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筋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叶片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筋仔树的叶是异面叶,表皮角质层的角质化程度随发育的进行而增大.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在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之间具有贮藏组织.叶脉维管组织发达,具四级叶脉组成脉序,第一级、第二级叶脉类型属半周韧、有限维管束;第三级、第四级叶脉类型属外韧...  相似文献   

2.
芝麻叶除中脉和1—3级侧脉上下两方的表皮细胞外,叶表皮细胞由一层表面观不规则的具有波状垂周壁的扁平体形细胞构成。表皮组织上除具有长柄和短柄两种腺毛外,还具有单列细胞表皮毛和粘液毛。气孔为毛茛型;叶肉为两面叶肉,栅栏薄壁组织与海绵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皆甚发达;中脉(基部除外)和一级侧脉均由一个维管束构成。木质部含有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韧皮部含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叶柄基部含有9个维管束,端部含有9—11个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成分基本上与茎中相同,但茎中未见到管胞。芝麻叶为典型的异面叶,叶柄和叶脉中的短针形结晶体与叶表皮上的粘液毛都可作为胡麻科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3.
沙田柚营养器官的初生结构及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沙田柚根、茎、叶初生结构及其发育成次生结构过程作连续石蜡切片观察发现:沙田柚根的初生结构为10原型,内皮层细胞卡氏带加厚不明显,根毛区近轴端稍后,维管形成层由实生木质部和实姓韧皮部之间薄壁细胞转化形成,茎中维管束形排列在茎顶端第二节间,维管形成层环已开始活动形成了次生结构,叶的栅 组织由多层细胞组成,主脉维管束为周韧型,维管束外围绕一环石细胞,在叶的栅栏组织和表皮下有溶生分泌胶分布,但在根中  相似文献   

4.
狗牙花叶的结构特征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冷冻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狗牙花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狗牙花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但同时具有某些阳生(旱生)叶和阴生叶的特点。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细胞外壁具角质膜,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表皮仅有零星分布,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叶肉组织发达,叶肉细胞常含有晶体,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交织成网状,有大的细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0.32:1;中脉维管组织较发达,为周韧维管束。以上特征反映出狗牙花叶结构特点与其生长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清净标本制作法对8种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植物的叶脉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探讨了叶脉序在沟瓣属中的分类学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沟瓣属植物在叶脉序特征上显示出一些共性,叶脉序类型均为环结曲行羽状脉,一级脉直行,叶缘末级脉结环状,均不具边脉;2)不同种在一级脉、二级脉、间二级脉、三级脉、网眼、盲脉上存在一定差异,可结合宏观特征作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依据;3)叶脉序特征支持曾被合并的近缘类群大陆沟瓣与长梗沟瓣、细梗沟瓣与皱叶沟瓣各为独立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仪花和短萼仪花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药材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方法观察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和短萼仪花(L.brevicalyx Wei)两种有毒药用植物有毒部位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发现,仪花的根横切面皮层外侧有方晶排列成环,且有石细胞散在,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茎横切面皮层有方晶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鞘明显,其间嵌有较大型石细胞,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叶横切面海绵组织中有较多方晶散在,中脉维管束鞘明显成环,中脉下方明显凸起且斜向一侧;粉末中可见大量淀粉粒和方晶,晶鞘纤维明显。短萼仪花根横切面皮层不明显,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中央髓部明显;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鞘明显成环,其间嵌有石细胞,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鞘明显成环,中脉下方明显凸起且斜向一侧;粉末中可见大量淀粉粒和方晶,晶鞘纤维明显。这些显微特征可以作为仪花和短萼仪花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香荚兰(Vanillafragrans(Salisb.)Ames(V.planifoliaAndr.))茎叶解剖学特征研究表明:香荚兰茎表皮具气孔;茎中内皮层为厚壁组织(纤维);维管茎束散生于环状厚壁内皮层所包围的基本组织中,靠近内皮层的维管束相对较小,各维管束外围具有厚壁维管束鞘细胞.香荚兰叶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叶的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而上表皮无气孔器.保卫细胞为肾形.  相似文献   

8.
曲茎石斛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茎石斛 (DendrobiumflexicauleZ .H .Tsi,SC .SunetL .G .Xu)的叶为等面叶 ,气孔四列型 ,分布于下表皮。茎中外韧有限维管束 2 1条 ,散生。根被由 3层细胞组成 ,辐射维管束 7原型 ,无髓 ;内、外皮层和中柱鞘均为一层细胞 ,均具通道细胞。  相似文献   

