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草原沙蜥顶眼的角膜是由位于顶眼部位的皮肤特化形成,皮肤细胞色素消失,外表面的立方形细胞变为扁平细胞,其下的基质逐渐增厚,纤维增多,透明成角膜。晶状体与角膜紧密相贴,由交错排列的的几层柱状细胞组成,视网膜和晶状体相连,由感光细胞,色素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组成,在由晶状体和视网膜围成的眼腔中,有玻璃体样结构分布,偶见有散在的细胞位于玻璃体样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马氏巴蜗牛的眼由外角膜、内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构成.视网膜由两种感光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感光细胞呈细长形、多突起,具有微绒毛样的远端节段和带有轴突的细胞体,它们与支持细胞相互嵌合,伴随分布,构成了具有四层结构的视网膜,即微绒毛层、色素层、核层及神经毡层.在神经毡内,首次发现两种突触小泡,小泡内有无电子致密核心是它们的主要区别.视神经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神经纤维,少量的色素颗粒和细胞成分.在视神经内还首次发现一种类似于髓鞘的片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复眼的组织学结构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复眼的形态结构,中华绒螯蟹的复眼约由21000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由折射器、受纳器和反 光器组成。折射器包括角膜与晶状体,角膜覆盖在眼睛外部的表面,由复杂的几丁质组成,产生角膜的成角膜细胞位于角膜下方;晶状体由晶体细胞内部物质形成,位于角膜和感杆束之间,感杆束由小网膜细胞膜突起的微绒毛汇合形成;受纳器即小网膜;反光器由两种色素构成,即远端色素与近端色素小;小网膜细胞形成轴索,穿过基膜上的网眼,联系神经节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花背蟾蜍变态前后的眼为材料,运用 Con A-FITC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眼变态前后 Con A 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变态前內处角膜愈合处的 Con A 受体较多;晶体上皮的外表面比内表面 Con A 受体多;视网膜各层扬构的 Con A 受体分布差异较大.变态后角膜上皮的细胞膜,角膜基质和角膜内皮中均有 Con A 受体分布;晶状体仅晶体上皮有 Con A受体分布;视网膜中内界膜,内网层,外网层,外界膜,视杆视锥细胞层和色素上皮层的内外表面 Con A 受体较多: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仅细胞表面有少量的 Con A 受体分布.推测眼在变态前后 Con A 受体数量和分布上的变化与眼各部位细胞的分化,结构的组建和视觉功能的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眼晶状体是一种辐射敏感器官,建立精细的人眼模型对于精确评估晶状体的受照剂量及辐射风险非常重要。该文基于中国成年男性眼睛的特征参数建立了精细眼模型,该模型包含眼睑、巩膜、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虹膜、角膜、玻璃体和房水9个主要结构。在此精细眼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CNP模拟程序计算多种照射情形下晶状体的电子剂量转换系数,并与相关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电子能量在0.6~1.2MeV之间时,计算结果与其他文献中的结果差异较大,相对偏差最高可达98%,该模型为准确评估中国成年男性晶状体剂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A:我们知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眼光线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4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然后才到达视网膜。入眼光线最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和晶状体上,其中角膜的折射能力占约70%,晶状体占约30%。  相似文献   

7.
