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温度(370℃~560℃)退火后的Fe73.5Cu1Mo3Si13.5B9合金初始磁导率μi与温度T的关系(μi~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Tα对μi~T曲线的形状有较大的影响.根据Tα可将μi~T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这3种类型的μi~T曲线对应的合金相结构,讨论了μi随T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铁基非晶软磁合金及其晶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冲击法等方法研究了铁基非晶Fe72.5,Cu1Nb2V2SI13.5B9合金及其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材料的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合金经350℃退火,结构短程有序范围扩大,材料磁化比非晶合金容易;经520-560℃退火,α-Fe(Si)晶粒析出,得到微晶结构并具有优良的软磁性能,例如相对初始磁导率μi≥4.7×10^4,矫顽力Hc≤1.4A/m;在620℃以上退火,第二相Fe  相似文献   

3.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MTGA法研究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MTGA测量FeCuNbSiB非晶样品的表观失重与温度关系σ-T和dσ/dT-T,发现非晶合金晶化过程可区分为5个不同阶段.研究经753~883℃等温退火1h的样品发现,Ta升高,析出的磁纳米晶体αFeSi量增多,剩余非晶相的居里温度也升高.TC=0.52Ta+364.8,相关系数r=0.98.用MTGA法测量αFeSi或剩余非晶相的体积百分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3 ̄5.5GPa的压力范围内,经过873K,30minh等温热处理由非(Fe0.99Mo0.01)78Si9B13(FMSB)条带和纯金属Al片交替叠成的样品,制备出多层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静高压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影响非晶FMSB合金晶化相,Fe-Mo-Si-B纳米合金晶粒度和Al/Fe-Mo-Si-B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规律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73.5Cu1Nb1.5Mo1.5V1Si13.5B9非晶合金电阻率和磁阻的影响,发现当退火温度〉400℃时,约化电阻率开始明显变小,在555℃时达到最小值,随着退火温度再进一步提高,约化电阻率起始也随之提高,然后变化不大,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非晶合金样品的横向磁阻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没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了解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机制以及建立新的理论提供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73.5Cu1Nb1.5Mo1.5V1Si13.5B9非晶合金电阻率和磁阻的影响,发现当退火温度>400℃时,约化电阻率开始明显变小,在555℃时达到最小值.随着退火温度再进一步提高,约化电阻率起初也随之提高,然后变化不大,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非晶合金样品的横向磁阻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没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了解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机制以及建立新的理论提供准确和重要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大气中,采用熔融玻璃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使Fe82B17Si1共晶合金获得了342K90.238TE,TE为共晶温度)的大过冷度,对该合金的冷却再工线及凝固组织研究发现:(1)在6 ̄164K及255 ̄342K过冷度范围内该合金的冷却曲线仅呈现一次再辉,而在174 ̄247K过冷度范围内其冷却曲线则存在两次再一 范围内的凝固组织分别对应于由准规则共晶和复杂规则共晶组成的混合共晶或混合共晶+非  相似文献   

