  相似文献   

11.
LaZSM-5分子筛的表征及其催化酯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XRD,IR,NH3-TPD和比表面测定等技术研究了LaZSM-5分子筛上La的体相状态和酸性,并将LaZSM-5分子筛用于催化松香甘油酯化反应,结果表明,通过浸渍法使得La3 进入ZSM-5分子筛骨架中,而La3 的引入使分子筛的总酸量降低,L酸中心量增多,对液相酯化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强酸性和水热稳定的MCM-41分子筛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ZSM 5沸石分子筛为原始硅铝源,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了孔壁含有ZSM 5预结构单元的MCM 41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 吸附脱附、FT IR和NH3 TPD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子筛是含有ZSM 5 沸石预结构单元的六方晶相结构,该介孔分子筛的孔壁明显厚于常规方法合成的MCM 41,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较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Zr-Fe-ZSM-48沸石的合成、表面性能及其负载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Si-ZSM-48和Fe-ZSM-48相比,Zr-Fe-ZSM-48中的Zr和Fe同时进入ZSM-48分子筛骨架,使分子筛表面的弱碱中心失,出现多个不同的强碱中心。Zr-Fe-ZSM-48负载铁钾催化剂有利于铁的还原,但各还原过程的还原比例与KFe-Si-ZSM-48和KFe/Fe-ZSM-48相比有着较大差异。KFe/Zr-Fe-ZSM-48在CO加氢反应中活性和选择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14.
用异丙苯裂解反应考察了Ti-ZSM-5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发现裂解活性与Ti-ZSM-5中Si/Ti有关,Ti进入分子筛骨架降低了积炭活性,但焦炭的生成并不影响稳态活性,表明炭主要沉积在催化剂的外表面上。  相似文献   

15.
在廉价原料水热合成体系中研究了合成原料组成、陈化、超声波振荡处理、加入导向剂或晶种对合成Ti-SiZSM-5分子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碱度下、n(SiO2)/n(TiO)很宽匀易生成Ti-SiZSM-48;在较高碱度下、n(SiO2)/n(TiO2)在50-400时易生成Ti-SiZSM-5。凝胶必须陈化处理才能合成出高结晶度的Ti-SiZSM-5分子筛,但凝胶经超声波振荡后合成钛硅分子筛时,  相似文献   

16.
以现有的工业ZSM-5作为原料,采用碱处理ZSM-5的浆液或滤液作为硅铝源,与表面活性剂在水热条件下进行自组装得到具有微孔、介孔双孔分布的MCM-41型结构复合分子筛,并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主要合成条件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ZSM-5碱处理程度的不同,采用浆液得到的样品可能含有少量ZSM-5沸石的晶粒,但随着碱浓度升高或碱处理时间的延长,ZSM-5沸石晶粒的量逐渐减少,而采用滤液合成的样品中不存在独立的ZSM-5沸石的晶粒。  相似文献   

17.
Cu-ZSM-5分子筛吸附NOx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u+在ZSM—5分子筛孔道内的位置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NOx(NO,N2O,NO2)分子在Cu—ZSM—5不同孔道内的吸附进行了考察。采用包含完整直孔道、正弦孔道以及两孔道交叉处的22T模型,确定了Cu+在ZSM—5分子筛内的三种可能位置:直孔道内、孔道交叉处和正弦孔道内。研究结果表明,Cu+与2—3个骨架氧原子形成配位键负载于ZSM—5分子筛内;三种结构模型中,Cu+在孔道交叉处的构型最稳定。对Cu—ZSM—5吸附NOx的研究表明,NOx与分子筛均可通过形成Cu—N键而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NOx分子中的N—O键,使N—O键长增长。在Cu—ZSM—5的三种结构模型上,NO,N2O,NO2分子的吸附情况有所不同,其中NO,NO2在Cu+位于直孔道的模型上的吸附均引起铜向孔道交叉处迁移,形成的吸附复合物与Cu+位于孔道交叉处的吸附复合物几乎收敛于同一构型。表明由于孔道交叉处空间较大,使NO,NO2更容易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吸附复合物总能量数据表明进一步的反应很有可能发生在Cu—ZSM—5分子筛的孔道交叉处。  相似文献   

18.
Lee H  Zones SI  Davis ME 《Nature》2003,425(6956):385-388
Zeolites are mainly used for the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 of ions and small molecules, and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More recently, these materials are receiving attention in other applications, such as medical diagnosis and as components in electronic devices. Modern synthetic methodologies for preparing zeolites and zeolite-like materials typically involve the use of organic molecules that direct the assembly pathway and ultimately fill the pore space. Removal of these enclathrated species normally requires high temperature combustion that destroys this high cost component, and the associated energy releas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ormed water can be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the inorganic structure. Here we report a synthetic methodology that avoids these difficulties by creating organic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s (SDAs) that can be disassembled within the zeolite pore space to allow removal of their fragments for possible use again by reassembly. The methodology is shown for the synthesis of zeolite ZSM-5 using a SDA that contains a cyclic ketal group that is removed from the SDA while it is inside the zeolite without destruction of the inorganic framework. This approach should be applicable to the synthesis of a wide variety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9.
首先, 以微孔结构的ZSM-5沸石为前驱物, 经碱液处理不同时间后与介孔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 水热处理后制备微孔-介孔ZSM-5分子筛, 并用X射线衍射(XRD)、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 N2吸附 脱附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表征微孔-介孔ZSM-5分子筛的理化性质. 其次, 将微孔 介孔ZSM-5分子筛作为苯酚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利用苯酚转化率与2,4-二叔丁基苯酚的选择性测试所得材料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JP2]碱处理1 h可获得微孔和介孔复合较好的ZSM-5, 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苯酚叔丁基化催化性能, 苯酚的转化率最高为86.2%, 大分子2,4 二叔丁基苯酚的选择性可达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