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业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科学,草类植物生理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课程对学生了解草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规律以及掌握实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草业科学的快速发展,草业科学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日益增加,进而就需要更加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生理学实验室为例,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材料、信息化水平、实验人员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草类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标,提出了强化实验室资产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建议,可为同类型实验室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实践体会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多年来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改革实践,总结了三种管理模式,探讨了实验室开放对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地理学实验的特点,以及地理学实验室管理及开放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例,总结了安徽师范大学地理实验室在开放与管理的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路:通过创新实验管理模式、人才管理模式,制定完备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自上而下的保障实验室运行经费,保障了安徽师范大学地理实验室的安全、顺畅的开放运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高校化学实验室数量的逐渐增加和全面开放,火灾、爆炸以及剧毒品流失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根据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化学实验室普遍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着重从实验室安全制度完善、技术保障、人员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服装专业实验室为例,分析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的运行现状与不足,探讨一种新的智能化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智能化实验室改造提出了几点建议。实践表明,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运用最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实现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满足实验室空间和设备开放的安全管理要求,极大地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和设备使用率。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双创"平台建设,对加快推进"双创"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伊犁自然、生态资源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伊犁师范学院生物学专业发展现状,优化整合已有的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开放创新生物实验室,提出了总的建设目标,明确了开放创新实验室建设原则、内容,以及所采取的保障措施。该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将充分发挥实验室效能,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与科研能力,逐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为地方输出优秀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照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结合农业院校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措施。通过编制实验报告册、运用多媒体教学、完善实验室管理和改变实验课程考核评估方法等教学方法,以优化实验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针对开放式实验室在管理与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通过Web和Android手机客户端两种方式对开放实验室的预约管理。该文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所使用的三层架构,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使用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开发。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实验预约的效率,优化了实验预约的流程,进一步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通过实验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验证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的实验性科学,也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开放实验和综合实验的内容与考核办法多元化的改革,不仅使学生系统掌握了植物生理实验技术,而且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开放基金的设立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基础研究和高层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开放基金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阐述了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管理原则、成效,同时深入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说明必须对开放基金申报、评审和结题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开放基金设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萍  杨潮锋  周明兵 《实验室科学》2015,(2):141-143,147
以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例,从开放共享平台的搭建、人才队伍建设、开放基金、设备有偿使用、网络技术支撑、日常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实验室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实验室科技资源配置,提升了大型设备的共享程度,完善了实验室日常管理,实现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把重点实验室开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共享平台,为实验室进一步升格为国家级实验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锋  莫琦 《实验室科学》2023,(1):179-18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耗材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实验室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资源不足、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智能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方案。构建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和安全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与实验项目的双向选择,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极大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和实验室开放程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生物技术实验室特点和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求,分析了分子生物实验室开放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结合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的实践探索,提出一套实验室开放与管理的措施,并对开放分子生物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校的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我校中药炮制实验室管理和开放模式,从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和开放提出来一些新举措,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实验室改革,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方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上的不足,浅析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方向,并提出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必要性及宗旨,重点阐述普通高校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加大实验室保障教育,扩大对社会团体开放力度,突出实验室的专业性学科特点,对实验室开放利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安全管理问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问题,结合实验室管理工作实践,对文件检验实验室的现状和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分析,探索安全管理措施,为文件检验实验室的发展提供安全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双一流"高校发展的需要,结合林学人才培养要求及植物生理学实验特点,应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模式进行林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展开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长,提高学生的互动次数,且记忆中长时间存有该实验的印象,对实验课程满意度高.从林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PBL模式的优势,探讨了实验中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对其安全进行有效评价与管理是当今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综合安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以高校实验室为研究对象,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建立针对高校实验室特点的综合安全评价体系,并阐述该指标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中的可行性,为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评价以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专业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建设的方向,然而对专业实验室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提出了现有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模式所产生的难题给出了解决方法。专业实验室定位从现在的教学场所和科研场地转变为一个整体服务性单位,成立一个专业实验室业务管理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建立详细的设备仪器管理档案,构建实验室开放和信息交流平台,并对现有所有实验室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等方法来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程度。通过对全社会的开放,来解决专业实验室的经费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践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针对开放创新型实验室在实践教学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从管理模式、安全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利用新媒体平台辅助实验室安全管理,形成了"互联网+"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创新型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