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测定了辽宁阜新原种猪场6种绿化树种的生理生态指标,进而对其固碳释氧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月份,6种绿化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明显不同,主要为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多出现在上午7:00-9:00左右,第二个峰值在14:00-16:00之间,中午时均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银中杨和小叶杨净光合速率分别在6、7月份达到最高值,呈单峰曲线变化;南果梨和苹果梨在8月份明显降低,随后升高,呈双峰曲线变化;白丁香和紫丁香在6月份有明显降低,也呈双峰曲线变化。6、7、8三个月份6种绿化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9月份次之,5月份最弱。苹果梨的固碳释氧能力最高,其次是白丁香、南果梨、小叶杨和银中杨,而紫丁香的固碳释氧能力最差。苹果梨、白丁香及小叶杨是合适的绿化植物,适宜于广泛推广,大面积种植。图5,参23。  相似文献   

2.
加权马尔可夫模型在降水丰枯状况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首先基于降水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特点 ,应用有序聚类的方法建立降水丰枯状况的分级标准 ;然后针对降水量为相依随机变量的特点 ,采取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 ,用加权的马尔可夫链模型来预测未来降水的丰枯变化状况 ;最后以山西省某水文站近 5 0年的降水资料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梅河口市商品粮基地1980—2007年的农业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近30a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梅河口市粮食生产的各类影响因子,结果发现粮食总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平均单产的波动。1980—1995年,在粮食总产量构成中,水稻和玉米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5年以后玉米产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了50%以上;单产的波动也较大,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玉米增幅最大,达到41.21%,其次为水稻,为39.78%,大豆为34.93%。同时通过对近30a的粮食单产量与当年4—9月的平均降雨、积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的消耗量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梅河口市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4—9月份的积温、化肥的消耗量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图6,表3,参16。  相似文献   

4.
依据1960-2010年NOAA Nino3.4区海温数据和渭南市气象及棉花产量统计数据,主要应用Mann-Kenda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及其他数理统计方法对陕西省棉花主产区(渭南市)的气候变化、棉花单产量、ENSO的特征及3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近50 a来,厄尔尼诺影响年份有20 a、拉尼娜影响年份有17 a;Nino3.4区的海温在1978年左右发生了增温突变且突变后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加强。②近50 a来,渭南市的暖干化趋势明显;降水量和气温的震荡主周期为27 a,且在27 a尺度上同步经历了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过程且均在1978年、1995年前后分别发生突变。③在厄尔尼诺影响年份,气温和棉花单产量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在拉尼娜影响年份则相反。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在对陕西省的棉花产量和品质预测分析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进出口贸易经历了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至2001年加入WTO等重大事件,发生结构变化的可能性较大.本文构造断点内生的检验模型并通过仿真产生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检验1981至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月度数据序列结构变化、讨论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序列并没有发现结构断点;出口额序列是分断趋势平稳的,比较集中的结构变化断点发生在2001年中期,其它断点分别发生在1994年2月、96年7月和97年11月;它们与相关的重大事件对应.结果说明我国出口贸易是由国际贸易环境决定的内生增长过程;而贸易政策对进口贸易有持续性影响,即进口贸易是外生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碳排放情景下未来70年全球气温上升的可能性,量化了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GDP可能造成的损失.首先,本文采用DICE模型评估了未来每十年全球GDP年损失率的离散概率分布;然后利用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广义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未来每十年全球GDP年损失率的概率分布进行了拟合;最后,通过计算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分别小于0.5%, 1%, 5%情形时GDP损失率的范围,讨论了不同碳排放情景下GDP损失率尾部分布的差异,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排放情景下,全球年GDP损失率的概率密度曲线尾部均表现出小概率大损失的特征,本研究可为有关机构做好气候变化背景下巨灾风险损失的量化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1-2007年沈阳市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沈阳市近17 