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瑞书 《科技信息》2013,(8):206-206,208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岛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现象和事实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本文针对战后日本不同经济、社会、文化时期的变化和影响而促使对消费者行为具有的多样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试图从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及影响出发,对日本社会的时代特征及变化作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我国如何建设协调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德两国消费者法律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德两国对消费者的相关规定在法律渊源、主体规定及规定的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而面对现实问题的回答也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整范围作了规定。而德国《民法典》上对何谓消费者作出了明确的定义。通过比较得出启示,在我国民法中也应该有对消费者概念的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二者之间的消费关系。作为消费关系的主体,消费者和经营者是相对而言的。乘客和患者也是消费者,应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服装是一种社会化商品,社会变革影响人们的服装选择,而流行服装又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本文就经济发展,家庭结构变化和生活多样化三才面分析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观念的变化,深入探讨了由此产生的对服装需求的转变,认为在九十年代,服装设计人员只有深入理解与认识这些变化,提高知识修养,才能达成与消费者的心理沟通,进而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网络消费的飞速发展,但与此并存的是各种网络消费纠纷问题日益尖锐,网络消费者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保护立法不够健全或者缺少可操作性.本文以经济法的价值为视角,通过对社会本位、公平、安全等经济法价值的阐述,从更高的层面来分析对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网络消费的飞速发展,但与此并存的是各种网络消费纠纷问题日益尖锐,网络消费者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保护立法不够健全或者缺少可操作性。本文以经济法的价值为视角,通过对社会本位、公平、安全等经济法价值的阐述,从更高的层面来分析对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企业因经营消费是否属于消费者,是否应受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这是被人们普遍忽视但却又应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在消费法律关系中,企业不能作为消费者,其消费行为与经营者不构成消费法律关系,其因经营消费与经营者之间产生的纠纷不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纠纷中,正确认定消费者并正确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利于指导司法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早已熟悉了网络信息时代的消费环境,汽车行业亦不例外。跨国集团间的市场竞争、消费者千差万剐豹个性化需求,都成为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驱动力。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我国汽车零制造企业应如何利用信息化建立与消费者、零部件提供商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其未来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预付费消费本质上既是消费服务合同同时又是预付格式合同,基于对预付费消费的这种性质分析以及消费者权利所受到的风险分析,并结合现实与理论的具体情况,本文从道德论、解释论与立法论的角度构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以发挥改变预付费消费中消费者的不利局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南昌市部分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进行了调研,主要是从健身消费者的动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体育消费水平等几个层面来分析消费者的阶层特点,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宗旨之一的同时实质上并未将消费者利益保护具体化。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会给消费者利益带来隐性损害,《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必要加强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其对策是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最初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双倍赔偿条款。目前,修订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这一制度作了重大发展。鉴于消费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切实保护消费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惩罚性赔偿条款加以修改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对于这一条款在哪些情况下才能适用以及其在赔偿金数额方面是否有必要加以限制,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设立后悔权制度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导致市场中的消费者弱势地位凸显。倾斜保护弱者的立法理念.利益平衡的立法精神,要求加强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设后悔权制度,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完善消费者保护的权利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沈阳市五区十所健身俱乐部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并对大众健身操的消费者的参与行为与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大众健身操的消费者的年龄与消费有密切关系,个人收入与消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data gather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3,544 respondents in six largest cities in China, the clothing expenditures of Chinese consumer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are investigated hi this paper. It was found that regional differences exist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cities, possib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economy, customs, culture and other factor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age, gender,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occupation, and household inc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lothing expenditures. Further,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s of geographic variable with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on the clothing expenditures were examined. The findings should have useful implications for segmenting Chinese consumers and develop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用微型汽车的价格、性能、品牌、质量、款式外观和服务来刻画由厂商或经销商所发出的营销刺激,并就这些刺激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然后使用所得调查数据研究了营销刺激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型汽车的价格是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刺激因素,其次是性能、品牌和质量,最后是款式外观和服务,并且车型不同则营销刺激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信息的消费者行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获得农产品的各类可追溯信息均持正向积极的态度且受消费者偏好的影响,绿色的产地环境、优质的产品品种和可信的过程检测这三个维度的信息可以作为一种外界刺激因素,通过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来提升消费者的重复购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建立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信息消费行为和信息消费过程,论述了信息消费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服装网络购物中日益增加的退货物流,以B/C服装电子商务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测试方法,分析了消费者特征与服装网络消费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分析了消费者因素、服装企业因素、营销因素、网络因素、感知风险因素与消费心理及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划分了服装网络消费者的类型,并通过对应分析明确每一类消费者的购物偏好,为服装企业制定精准性的营销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