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抗菌纤维的性质及其加工方法,并对抗菌纤维中所用的抗菌剂进行了介绍,对抗菌纤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萃取阶段用表面改性剂溶液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冻胶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经过多级热拉伸制得改性纤维。对萃取液进行了紫外吸光度分析,并对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化学结构、力学性能和表面粘结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纤维表面引入许多极性基团,纤维粘结强度随拉伸倍数增加而提高,纤维粘结性能得到较大改善;表面处理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其中EVA的改性效果最为明显,3级拉伸后纤维的粘结强度提高了100%.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研究了经过膨化和未经膨化的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掺杂效应。通过对掺入混凝土的聚丙烯纤维进行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的性能测试,分析了聚丙烯纤维掺入混凝土的可行性;通过对掺杂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掺入纤维后混凝土性能的改变情况及其原因,进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影响掺杂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聚丙烯纤维掺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以红麻纤维为母体,通过接枝改性制备了安息香肟基红麻纤维,测试了其对二价镍离子的吸附性能,并与改性前红麻纤维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得到的安息香肟基红麻纤维对Ni^2 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原麻纤维。  相似文献   

5.
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重点讨论聚合条件的改变,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以获取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剂的用量、掺杂剂浓度、苯胺单体浓度对纤维导电性能影响较显著;而反应时间、温度对纤维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并对该导电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纤维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力学性能,可进行下一步加工。  相似文献   

6.
井下高压充填纤维复合防砂体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纤维增强树脂涂敷砂强度的机理入手,首先对单根纤维的压应力进行力学分析,构建了单纤维微元体的压应力力学模型,然后对影响短纤维受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半经验法确定单向平行短纤维增强复合砂体的工程常数,对理论预测公式进行修正,并引入纤维分布方位因子,建立了考虑流体剪切冲刷的随机取向短纤维增强砂体强度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了纤维复合体极限强度与临界产量的关系,从而为优化纤维加入量以及合理控制开井后的生产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要有低真空低温等离子体对兔毛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可使纤维表面摩擦系数明显增加,进而增强了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了兔毛纤维的可纺性,有效地减少了兔毛衫的严重掉毛。  相似文献   

8.
大豆再生蛋白质纤维的特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型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详细论述了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特点和优良的服用性能,阐明了大豆蛋白纤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纤维复合防砂技术的机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复合防砂技术是针对疏松砂岩油藏防细粉砂而提出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稳砂”和“挡砂”作用来防砂,无须下入筛管,不会对渗透率造成伤害。从纤维复合防砂机理入手,介绍了特种纤维的制备与表面处理,对特种纤维的耐酸、碱、高矿化度水及其耐高温性能进行了试验,并进行了纤维复合防砂的矿场先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耐酸、碱、盐以及耐温性能好,加入纤维后大大提高了树脂涂敷砂的强度,同时改善了人工井壁的渗透性,延长了防砂有效期。  相似文献   

10.
紧密纺纱线中纤维的捻度分布及内外转移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示踪纤维技术对紧密纺和传统环锭纺纱线中纤维的排列和转移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比。在实验中,用美国科视达公司研制的Hi-scope视频显微镜观察并测量纤维在纱线中的三维空间坐标,作出纤维在纱线中的空间分布图。另外还对纱线中纤维的径向住置和半螺距进行了测量,计算出纤维的内外转移系数和捻度的径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The sorption behaviour of acid dyes by soybean protein/poly(vinyl alcohol) blend fibre was studied. The quantity of dye sorbed by the fibre increased markedly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pH of dyebath and reduced with the addition of neutral electrolyte when the pH was below 4.5, Acid dyes exhibited higher sorption rate constant and lower half dyeing time for the fibre than for spun silk and wool,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speci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fibre, At pH 4, the sorption of disulphonated acid dyes with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followed the dual sorption mechanism of Langmuir plus Nernst-type partitioning well as they interacted with the fibre through electrostatic forces, hydrophobic forces and hydrogen bonds. It is considered that soybean protein and PVA components should be simultaneously dyed by disulphonated acid dyes with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相似文献   