长耳鴞眼球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研究了长耳号鸟 (Asiootus)眼球的显微结构 ,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长耳号鸟的眼球近于筒形 ,角膜径与眼球径的比例为1∶1.45 ;晶状体径与角膜径的比值为1 1.20。巩膜角膜肌、睫状肌发达 ,使其具有很强的双重调节能力 ;虹膜括约肌、瞳孔放大肌能迅速调节瞳孔大小 ;视网膜中视细胞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 ,以视杆细胞占据绝对优势 ,而神经节细胞较少 ,从而使其光敏度提高。该结构充分显示了夜行性猛禽在弱光下搜索定位猎物的适应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虎纹蛙视觉器官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虎纹蛙(Rana rugulosa)眼球的组织结构,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视参数。虎纹蛙眼球呈圆球形。角膜内未见前界膜;虹膜内可见少量括约肌,但未见扩瞳肌纤维;虹膜的内侧面有许多突起;巩膜有完整的半球形软骨;晶状体环垫薄,因而视觉调节能力很弱。视网膜中视细胞由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组成,其中视杆细胞占多数,视细胞与神经节细胞数量之比为3.68:1,以上表明虎纹蛙的眼球组织结构与其弱光视觉和捕食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黑斑蛙松果体由额器和松果体本部两部分组成,额器位于颅骨外,两眼之间皮肤的真皮层内,呈一团致密细胞,其结构和位置与其它变温动物的松果眼不同,缺乏感光结构,光果体本部包括脑旁体和松果体本体,主要成分有光接受细胞,支持细胞,血管和神经纤维。光接受细胞除具有许多和视锥,视杆细胞相似的细胞学特征,如排列不规则的外节,内节和突触成分外;胞质内还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和滑面内质网,中等量的高尔基复合体及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明目-7味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引起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48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25眼),用降血糖及明目-7味丸治疗,对照组20例(23眼)单纯用降血糖药物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治疗中观察临床症状、体征2-6疗程.结果:两组出血性玻璃体混浊患者治愈率分别为治疗组80%,对照组47.8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目-7味丸能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混浊患者的视功能、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病变,并对其实施最佳治疗方案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荒漠沙蜥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皮肤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结构,中央具柱状感觉毛,其皮肤结构与一般皮肤有明显区别.皮肤感受器区域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期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但是,感觉毛的中央由4个左右的β-角质层细胞形成.皮肤感受器区域的表皮中间层由1~2层高柱状和矮柱状细胞构成,基底层由单层矮柱状细胞构成,同时,中间层和基底层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充满色素颗粒.此外,冰冻切片,用苏凡Ⅲ染色,显示中层属富含类脂的结构,可能对皮肤渗透屏障的建立起重要作用.在紧贴皮肤感受器表皮的下方,还观察到突向表皮的麦氏触觉小体样真皮结构.推测荒漠沙蜥的皮肤感受器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病变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PDR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11眼行巩膜环扎术,其中8眼行硅油填充,15眼行白内障摘除。结果:术后三月随访26眼视力都有明显好转,4眼由于视网膜下出血及增殖膜,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PDR有明显疗效,同时也是目前治疗PDR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日本沼虾胚胎复眼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胚胎复眼的发生.在原肠期,胚区前端的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视叶原基.发育至后无节幼体期开始形成视神经节.在前蚤状幼体早期胚胎出现复眼色素,同时构成复眼的细胞开始分化。前蚤状幼体晚期,复眼色素区扩大到复眼直径的一半。复眼由个眼构成,每个个眼由角膜、角膜生成细胞、晶锥、小网膜细胞等组成。超微结构显示,胚胎的复眼结构与成体的相似,但感杆束直径比成体小。至胚胎孵化,眼柄尚未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膜破裂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视力结果.病例为解放军总医院眼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因老年性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囊膜破裂64眼;囊膜完整164眼.结果表明视力在0.8或以上病例囊膜完整组明显多于囊膜破裂组.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囊膜破裂组明显高于囊膜完整组.囊膜完整组视力明显好于囊膜破裂组.囊膜破裂组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压升高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并发症比较常见.因此,这些病例应该给予较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15.
宋学英 《甘肃科技》2001,17(4):44-44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视网膜复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5%~11.6%。根据国际视网膜学会对PVR的分级标准C级以上的PVR特别是C3以上者,必须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可治愈。现将1998年以来,58例(58只眼)C级以上的严重PVR病人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以来严重PVR病人58例(58只眼)。其中男性38只眼,女性20只眼,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32.7岁;根据国际分级标准:C1级13眼,C2 级8眼,C3级11眼,D1级11眼,D2级9眼,D3级者6眼。其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组织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受到复杂载荷作用,角膜细胞能够感受力学刺激并做出积极响应。本文通过分析角膜组织的受力情况,综述了力学刺激下角膜细胞的生物学响应及其与角膜损伤修复和相关眼疾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生物超弱发光(Ultra-weak Photon Emissions or Ultraweak Bioluminescence,UPEs)又简称为生物光子(Biophotons),被证明在植物、微生物和一些动物细胞之间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否在神经回路和视觉通路中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仍然不清楚。利用EM-CCD为基础,构建生物光子检测系统,对新分离的大鼠全眼、晶状体、玻璃体以及视网膜样品自发的生物光子和可见光诱导产生的生物光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鼠眼球中视网膜等部分可以自发和在光诱导情况下辐射出生物光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晶体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外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36例(36只眼).患者首先做常规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同时切除溢出到前房的玻璃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36例(36只眼)患者均顺利摘除浑浊的晶状体,成功地保留了后囊膜,并在囊袋内植入了人工晶体,28例患者人工晶体位置较正,8例略向下移位.术后视力0.1~0.5者24例;0.5~1.0者11例;1例失明(均随访半年).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分别观察缝合组和未缝合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70.12±7.86 min;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4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