10.
用Arrhenius公式和Kissinger方程对非晶态Fe-B-Si合金的退火转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在低温结构弛豫阶段,Fe-B-Si合金的结构弛豫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在晶化初期,非晶态Fe-B-Si合金的表观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DSC曲线上α-Fe转变最大速率处出现转折,温度高于转折点后,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了Fe73.5Nb3Cu1Si13.5B9新型高性能铁基超微晶软磁合金的性能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35℃,其起始磁导率μ(0.08A/m)=14.8×10^4,矫顽力Hc=0.6A/m,饱和磁感B(800A/m)=1\22T。最佳铁损分另为P5/10k=5.6W/kg,P5/20k=17.4W/kg,P5/50k=80W/kg,P5/100k=270W/kg。且在相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了制备态和经不同温度(ta = 450 ~750 ℃) 退火的Fe73-5Cu1Nb3Si13-5B9 合金的室温磁后效和正电子寿命·发现在600 ℃以下退火,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磁后效和正电子寿命都单调下降;在650 ℃以上退火,磁后效基本被抑制,正电子寿命出现两个值,它们分别对应自由体积和空位聚集体,且后者显着增大·实验结果表明,磁后效主要由材料中的非晶相所贡献,这是由于非晶相中存在大量自由体积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含Co,Cr,Si的铜合金中Co5Cr3Si2相的行为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合金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相形成和相关系的变化。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各相显微硬度数据表明,合金固溶时效处理中的强化相为αCo2Si,而μDTA数据表明,Co5Cr3Si2相是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形成的。从实验给出的数据和有关相图等资料的分析,大致给出了合适的合金成分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4.
退火条件对Fe基纳米晶合金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研究了非晶Fe72.7Cu1Nb2V1.8Si13.5B9合金在纳米晶化过程中退火温度与退火加热速度对合金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Ta低于530℃时,随着Ta的提高合金磁导率缓慢增加。当Ta高于540℃时,磁导率迅速增加,570℃退火时磁导率出现峰值,实验发现,在纳米晶化过程中退火加热速度对合金的初始磁导率ui有明显的影响,ui随着退火加热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在热重分析系统上进行磁热重分析(MTGA),测量非晶FeSiB合金升温过程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σ-t曲线及(dσ/dt)-t曲线,它比DSC分析能更加明显的区分晶化过程的各个阶段,结果表明,样品升温过程经历了6个阶段的变化;并且发现,在晶化温度tx以下约150℃温区内等温退火的样品,居里温度tc随退火温度ta增大而升高,在430℃附近tc上升出现拐点。(dσ/dt)-t曲线的极小温度峰温tm  相似文献   

16.
该文借助金相,电镜和热分析等手段,研究微量混合稀土(0.05% ̄0.50%,质量分数)对Al-Si-Cu合金铸态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速度显著影响稀土对代晶硅相的变质效果,稀土减小α(Al)二次枝晶间距,并使合金铸态硬度提高。试验证实,稀土使合金中化纹状三元共晶α(Al)+Si+Al2Cu减少,块状Al2Cu相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无磁场、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3种热处理方式,制力求4种不同Nb、Mo含量的Fe74.5Cu1M3Si12.5B9.5(M为Nb、Mo原子质量百分数之和)纳米晶试样,分别测量试样的复值磁导率|μ|O.3,矫顽力|Hc|和铁芯损耗Pco.2,分析试样的频谱特性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Mo的Fe74.5Cu1Nb3Si12.5B9.5合金的|μ|0.3随频率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最小,需含Mo的Fe74.5Cu1Nb2Mo1Si12.5B9.5合金的|μ|O.3值最大,且|H|和Pco.2的值最小.在3种磁场热处理中,无磁场热处理后的试样的|μ|0.3最大,且|Hc|和Pco.2的值最小;而纵向磁场热处理后的试样的|μ|03最小,且|Hc|和Pc02的值最大  相似文献   

18.
用Reilly和Rae’s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氨基卟啉钴的溶解度,得到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1nm_s=一351.3823+2.4437T一5.4655×10 ̄(-3)T ̄2+3.7273×10 ̄(-6)T ̄3根据Van’tHoff方程建立了溶解热随温度变化的经验式:  相似文献   

19.
液态Bi—Te和Bi—Se系合金的电阻率与金属—非金属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了含Te40%-70%(at.)的液态Bi-Te合金在700-850℃和含Se40%-65%(at.)的液态Bi-Se合金在700-900℃的电阻率,得到在所述成分范围内,液态Bi-Te合金保持金属导电性;而对于液态Bi-Se合金,当成分接近B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共晶和过共晶Ti3(Al,Si)+Ti5(Si,Al)3双相合金中Ti5(Si,Al)3相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Ti5(Si,Al)3相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其显微硬度受其中含Al量的影响,而点阵常数保持不变,根据组织结构对材料的影响,认为具有粗在初生Ti5(Si,Al)3相的过共晶双合金是不宜做结构材料的,而具有细小均匀Ti5(Si,Al)3的共晶双相合金,有可能发展成实用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