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握拳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同时采用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实施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传统握拳法更具优势(P<0.05).结论 握手式握拳法能克服传统握拳法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手背静脉穿刺时值得推行的一种握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息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 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改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路径,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方法: 改良穿刺法于锁骨中、内1/3交界处,触摸第一肋外侧缘,定为穿刺点,垂直向下进针,当针尖接触第一肋外上缘时,略上翘,沿着第一肋外上缘继续进针,深约3 cm左右可有突破感,回抽见暗红色血液,即可判断针头已进入锁骨下静脉.为保证导管方向的向心性,置管时针尾略偏向外,并将改良法与传统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穿刺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达100%;而按传统的穿刺方法成功率仅为78%.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如改良法与传统法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39%,P<0.05.结论: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较传统的方法更合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对60例长期行静脉输液的肝硬化患者采用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输液通畅率95%,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输注率,逆行静脉穿刺术与顺行静脉穿刺术相比,逆性静脉穿刺术应用于肿瘤患者是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方法,该技术提高了肿瘤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逆行静脉穿刺可作为一种可行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血管钳持针柄静脉直刺法减轻疼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静脉穿刺及拔针时减轻患者疼痛及减少对组织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采用传统穿刺及拔针法,双日采用改良直刺及拔针法。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疼痛程度减轻(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拔针后血管周围淤血、出血、液体渗漏、静脉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用血管钳持针柄直刺法,针尖斜面对血管组织的机械切割面积小,速度快,省力,稳定度高,提高穿刺成功率,配合改良拔针法,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开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P〈0.01)。结论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法在临床穿刺操作中的效果.方法:将2100例静脉穿刺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试验组给予逆向静脉穿刺,对照组给予常规顺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疼痛、静脉炎,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在疼痛、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可减轻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血气方法,观察组采用桡动脉"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一"字定位法能够提高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1.
指板子宫复位法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指板子宫复位法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子宫极度后倾后屈的输卵管结扎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指板子宫复位法,对照组采用手法子宫复位法。结果观察组复位时间在2min以内及1次复位成功率为92%,疼痛程度Ⅰ级为84%,Ⅱ级为16%,Ⅲ级为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板子宫复位法复位时间短,痛苦小,1次复位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桩承台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orison动水理论,提出了作用于高桩承台的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深水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以南京长江三桥南塔基础为原型,利用水中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比无水和有水状态时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模型试验和计算的结果,验证了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影响动水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3.
矩形网格非稳态四阶椭圆方程的质量集中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矩形网格上非稳态四阶椭圆方程的质量集中有限元方法.首先,给出了所讨论问题的质量集中有限元Crank-Nicolson全离散逼近格式.其次,对讨论问题的解与逼近格式的解之间的误差进行了分析.不需要传统的椭圆投影算子,在各向异性网格下得到了一定模意义下的一些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总结并分析98例重型颅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穿刺股静脉置管并留管的护理体会。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合于重型颅脑外伤的补液治疗及抢救,且通过改良置管定位方法,使操作手法类似浅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临床护士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舌癌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进行观察、分析,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持续的心理护理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9例舌癌患者均疗效满意.结论:积极做好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本院社区护士手卫生情况,总结手卫生的有效措施,论证有效的手消毒是切断手传播感染途径,杜绝社区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及问卷调查方法,对65名社区护士在控制前、后,操作前、后洗手及手消毒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论①护士干预洗手前与干预性洗手后分别为73.85%、100.00%有极显著效果(P<0.01);②干预前后对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也有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加强社区护士手消毒是社区杜绝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外用扩张浅表血管,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儿科住院5 d以上的静脉穿刺困难儿193例,采用随机分组,用2%山莨菪碱外擦扩张充盈局部浅表血管再穿刺者为实验组,不用任何药物扩张局部浅表血管,而是直接按压方法穿刺者为对照组,按穿刺病例的先后顺序单号为实验组97例,双号为对照组96例。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χ^2=30.21,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静脉细小、隐匿、静脉痉挛现象,经反复穿刺仍不成功的患儿,先应用654-2作穿刺部位涂擦后再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简便易行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重建假肢手的感知反馈功能是当前神经康复工程的重大挑战之一。从触觉感知的神经基础、重建技术分类及其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神经假肢手人机交互技术的进展。功能性电刺激是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可用于刺激大脑皮层、外周神经及皮肤感受器等,达到重建感知功能的目的,并已取得一些重大技术突破和临床应用。基于诱发指感的表面电刺激技术可形成一种非侵入神经接口,结合神经移植再造感知功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神经假肢手;感知反馈技术;电刺激  相似文献   

19.
提出利用挥手行为进行性别识别的方法.使用基于含时切平面的方法检测周期,用平均剪影表征一个周期序列的挥手行为,PCA降维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实验在60人(30男,30女)的数据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用提出的算法从三种挥手行为(挥左手、挥右手、挥双手)中识别出性别的正确率达到89.83%或更高.实验还将人体分成5部分:手臂、头肩、腰、臀和腿,研究人体各组成部分对性别识别的贡献.93个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去掉手臂部分识别率下降最快;只通过手臂识别正确率达到86.44%或更高;使用两部分识别,手臂+臀部是最优组合;使用三部分识别,手臂+头肩+腰是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0.
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信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康复工程和人机交互等领域中.针对目前控制肌电假肢手的电极成本高、电极佩戴困难以及操作灵活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MYO的肌电假肢手手势在线识别系统.通过采集人体上肢前臂的表面肌电信号,在时域上分别提取5种特征值,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实现对8种手势动作意图的在线实时识别.实验结果证明,利用MYO进行手势识别可以获得较好的识别结果,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8种手部动作,平均在线识别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