a来粮食生产的变化特征,选取影响沈阳市粮食生产的11个主要因素,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的粮食产量呈波动式的上升趋势;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沈阳市粮食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的波动取决于玉米、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变化;从灰色关联分析来看,单产与粮食总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居各因素之首,其次是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农业实有劳动力和化肥用量等农业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作物生长季的自然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联系数变化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为今后沈阳市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0-2006年松嫩平原农田生产力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17A3数据集2000-2006年年均NPP(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对松嫩平原农田生产力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松嫩平原旱田空间分布梯度特征明显,由西向东生产力呈递增趋势。旱田占农田总面积的90.17%,低、中、高产旱田面积分别为93170km2、23963km2和18866km2,占旱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68.51%、17.62%和13.87%。低、中、高产水田面积分别为1567km2、12171km2和1091km2,占水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10.57%、82.08%和7.35%。②2000-2006年,松嫩平原旱田和水田NP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2000-2003年和2004-2006年为两个相似的NPP增加阶段。③气温与旱田和水田均呈极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对旱田和水田生长存在微弱的抑制作用。降水与旱田和水田平均NPP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和0.285,对旱田和水田生长的影响比气温明显,是影响松嫩平原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多灾的甘肃省定西县的灾变规律进行描述和分析。将36年的 资料预以数据处理并建立了预报方程,从而对该县未来年份的粮食生产趋势进行预测。 定西县地处大陆腹地的陇西黄土高原中部,海拨 1650—2580 米。由于东南有山脉屏障,海洋潮湿气流不易到达,却易受西伯利亚干冷空气侵袭,因而降水稀少,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 6.5℃,无霜期 149天,年平均降水量 421 毫米(据1958年-1977年资料统计)。由于季风和地形地势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7—9月。干旱、冰雹是本县的主要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农业生产构成经常性威胁。根据 1950年—1985 年 36 年的资料统计,共发生严重旱灾 9 次(1953、1957、1959、1966、1971、1973、1978、1981、1982),其频率为 25%,平均 4 年一遇。以春旱为主要特点的季节性干旱共出现 17 次,平均近 2 年一遇。冰雹也常有发生,受灾面积一般在 10 万亩左右。 为研冗定的县粮食增减产趋势勺旱雹灾害的关系,特别是未来年份粮食增减变化,本文拟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l,l)模型,对粮食增减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东北三省87个气象站点1951-2006年间的气象数据,分析计算了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以及温度、水分的满足率,并利用GIS技术分析了作物生产潜力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与总太阳辐射有很大的相关性,且由西部向东部递减;由于南北跨度大,各地光温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带状增加趋势;由于各地作物生育期内降水呈地带性分布,使得各地气候生产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并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气候资源的满足率上,南部地区的温度和东部地区的降水都可较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潜力严重受到温度和降水条件的限制。图8,表4,参11。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既保证水库蓄满水量、又不产生暴雨洪水灾害条件下的人工增雨作业,提出了水库实时蓄水标准的新概念,分析了人工增雨的实施条件,得到了义乌市降水4个方面的变化特征.在水库实时蓄水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义乌市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合中期和短期的天气预报,判断是否需要对近期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表5,参9.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的洪水区域提取可对洪灾信息进行高效提取。然而, 传统提取方法往往时间复杂度较高, 严重影响了洪灾区域获取的时效性。基于改进迭代阈值分割原理, 本文提出了一种星载SAR图像洪水区域快速提取方法。首先, 对预处理后的SAR图像进行高斯拟合再抽样, 抑制SAR图像直方图异常点的影响。其次, 利用迭代阈值算法进行水体提取, 并基于形态学滤波对噪声进行抑制。最后, 对已识别的水体区域开展变化检测, 实现洪灾区域的提取。基于2020年7月鄱阳湖流域特大洪灾前后的哨兵-1 SAR图像, 本文开展了洪水区域提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在保证洪水区域提取精度的同时, 显著提升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极端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南沿海地区遭受的潜在洪水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基于格子玻尔兹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沿海城市建筑群系统开展了海啸冲击情景下内涝过程三维仿真研究,对理想建筑群洪水冲击实验开展了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和准确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沿河道、海岸线布置的建筑群的遮掩效应明显,城市内部建筑群受洪水的影响较小;建筑的布置方向和间距分布对洪水路径影响明显。