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建筑埋置深度确定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江 《甘肃科技》2008,24(2):121-123,166
埋置深度的确定作为基础设计的首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基础设计的选型和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埋置深度确定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埋置深度的作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规范对埋置深度确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确定埋置深度必须考虑的因素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桥梁墩台的护坦防护局部冲刷深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力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桥梁墩台的护坦防护机理及防护效果。提出护坦宽度(BH)和顶面埋置深度是影响护坦防护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试验资料提出护坦防护墩台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桥梁墩台周围设置护坦可以有效地减小墩台局部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3.
庞巍  张树剑  郭端 《科技信息》2012,(23):334-334,376
0引言任何建筑物都是埋置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该深度如何确定,以及在设计计算如何使用该深度,一直困扰着很多工程人员。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基础埋深的确定及其应用。1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埋深)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选择埋深是基础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它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期的长度及造价的高低。对大量中小型建筑一般采用浅埋基础,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基础大放脚的要求、动植物  相似文献   

4.
探河流桥位选择、水文计算、桥梁孔径计算、墩台基底埋置深度的确定及调治构造物布设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伟河 《科技资讯》2009,(12):78-78
地下室的合理设计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造价。本文针对现代城市建筑物上部荷载大,基础埋置深度也较深,其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从基础埋置深度、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回填土的约束作用及地下室的荷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影响其埋深的因素主要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相邻基础、埋深构造要求及地下管沟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在概述大同御河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概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动床模型试验的目的及内容,以便确定治理段防洪堤等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及防护范围,为设计及工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基础埋深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基消能泥石流排导槽是泥石流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肋槛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是排导槽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目前,肋槛基础埋深主要依据设计者的经验来确定.文章利用高含沙两相流理论,基于冲刷和淤积平衡下假设泥石流在槽中保持恒定运动,通过能量分配分析,推导出软基消能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槛下冲刷深度和基础埋深.为了使用方便,针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典型设计排导槽纵比降,推导出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基础埋深设计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的数字模型 ,对动力机械基础与埋置深度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
基础工程结构设计时,埋置深度d的合理取值很重要,如果取值不当,可能会影响计算结果,所以有必要对d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正确选取。  相似文献   

11.
丁坝冲深极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丁坝冲深极限值是确定建筑物基础埋设深度的一个主要因素,丁坝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确定坝头最大冲深。根据试验资料和理论分析,对丁坝冲深极限值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有关因素对冲深的影响,尝试性地提出了极限值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地雷达在公路横断面勘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公路横断面勘测设计过程中土石方比例、挡土墙埋置深度难以确定等问题,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公路地基结构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分析确定路线各个断面土石方的比例以及根据所测地基结构选择合适埋置深度的挡土墙结构,为完善公路设计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继武 《甘肃科技》2007,23(8):153-154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采用较深柱下独立基础时,基础拉梁的配置应根据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张永成 《甘肃科技》2005,21(6):133-133,122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采用较深柱下独立基础时,基础梁的配置应根据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箱(筏)基础埋深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典土力学理论对天然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采用天然地基时,当地基土满足承载力要求时,符合《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高宽比的高层建筑,在七度或八度地震作用下,即使基础埋置深度为零,也不会产生倾覆、滑移或地基失稳,且基础的倾斜度不会超过现行规范的规定。因此,对天然地基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应作硬性规定,而应根据各种实际情况来具体考虑。  相似文献   

16.
法向承力锚(VLA)是一种新型深海工程系泊基础,锚板的极限抗拔力是反映其工作性能的主要指标.基于假设海底软黏土为符合Mises屈服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材料以及锚板为一刚性体,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接触对模拟锚板与周围土体间的相互作用.从锚板粗糙程度、埋置深度、埋置角度、宽厚比以及荷载作用位置等多角度研究影响VLA极限抗拔力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锚板埋深较小时,法向承载力系数随着锚板埋深和埋置角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法向荷载作用在锚板形心处时其法向承载力系数大于法向荷载作用在非形心处时的法向承载力系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影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抗震性能和动力特性的因素除地基土特性与上部结构特性外,基础作为联系上部结构和土体的桥梁,其构造形式以及埋置深度对SSDI体系动力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工程高层建筑算例进行计算分析;利用ANSYS程序中重新启动法、APDL参数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对地基土的非线性模拟,并通过土体边界、土体与结构间非线性接触的研究,对整个SSDI体系在实测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桩筏基础、桩箱基础2种不同基础形式以及不同基础埋深条件对上部结构动力反应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箱基础条件时上部结构动力反应较小,基础埋深越大,上部结构动力反应越小。研究成果为工程抗震设计考虑基础条件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完善抗震设计规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体性能,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进而通过变化饱和黏土中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埋置深度,分析了复合基础下单桩与群桩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复合地基的基础埋深,单桩复合地基的基础外土体围压增强,桩体侧向约束增加,桩体的最大径向位移减小,桩体破坏位置沿桩体向下移动;群桩复合地基桩体的破坏模式主要由桩体所在位置决定,中心桩破坏位置位于桩体较深处,边桩的破坏位置发生在桩顶附近,基础埋深对边桩的侧向约束作用较明显;摩擦型群桩复合地基破坏模式随埋置深度发生转变,并导致桩体破坏模式由最初沿水平方向鼓胀(剪切)破坏转变成为向下的刺入破坏。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几何偏心和非均匀地面激发对于基础埋置在弹性半空间中的单层结构的影响.地面激发为水平和竖向简谐剪切波.数值结果表明:剪切波对于建筑在软土地基中又有一定埋置深度的低矮建筑物有较大影响.设计中,以自由场地面运动记录取代建筑物基底运动记录会得到较大的整体动力响应值  相似文献   

20.
铣削加工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铣削振动的影响因素难以确定的问题,建立了铣削系统二自由度模型,利用切削厚度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切削力分析;利用动力学方程,根据方程中的各参量,确定了主轴转速、轴向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径向切削深度四个切削参数是影响铣削振动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切削实验,确定了各切削参数对铣削振动的权重排序,得出切削速度是铣削振动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的结论。为研究铣削加工振动稳定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利用变参数切削振动控制确定了首选控制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