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歌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右江军民通过音乐手段来推广革命道理,创作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红色歌谣.他们用流行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等形式在圩场、会议、学校通过教唱、对歌、演唱、传唱的方式控拆黑暗社会、发动民众,讴歌农民运动及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表达了右江民众热爱党、热爱红军和积极参加革命的朴素情感,具有明显的革命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2.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推行了红军公田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支持红军、解决其后顾之忧,巩固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正值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兴起之时,重新回顾这段历史,以期找出对今天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金冉 《科技信息》2010,(12):I0276-I0276
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深入人心,需要输入更多的"红色歌谣"这一新鲜血液。从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漫漫二万五千里的艰苦长征再到红色政权的完全巩固,期间传唱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觉自省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认知,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新时代青少年道德素养的提高和传承人类文明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达州红色遗址遗迹的历史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中共达州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遗存;杰出历史人物的红色活动印迹。在这些历史基础上构成了达州现在红色遗址遗迹类别、层次多样化的格局,并在全国、全省和川东北地区占有独特的比较优势。红色遗址遗迹对达州红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一是收藏革命文物,研究革命历史,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宣传革命文化,发扬红军精神,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增添动力;三是大量红色遗址遗迹成为达州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鄂豫皖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进行思想宣传、政治动员、文化建设和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红色歌谣运动中,苏区广大干部群众创作并传播了大量红色歌谣,使革命意识形态搭乘歌谣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渗入基层社会,融入乡村生活,从而宣传了革命,动员了群众,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苏区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革命的需要,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歌样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具有革命性、战斗性和思想的先进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和富有地方特色等。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具有思想启蒙和教化作用;具有鼓舞红军革命斗志的功能及瓦解敌军思想的功效。珍视和传承湘西红色歌谣,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迫切需求,我们要传承好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陇东革命歌谣是中国革命歌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几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陇东民众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之作。陇东革命歌谣实现了民间形式与革命主题的完美统一,实现了文艺的大众化,实现了在革命与传统、主流与民间、雅与俗之间的无缝对接,成为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一种成功的文艺形式与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8.
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需要军民坚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等百色起义的领导者不仅对理想信念有诸多阐述,而且还身体力行,成为追求革命理想信念的典范。右江党组织、红七军和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军民理想信念的培育。右江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成为培育军民理想信念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闽浙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流行在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歌谣,产生于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之中,在旧民谣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出现,表现苏区人民反压迫求解放斗争的崭新内容,真实、生动地展示了闽浙赣苏区人民火热斗争生活的图景。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自己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区创建初期,闽浙赣红色歌谣就萌芽  相似文献   

10.
红军石刻标语是川陕苏区最具特质的文化现象之一。达州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在川陕苏区时期曾镌刻了大量红军石刻标语,至今留存尚有近600幅。达州境内的红军石刻以标语和对联居多,形式多样的红军石刻标语充分展现了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文化内涵,具有史学研究、文化研究、宣传教育和开发利用等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