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我国的财政体制为切入点,论述了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发展。分析了分税制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出现的根本变化;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科学、规范、合理的分税制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在中央、地方、地区间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我国现行分税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均衡、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缺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以往我国分税制改革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吸取改革中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一些看法,以期我国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的划分和支出分配问题,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核心,也是财政体制力图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划分的支出分配现状,从中发现了一些长期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推进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最终且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关系。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个方面已探索和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和借鉴他们处理政府问财政关系的特点,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透过河南省文物古迹汉王城紧急坍塌却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一现象,分析了我国中央与地方间财政职能的划分问题,得出我国目前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导致政府财政预算和行政的低效率的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认为中央应加强对具有公关效益项目的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6.
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虽然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但仍未完全适应市场的经济的要求。在税种划分,尤其是财政事权和税权的划分上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本文在分析现存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革我国税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郭红 《科技信息》2006,(12):282-283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矛盾和冲突正在加剧。本文对于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概述了双方博弈的过程与结果,并由此引出对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方政府具有“政府”和“经济人”双重特征,从而使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行政区经济的特征。行政区经济强化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弱化中央的调控职能,加剧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区经济主要通过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体现。在管理中应树立公众本位;适度改革行政区划的划分,使行政区划的财权、事权匹配;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加大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协调作用等措施,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处于政府的转型时期,也是对国民税权重视度加深的时期。从国民税权与政府绩效的辨识入手,探讨了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对实现国民税权的进步意义;再从目前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如何解决以进一步实现国民税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等情况下,地方财政风险不断积累。因此,本文在分析地方财政风险化解的重要性、地方财政风险及其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财政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即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体制关系不够完善,并进一步提出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政府用巨大的财政资金补偿因为改革带来的财政缺口,农民直接从中受益,国家收获合法性。按照改革的设计,地方政府能够维持改革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但在实际过程中,农村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村三级政府和组织,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中尤以乡镇政府为甚。其中最紧要的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改变;另一面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尤其是县乡村的关系也发生深刻变化,乡村基层面临新的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12.
国外分税制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征税的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比较,考察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结合国内现行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产物,它在推动城市化建设,带动经济增长,缓解财政压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风险。本文就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风险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对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匹配财政体制;完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商业银行要强化自身管理,加强风险防控等等。  相似文献   

14.
包干分税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制,是指形式上的规范分税加实质上的包干制,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收入上规范中央、地方的收入分配;二是在支出上中央对地方实行逆向包干,包死基数。与现行财政包干制相比,它能更好地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同时向分税制更接近了一步。在当今我国的财政包干制急需改革,而改革的方向一分税制的实施条件尚不具备的两难处境中,迫切地需要一种由此及彼的过渡性方案。笔者认为,作为包干制的完善形式和分税制的过渡形式的包干分税制是着眼于现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分税制将个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利益关系,稳定了中央税收与地方税收在责任、权力以及利益上的矛盾关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诸多问题,出现了中央集权过大,财力大量集中在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却调度困难等现象,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省管县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地方政府对省管县改革会做出什么样的反映,影响因素也很多。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安排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从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财政预算、资金往来和财政结算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长期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是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概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种基本思路,提出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视角出发探寻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本质,以此来解释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并提出从制度建设或法律监督等方面来降低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负面影响,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重点围绕土地展开,“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用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政府财政短缺的困境,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但与此同时,其背后的负面效果,即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收益递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陷入财政困境、征地矛盾以及耕地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峻,其问题背后彰显出了当前我国土地财税法律体系和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转型,须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制定专门的相关财税法律、加强对土地财政收入的监管、完善土地管理、征收等法律程序等方法,以期逐渐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转型。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法国地方财政体制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府级次的划分、地方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确定等方面,对美国和法国的地方财政体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可资借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中国经济一直存在条块之争,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问题.追溯历史,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时,就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作为中国社会十大关系的第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