开展的大尺度洪水情景下城市建筑群小尺度模拟分析方法,解决了二维模型不能计算复杂流场、地形、湍流等问题,克服了建筑群三维网格划分困难,为当前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洪水灾害应急管理和城市建筑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洪水频率计算中单洪峰选取的不合理性问题,本文提出洪水频率分析的改进计算法,以季度、半年和年为单位筛选最大值或极值进行分析,并以7天和15天作为前后两场洪水的最短间隔的样本筛选方法,通过扩充数据系列,并进行分布检测得到数据所属最佳分布后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目标流域,用新方法计算的设计值在重现期不超过50年时较传统方法偏低;反之则显示传统方法估计偏保守,例如在50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计算中,季度、半年和年数据筛选方法计算的结果,前两者和后两者之间的百分误差达到了30%和2.2%.本方法可以针对不同设计标准的洪水提供更为严谨的设计值,这对传统方法在计算准确率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系统综合集成预测法探讨洪灾后急感的发病趋势 .方法 :由果及因建立急感构成比数学模型和灰色数列 GM( 1 ,1 )模型 ,分别对 1 998年洪灾后急感发病趋势进行预测 ,并由此进行灾变预测 .结果 :急感呈逐年下降趋势 ,洪灾年份急感发病最多 ,表明洪灾期间易导致急感的大量流行 ;应用综合集成预测洪灾后急感的发病趋势 ,方法简便 ,精度较高 ;文中模型具有广泛性 ,可用于其它方面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Competency-based management is a strategic approach fo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Additionally, in business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mpetencies are a significant factor to organizational success (Bharadwaj, MIS Q 24(1):169–196, 2006).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odel of competency-based management in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 and complex (Lawler, J Organ Behav 15(1):3–15, 1993). In this context,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a suitable tool to manage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lavi and Leidner, MIS Q 25(1):107–136, 2001; Bowman, Inf Syst Manag 19(3):32–40, 2002).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ynamic approach to a competency-based model through IT. We validate such approach through a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in RTVE, the largest company and reference public corpor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Spain. The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in this organization is presented, and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may be used in 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schemes of structural change test on time series of export, import, and net export of China sampled from January 1981 to December 2006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and domestic policy on the foreign trade. By constructing test models, Critical values for unit-root test against piecewise-trend stationarity with two endogenous breakpoints are created for all the six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on Mont Carlo simulation. It was revealed in the result that although the import from 1981 to 2006 was a unit root series determined by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the export was a piecewise stationary series that suffered two or more breaks, one of which was collected in mid-2001 associated to the entrance to the WTO, and the others on February 1994, July 19967, and November 1997, respectively correlat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events.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系统湿沉降中氮浓度及沉降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系统大气湿沉降的氮浓度及沉降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的月均浓度差别较大且动态变化明显,原因主要与人类活动、降水强度及频次、风向和地理位置有关;各形态氮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春、秋季降水中各形态氮浓度的离散程度较大,原因与降水气团来源复杂性、沙尘和高空污染物输送等因素有关;降水量与各形态氮浓度呈较弱的负相关(p>0.05),NH4 -N与NO3--N、TON呈显著正相关(p<0.05),它们可能具有同源性。NH4 -N与NO3--N的良好相关性与其在液相中的反应有关;生长季降水pH的变化主要与氨挥发有关,非生长季主要与氨挥发减弱、秸秆和化石燃料燃烧以及沙尘输送等因素有关;各形态氮的沉降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所占比例最高(4.57kg N/hm2),占60.41%,夏、秋季相近,冬季最低(8.29%);全年TN沉降量为7.57 kgN/hm2,TIN为沉降主体,占84.54%;NH4 -N和NO3--N为TIN沉降主体,分别占TN沉降量的52.58和29.99%。图4,表2,参16。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入多雨季节的哈尔滨地区,分期种植对紫花苜蓿各茬次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干草产量都会产生影响,表现为早期播种好于晚期。2004~2006年3a干草平均产量7月5日播种比7月25日播种增产286kg/hm2,7月25日播种比8月15日播种增产1 639kg/hm2,7月15日播种比8月15日播种增产1 92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