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关于公有、私有以及社会主义的看法,大体是在股份制大发展以前形成并定型的,很难被僵硬不变地套用于对作为制度创新的“股份制社会主义”的分析,只有含纳了当代经济学最新成果的当代社会哲学即现代化了的唯物史观,才是“股份制社会主义”最终的理论证明者,股份制的奥秘首先深藏于其生产资料占有状况的事实之中,在股份制中,财产的占有、使用和控制,已经逐渐实现着社会化,这一变革,形成了“股份制社会主义”赖以确立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评卢梭的公意与主权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卢梭提出“公意”概念的目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进而考察卢梭的“主权论”学说的实质,还卢梭是现代民主理论倡导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公有制单一的形式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以其“产权清晰,责权分明,有限责任”的优势适应了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资本组织形式和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科学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把实行股份制提到了议事日程,国家体改委也向社会公布了“股份制企业全套政策法规”,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到理论加以认真总结和研究。本文试就股份制的社会属性及所有制性质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并对推行股份制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本文谈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真理标准讨论的关系。指出这一理论是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关于社会主义论述的教条式理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外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左”和“右”、特别是“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指出妥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一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经济制度创新问题,着重论述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两个方面的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东和平进程近几年未取得大的、实质性进展,明里有以色列强硬势力从中作梗,暗里与美国奉行的“拖延策略”有关。美国已掌握了中东和平进程主导权,但它并不急于解决巴以冲突。掌握主导权不战不和最有利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美国一直是以倡导者和推进者的面目出现,它之所以奉行“拖延策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实践中通过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否定那种错误思想和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他提出的“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必须重视和发展生产力”,“否定平均主义”的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从理论思维逻辑上看,经历了从“什么是理想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理想社会主义”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再到“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三次重大转变。研究这三次重大理论思维转变的逻辑,对于人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20多年里,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总体上处在徘徊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努力探索,形成了“一个理论”,选择了“一个路线”,找到了“一条道路”,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时代性觉醒,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高,渗透性强,应用性广,风险高,利润大。为了发展这一新兴产业,迅速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适应世界高科技的激烈竞争,早在70年代初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与集团均采用了股份制的经营管理模式。“有限风险,无限效益”——是股份制企业风险机制最基本特点,也是股份制经济具有诱惑力、生命力和活力的因素之所在。它具有主体的分离化,权利的证券化,管理的社会化等“三化”特征和双层决策体制,高技术的股份化正是利用了股份制的运行机制达到资金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的分析,归纳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四个主要特点。同时,结合我国道德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四点“洋为中用”的借鉴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道德的基础上,并重视理论基础的多学科性、坚实性、系统性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当今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它代表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它认为人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社会主义意味着人性的复归及人的异化的克服。“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自组织原理及产生条件,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股份制的确立有利于建筑企业进行自组织。将建筑企业自组织的行为分为“自创生”和“自会聚”两类,并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形式。指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应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自组织行为。尽快实现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华东科技》2005,(1):56-57
提到“光明”乳业,只要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不仅仅因为它那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广告画面,更是由于它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无法望其项背的实力。由六家知名企业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组成的光明乳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和销售乳制品企业之一,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和“2002年中国社会责任感最强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①邹绍华“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①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一理论的内涵,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思考。邓小平关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思想的提出,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辩证分析,是根源于他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邓小平是生产力标准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相似文献   

18.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最为出名的动物小说之一。作者笔下的狼狗——巴克,集中体现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和尼采的“超人”理论,是这双重理论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一是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振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需要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三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指出要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的弊端,开辟了建设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尽管他没有将改革开放提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基本国策的高度 ,但是 ,在他的著述中 ,已经蕴涵着相当一些有创见性的对外开放思想。毛泽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倡导者。他的论述和观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对外开放理论和国策的确立铺垫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