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防通信具有保障范围广和通信系统构成复杂的基本特点,应从完善通信网络、建立机动应急指挥通信枢纽、重视发展地下通信和建立短波单边带指挥通信网等方面加强人防通信网络建设,坚持正常的通信值勤、训练,立足战时,从严从难,重视通信质量,确保通信顺畅,不断提高人防通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通信电缆充气的必要性、通信电缆充气设备的选型以及通信电缆施工和维护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有助于提高通信电缆电气特性和传输质量、延长通信电缆使用寿命、及时发现与减少通信电缆故障,确保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设置,通过对相邻线,既有线通信设备和线路条件的分析,从通信业务的需求.主要通信系统和容量的选择.电话交换系统.通信调度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站间行车电话及其他专用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等方面阐述了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节点多连接情况下P2P通信树通信效率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多连接通信树算法,该算法引入节点通信连接数的概念,采用贪婪思想,根据节点通信连接数大小,优先依次选取通信能力强的节点作为通信源,以缩短整个通信过程的并发通信时间。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多连接通信树在通信时间、节点使用率、并发度方面均优于单连接通信树。结论多连接通信树算法可使节点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通信能力,使整个通信过程并发通信,从而提高了通信树的通信效率和并发度。该算法适合于多播通信和网络数据群发。  相似文献   

5.
通信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是衡量现代通信系统性能的2个主要技术指标,并行组合扩频通信技术和超宽带通信技术因分别具有高效通信能力和保密通信性能而成为该领域的2个研究热点.在分析并行组合扩频通信和超宽带通信系统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这2种通信方式的技术优势,提出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方案,并在新的通信系统中使用多进制脉冲位置超宽带调制方式,使该通信方案同时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并行组合扩频通信与超宽带通信具有结合的可行性以及MPPM是一种适合应用于并行组合扩频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方式.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组织定1983年为世界通信年,主题是“通信建设的发展”。它要求世界各国把开展世界通信年活动的重点放在宣传通信的作用和回顾各国的通信政策方面,以引起国家和社会对通信的重视,促进通信事业的发展,使通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很荣幸地应邀参加上海市的世界通信年大会,向到会同志们介绍现代通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铁路通信设备是铁路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和改善服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长途通信、地区通信、区段通信和站场通信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我国铁路通信设备的现状、差距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测试用户层通信系统的细粒度通信指标,设计了一种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用户层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和通信过程,得出各通信步骤的通信延迟情况,并使用pingpong通信程序作为性能测试基准程序。通信过程中每个步骤的时间消耗数值可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来。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简单有效;和常用的LogP测试方法相比,该测试方法得出的细粒度通信系统性能指标更实用,并能够为提高网络的通信性能和使用效率提供具有强有力说服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线紫外光通信具有全天候、非直视、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通信。利用直升机助降过程中的无线紫外光通信链路模型,研究了直升机助降场景中可能存在的水平通信、垂直通信和斜程通信,分析了大气湍流对无线紫外光通信信号强度概率密度函数方差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湍流强度对紫外光通信性能影响很大,随着通信距离、垂直高度差和收发仰角的增大,信号强度概率密度方差和能量衰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激光通信传输中,大气对光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起伏影响,已严重影响了激光通信的发展。为提高通信距离、速率和通信质量,抑制大气对激光通信的不利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针对野战激光通信环境,对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进行通信链路功率计算,对大气对光功率的衰减和损耗进行了分析,为实际大气激光通信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各监控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操作系统和多种通信方式,如Windows、Linux、Unix,串口通信、网口通信等.如何屏蔽操作系统以及通信方式的差异,使通信过程对上层用户透明,是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式的通信平台设计方法,即将通信平台分为通信底层和通信代理层.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将上层应用与底层通信分离开来,既能使上层应用关注其应用逻辑,又能高效、安全的实现跨平台的数据通信,使上层应用系统的通信更加方便,很好地解决了异构系统间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等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通信管道和线路是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到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设施组成。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为通信管道和线路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通信管道建设和线路规划设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通信网络更好的发展。基于此,该文对通信管道与线路的设计及规划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通信网络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蓝绿激光对潜通信光信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宁  陈名松  敖发良  张德琨 《广西科学》2001,8(4):253-255,278
在蓝绿激光对潜通信系统中,不同传输信道对通信能力和通信距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这个特点,分析传输信道特性和背景辐射,理论计算与实地实验表明;系统在1类海区实现100m以上深度的通信是可能的;通信深度与单脉冲能量Ep成非线性关系,在通信距离不大时通信深度随Ep增大而增大,当通信深度达某一深度时,通信距离不再随Ep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马佳 《科技信息》2011,(31):97-97
水利防汛通信系统是工程管理通信和防汛指挥调度通信相结合的专用通信网络,本文主要介绍水利防汛通信系统的建设特点,建设趋势以及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张志林 《科技资讯》2014,(33):105-105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通信技术也不断地取得了新的成绩,因此通信电缆类管线成为电缆通信主要利用的媒介。要全面开展精细化的管理,促进通信电缆类管线更加具有科学性,从而符合社会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只有建立通信电缆类管线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模式才能将通信电缆的发展技术不断的扩充,才能使通信电缆管线能够根据实际的通信发展状况进行对电缆通信技术的改进和更新。该文对通信电缆类管线的几种数据采集与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友  马曙光 《广东科技》2012,(21):99-100
介绍了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及通信电源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蚌埠供电公司电力通信网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减少因通信电源问题而引发的各类通信电路中断故障,针对通信专业在日常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故障,提出一些如何处理通信电源系统故障的浅显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诊断通信协议KWP2000及K线通信原理,基于其完成了共轨系统故障诊断通信子模块的设计,并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开发.经过通信测试表明,该诊断通信模块表现良好.开发的通信子模块成本低廉,通信稳定性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CAN2.0B和J1939协议,设计了柴油机混合动力客车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的硬件以及软件,分析了提高通信实时性的CAN通信程序设计方法:CAN通信帧分时收发、缓冲器分时共享以及通信收发优先级调度.通过USBCAN接口卡电子控制模块通信自测,硬件在环监测和各电子控制模块台架联调通信试验,可以得到本系统设计的CAN总线最大负载率为28%,通信质量可靠,符合混合动力客车通信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段冀烽 《科技资讯》2010,(28):12-12
本文针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分析比较了主流集群通信体制方案,包括TETRA系统、GT800系统、GOTA系统、iDEN系统,对主流集群通信系统工程方案进行了研究,并以TETRA系统和GOTA系统为例,设计了TETRA集群通信系统工程方案和GOTA集群通信系统工程方案,并分别给出TETRA集群通信系统工程方案和GOTA集群通信系统工程方案的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集群通信系统由模拟到数字、从窄带到宽带的发展过程,分别对比了已在国内广泛应用的4种窄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和2种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性能,并分析了它们各自在不同环境中的优势。详细地分析了一种典型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基于TD-LTE(time-division long-term evolution)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所应用的正交频分复用、多入多出、时分双工以及混合自动重传等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并介绍了目前对基于TD-LTE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石油专网通信、高速铁路通信以及城市应急通信等情况下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总结,并展望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