12.
用三聚氰胺脲酸盐(MCA)和磷酸协同体系对大豆蛋白纤维(天鹅绒,38%大豆蛋白纤维/38%棉/24%涤纶)进行阻燃处理,并采用了限氧指数(LOI)、剩炭率、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阻燃处理前后大豆蛋白纤维进行表征并对其热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对比未阻燃的样品,阻燃处理后的大豆蛋白纤维的剩炭率、氧指数明显提高,热降解起始温度提前,阻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大豆蛋白纤维及其产品的开发原理,并对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风格特性作出了评价,以期进一步推动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工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离大豆膳食纤维需要经过:豆渣经2‰NaHCO3浸提、过滤、脱色、凝析等过程 初步分离出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5.8% 其中,选用H2O2为脱色剂,通过0.4‰,50℃,3h,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碱处理后的非溶性纤维持水力、溶胀性显著改善 再用纤维素酶酶解滤渣,水溶性纤维的总得率可增加到20.1%,而且可达到软化纤维的目的 该工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合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5.
大豆蛋白纤维纺纱织造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及织造的各工序等因素对纱线和织物的影响,探讨了提高纱线和织物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大豆蛋白质纤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染色的方法对大豆蛋白质纤维进行染色,并进行了染色实验,结果表明,Cibacron FN和Cibacron LS两种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分别提高23%和20%;而Lanasol不适宜大豆蛋白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采用基于快速成形的立体编织技术来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人工骨的方法,制造的三种仿生人工骨内部的纤维分别被铺设成螺旋、正交和同心结构,其中正交结构和同心结构人工骨的内部纤维可以被精确地安置在设计位置上,根据犬桡骨缺损修复实验过程中的X光片、组织切片和成分对比等内容,研究了人工骨内部不同的纤维结构对促进成骨和人工骨降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骨修复初期三种仿生人工骨都能提供一定的机械性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螺旋结构人工骨的降解量最小,同心结构人工骨的成骨量最高,说明由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磷酸钙盐等制成的纤维增强型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其中同心结构人工骨具有最佳的成骨作用,其内部纤维结构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18.
在植物中,β-葡萄糖苷酶(BGLU)参与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共鉴定了42个大豆BGLU家族基因,对该家族成员的基因特征、蛋白结构、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启动子调控元件和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今后研究大豆BGLU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9.
Liquid crystalline spinning of spider silk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Vollrath F  Knight DP 《Nature》2001,410(6828):541-548
Spider silk has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spite being spun at close to ambi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using water as the solvent. The spider achieves this feat of benign fibre processing by judiciously controlling the folding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main protein constituents, and by adding auxiliary compounds, to create a composite material of defin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Because the 'spinning dope' (the material from which silk is spun) is liquid crystalline, spiders can draw it during extrusion into a hardened fibre using minimal forces. This process involves an unusual internal drawdown within the spider's spinneret that is not seen in industrial fibre processing, followed by a conventional external drawdown after the dope has left the spinneret. Successful copying of the spider's internal processing and precise control over protein folding,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of the gene sequences of its spinning dopes, could permit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silk-based fibre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under benig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大豆提供了具有良好营养和理化特性且低成本的蛋白质来源。在大豆加工产业链中,大豆蛋白和大豆肽是非常重要的延伸产品,因在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利用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关注,其作为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产工艺、生理活性,同时论述了大豆蛋白的食用安全性及加工特性。分别比较了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的现存工艺及新工艺的差异,提出了新工艺的优势和特点,为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重点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物活性,包括降血脂、调节免疫力、改善骨质疏松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并对新的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大豆蛋白加工特性中良好的凝胶性、乳化性和组织化进行了介绍,特别对于组织化大豆蛋白(人造肉)国内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