9.
对欧活血丹营养器官解剖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活血丹营养器官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特征.根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二原型,外始式发育;次生生长时不形成周皮,只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发达.茎横切面为正方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茎的表皮有少量的腺体与表皮毛,4个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组织内侧为4个大维管束,髓发达;上、下叶表皮细胞差异显著,上表皮细胞大,疏被表皮毛,腺点及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形态多样、排列疏松;叶为网状脉,主脉维管束发达,侧脉及各个支脉的结构因大小不同而逐渐简化.叶柄横切面为马蹄形,有三个维管束,中央大维管束发达,角隅处小维管束简化且具厚角组织.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特有属诸葛菜属 Orychophragmus 4种植物及近缘的心叶碎米荠 Cardamine limp richti‐ana 、大叶葱芥 A llaria grandi f olia 等的幼苗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探讨了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诸葛菜属4种植物与心叶碎米荠、大叶葱芥幼苗的子叶均对折,出土,其脉序为掌状网脉,具侧生一级至四级脉,诸葛菜 O . violaceus 、大叶葱芥和心叶碎米荠3种具少数五级脉;2)在诸葛菜属内,诸葛菜的幼苗初生叶的毛被和子叶脉序与其他3种(湖北诸葛菜 O .hupehensis 、太白诸葛菜 O .taibaiensis 、铺散诸葛菜 O .di f f usus)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铺散诸葛菜第二、第三真叶羽裂.诸葛菜的下胚轴长度、直径明显长于或粗于其他3种 ;3)心叶碎米荠、大叶葱芥的幼苗与诸葛菜相似,但初生叶边缘具圆齿而有别,与铺散诸葛菜等3种在子叶脉序上差异较大,子叶与异堇叶碎米荠 C .violi f olia var .diversi f olia也有很大差别;4)全面观察幼苗形态并结合形态特征、花粉微形态、体细胞染色体数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不支持将铺散诸葛菜、湖北诸葛菜和太白诸葛菜并入诸葛菜,也不支持将心叶碎米荠和大叶葱芥归入诸葛菜属.  相似文献   

11.
对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蝶形花科 F abaceae大豆属 Glycine的两个野生大豆 G.xoja品系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生长在盐渍环境的野生大豆茎和叶体表都具有盐腺。盐腺圆球型 ,基部有一个小柄 ,着生在盐生野生大豆茎、叶表皮外切和壁的胞间层处。幼嫩的盐腺靠泌盐孔泌盐 ,成熟的盐腺靠整体破碎释盐 ,而生长在黑土地生态环境的野生大豆的茎和叶外切向壁未发现有泌盐的盐腺 ,其茎叶的表皮都呈现平滑状态。因此两种不同生态环境的同种同属植物在微观结构上显示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离子芥Chorispora tenella(pall)DC.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构特点。茎、叶表皮细胞外面有角质层,根的木栓层有栓化现象,叶表皮气孔多,栅栏组织发达,其维管束围有一层维菅束鞘细胞,内含较多叶绿体,为C_4植物型。茎具有髓腔的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3.
李爱民  李媛 《贵州科学》2011,29(3):32-34,43
本文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接骨草叶片的结构及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乌索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接骨草叶为异面叶,横切面观上表皮细胞体积明显大于下表皮,中脉维管束鞘明显,维管束周围具异细胞.随着发育的进行,异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乌索酸在叶片中的含量在0.4%~0.5%之间,含量随叶片的发育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吊兰及其变种(银心吊兰、银边吊兰)是重要的室内观赏、园艺装饰植物。采用徒手切片、显微观察与测量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其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①吊兰、银心吊兰和银边吊兰均为等面叶;叶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上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气孔器均分布于下表皮,且呈带状排列;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叶脉结构简单,由木质部、韧皮部和机械组织组成。②吊兰及其变种叶外观色彩区别明显,叶面积显著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约为下表皮细胞的两倍;上下表皮细胞径向厚度、切向长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差异明显;叶肉细胞形态和叶绿体数量差异显著;叶脉维管束在横切面上的长度差异极显著;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吊兰及其变种间的分类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具有多种抗盐机制以适应高盐环境.本文以采自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的19种红树植物为实验材料,探究盐腺在红树耐盐中的作用.利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其叶片的表皮结构,发现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美国大红树(Rhizophora mangle)、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萌芽白骨壤(Avicennia germinans)、桐花树(Parmentiera cerifera)、阿吉木(Aegialitis annulata)等9种红树叶片表面具有盐腺,而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拉贡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和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等10种红树没有盐腺.通过对相同生境下19种红树成熟叶片表面及内部Na+含量的测定发现,老鼠簕、无瓣海桑、白骨壤等有盐腺红树叶片Na+含量及Na+分泌量均较无盐腺红树高.这些结果表明,具盐腺的红树具有积累盐分的特性,也通过盐腺把过多盐分分泌到体外而适应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16.
6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叶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登红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39-4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共同形态结构特征: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2~3层细胞组成,内大外小或内、外等大,有较厚的角质膜,无气孔器分布;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由2层以上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均有表皮附属物。但是在各种间也存在结构差异,如叶片的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形态、气孔指数以及分布类型,表皮附属物的类型以及中脉维管束的类型等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差异既是抗寒抗旱性的表现形式,也在分类学上为种问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序狼尾草幼苗形态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海民  张伦 《贵州科学》1995,13(4):28-30
本文对长序狼尾草幼苗的根、叶片、叶鞘和胚芽鞘等部分进行了详尽地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