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朴丽莉  南成玉 《科技资讯》2012,(11):223-223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随处可见由颜色词参与构成的合成词(派生词和复合词)。复合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合成一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因此本文把英语颜色词"red"和汉语颜色词"红"构词的复合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red"和"红"构成的复合词外部结构形式,试图发现英语"red"和汉语"红"作为基本颜色词在与其他构词成分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规律,尝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在其表义上几乎是一致的。然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时期都会使人们对颜色词的认知产生变化,于是,人们便赋予了颜色词各种或同于或异于表义的联想意义。而这些联想意义恰恰是人们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Black Friday"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就说明了社会文化对颜色词联想意义的影响。而汉语中的"黑"同样也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静 《科技资讯》2012,(16):220-220
我们生活的世界与色彩是密不可分的,绿色是每个民族的基本颜色。因为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的视觉感知基础上的,因此"绿"在英汉语言民族中的视觉感知和认知反映就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汉英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差异,同样一个颜色词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甚至天差地别的意义。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汉英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上的共性与个性,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规律,有利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翻译、教学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颜色词因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而言,颜色词所蕴涵的寓意不尽相同。本文分析了颜色词"红"在汉法两种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力图更好地促进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颜色词从上古时期的"以物指色"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专用名词的形成,其本身的核心语义以及在使用中的动态语义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果脱离具体的语料而谈颜色词的语义特点,难免会流于泛泛而谈。以古典诗词的重要代表唐诗宋词为语料,对其中大量使用的颜色词进行分类分析,可以看出颜色词所表现出的诸多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梁红梅 《当代地方科技》2012,(9):147-147,149
本文通过对比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红色"的异同,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此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在(红)颜色方面表现为:1)自然界的可见光的波长与强度不同表现为颜色不同,且构成一个客观的连续统,但人类对光的感知即颜色呈某些共性和无限的差异性(约一千万种颜色)或模糊性;2)用有限的语言词汇将无限的颜色或色差描述出来时,即将连续统切分为片段(例如11种基本颜色),这片段构成颜色连续统的核心成员,其它色差为边缘色;且任何一个颜色词如红色都占有这个连续统一定的跨度,包含这个跨度内所有的色差或成员,具备了概括性,其成员之间的划分同样具有模糊性;3)人类是通过对实物如火和血及植物、织物、矿物、天候甚至病症等外表的颜色性状的感知而获得对(红)颜色的认知,这是一个"以物喻色"的隐喻或类比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必然具有模糊性;4)将(红)颜色的性状等又一次通过"以色喻物"的类比,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引申意义或隐喻,使得(红)颜色具有更宽泛的模糊性,并使英汉语的红色(red)具有更宽泛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袁在成 《科技信息》2007,(28):127-128
英、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受语言与文化特殊性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和赋予颜色词的意义也各不相同。颜色虽是自然现象,但千百年来,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及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文章将英汉常用的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论汉英颜色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色词是指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颜色的词。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不仅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人类文化共性。但由于年令、性别、职业、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所产生的联想和文化附加意义也各不相同,其修辞色彩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已构成特殊的领域,了解其社会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英颜色词语  相似文献   

10.
阎丽 《科技信息》2009,(23):I0187-I0187
颜色词使这个世界变得绚丽多姿,而且和社会深深相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英语中几种基本的颜色词作了翻译,旨在说明在颜色词的翻译中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11,(4):8-8
2011年5月30日至6月3日,汉诺威国际林业木工展览会将再度盛装亮相,届时汉诺威展览中心将群星荟萃,迎来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家企业参展,展出净面积达11.5万平方米,观众预计达8万人。"创新、高效、引领时尚"三个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个全球首屈一指的木材业和林业盛会。  相似文献   

12.
凌小城 《世界博览》2011,(13):60-61
"幸福"实在太主观含糊。而政府以此含糊的概念来行事,将会非常麻烦。前不久,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衡量幸福正在中国流行,突然之间,幸福挂在每一名中国官员的嘴边。"事实的确如此。在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地用"幸福"与国际接轨。但舌尖上的幸福总是令人疑窦丛生。美国人曾把"幸福"一词写在《独立宣言》里,相信很多的政治宣言也是如此。但在这份宣言里,美国人也只是说要"追求幸福",而没有承诺要"实现"它。对说不清的事物,轻易做出"承诺".或许是不严谨的。"幸福"被篡改了不独在中国,进入2011年,"幸福"似乎成为全球各国的政治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色彩语言的文化符号意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通过"黑""白"两个颜色词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变迁过程,可以看出颜色词不仅反映语言表面的意义,而且反映了语言的宗教内涵。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其中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是主要原因。对色彩语言的研究需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历史的比较,而不能从语言的表面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薛涛 《科技信息》2009,(29):225-225,9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中有关颜色词的研究大部分都在阐释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象征意义的异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外汉语中颜色词教学无疑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较困难的一个环节,本文将就解决此问题作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摹色是汉语修辞里固有的辞格,是摹写对事物颜色的感觉的辞格。像象声词一样,色彩词也是文学创作中所运用的主要感官词。主要用来描写自然风光、人文风景,刻画人物形象,渲染场景气氛。万绿丛中一点红,色彩词妙用,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借用汉语摹色格,旨在分析英语色彩词的修辞艺术,说明在实际运用中英语存在"摹色"辞格,表明色彩词也是人类对外部世界感知、认知的最直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的使用中会表现出共同性和差异性,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红"色的使用具有典型的意义,最能表现出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是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在中英文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颜色词按词源可分为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在颜色词的使用上英汉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在直译和意译两方面对基本颜色词的翻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英文"历史"一词的意思是"他的故事"她花了十年时间,游历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和记录沿途接触的女性故事。"‘历史'在英文里为什么是History(他的故事),而不是Herstory(她的故事)?"从走入台湾大学历史系的那一天起,彭怡平就没放弃追问这个问题。在约定俗成的社会准则中,  相似文献   

19.
色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每一种颜色都有独特的作用,令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表示颜色的词,但由于中英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同一种颜色在情感方面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联想。本文以常用的表示颜色的词为例,探讨其在中英文化中所表达的情感色彩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赵贤 《科技信息》2008,(30):257-258
颜色词是英语中用于描述各种不同颜色的词。某些颜色词除能表达所固定颜色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反过来说,也可以在这些颜色词的意义中找寻文化的足印。因此,在应用这些颜色词时,要注意推敲、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