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今年6月,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升空,经过6个月的航行,它们预定于2004年1月份到达火星。此次发射借鉴以前成功经验,将以弹跳式登陆。1997年“火星开拓者”探测器以弹跳式成功登陆,并于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火星全球探测器”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加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证实,火星的核心可能是软性核心或者是液态核心,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因为原先的研究表明,火星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8月6日,首次以核燃料钚为动力的价值25亿美元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并很快向地面传回着陆点的图片。NASA的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从去年11月25日发射“好奇”号开始的,是有史以来最为雄心勃勃和昂贵的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它携带了最先进的各种探测仪器和设备,计划在火星着陆点附近检测是否曾经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或在岩石中搜索生命曾经存在过的迹象,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并在火星上度过冬天。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凌晨4时,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洞察号"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成功。在此之前,"洞察号"已经在太空飞行了半年多,行程超过4.84亿千米。自从登陆火星以来,"洞察号"就不紧不慢地逐步开展工作。它首先展开直径2米的2个太阳能电池板,然后给自己来了个自拍。随后,科学家远程遥控"洞察号"上的机械臂把探测火星震动的"火震仪"抓起来放在火星表面,用来测定火星的震动。  相似文献   

5.
科技前沿     
<正>火星大气探测器成功入轨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经过10个月的漫长航行,成功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该探测器项目的花费超过6.7亿美元,旨在调查火星的上层大气,帮助了解火星大气层的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是美国发射的首个专门执行这一使命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6.
科技短讯     
挥手别兹去 自有后来“人” 1972年3月,茫茫星空中出现了一位身携“名片”的地球特使,这就是美国发射的星际探测器先驱者10号。它重约260公斤,配有太阳能电池和11台由放射性同位素钚238作燃料的温差发电机。它的原设计寿命为两年,任务是探测木星,但先驱者10号寿命超长,其表现让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总质量约5吨。本次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本文将带大家一起认识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会对火星表面探测器带来发电量减少、环境温度降低、通信不稳定和仪器污染等方面的影响.为保障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安全运行及未来火星表面探测任务的顺利开展,亟须评估沙尘暴对火星表面探测器的影响.通过系统性地回顾1997~2018年间火星表面探测器(包括着陆器与火星车)对沙尘的响应,初步认清了沙尘对火星表面探测器的影响规律——探测器太阳能电池阵列表面的尘埃以比较稳定的速率积累,而尘埃的沉积速率在沙尘暴期间,尤其是全球性沙尘暴期间会大大加快;同时,受多方面影响,电池阵列表面也会发生具有季节性模式的除尘事件.为规避沙尘暴带来的风险,在美国洞察号着陆器(InSight)的设计阶段就全面评估了沙尘暴对其着陆硬件系统及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洞察号应对沙尘暴的举措为我国未来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提供了重要启迪——前瞻性的科学指导是保障工程任务成功实施的关键.通过分析我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初步轨道设计方案,建议未来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最优窗口为2028年1月左右,以合理规避沙尘暴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布里奇特号"是英国为探索火星而作出的最新尝试,2007年可能登陆火星.它不仅是登陆器,还具备移动探测器的功能,就像美国航天局目前正用于探索这一红色星球的"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一样.正从事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希望"布里奇特号"能翻遍火星上的石头,寻找生命迹象或适宜生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这位机器人探测器将联合好奇号探测器共同探索火星,并有望盼来由中国、欧洲和俄罗斯建造的轮式探测器同伴。美国宇航局(NASA)下一台前往火星的探测器已经被命名为毅力号(Perseverance)。此前,该探测器一直被称为火星2020。自2019年夏天开始,NASA发起了"探测器命名"的征文比赛,毅力号是此次比赛中胜出的称号。从幼儿  相似文献   

11.
1976年7月25日,美国“海盗”号火星探测器拍到了一张类似人脸的浮雕图像,真是惟妙惟肖。当时,不少国家的媒体相继报道,大加渲染,这确实给地球人一次“惊讶”,认为这是“火星人”的精妙杰作,雕刻技艺不俗,身手不凡。不久,经科学家仔细分析研究表明,这个人脸图像是由火星上的天然地理环境造成的,是鬼斧神工之作。这确实令人感到失望。近30年的时光过去了,对此事人们早已淡忘。可是,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又宣称,新的火星探测器意外地发现这个人脸图像改变了自己的“面部表情”——开始“微笑”。虽然科学家将这一  相似文献   

12.
数字     
12年由英国科学家研制的小猎犬2号火星探测器是欧洲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它于2003年12月25日在火星登陆,但随后就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系。12年来,小猎犬2号究竟发生了什么,始终是个谜。2015年1月16日,科学家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高清图像终于找到了失踪12年的小猎犬2号。  相似文献   

13.
2021年5月15日,当中国的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时,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将探测器送上火星的国家.这项艰巨的任务曾让许多航天机构铩羽而归——几乎一半的火星任务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火星的地壳     
人们往火星上发射了为数很多的探测器,对火星表面和大气的知识不断增加,目前对火星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关心。要了解火星内部结构,一个巧妙的办法是在火星表面研究地震,至少应在两个不同的地方记录地震波。根据海盗号行星际飞行计划,曾在火星表面设置了两台地震仪,但只有2号登陆舱带到乌托邦(Utopia)平原的地震仪还在顺利地工作。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向火星发射了34个各类探测器,但2/3的探测器都以失败告终,所以火星被称为"探测器的坟场"或叫"死亡星球".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1月6日,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环球勘测者”号探测器驾着一枚巨大的“德尔塔”Ⅱ型火箭飞向空间,开始了奔向火星的长途跋涉,从而拉开了新一轮火星考察计划的序幕。 3年前,美国发射的“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在到达火星之前3天突然失去了踪影,“火星环球勘测者”就是作为它的后继者而发射的,它要继续执行“火星观察者”的使命,对这个红色星球进行考察。“火星环球勘测者”是美国和俄罗斯1996年计划向火星送去的3个探测装置中的第一个、也是未来10年里人类将要向火星发射的10个探测器中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尘暴之忧 2007年6月,地面上的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场正在发展中的火星尘暴,而此时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上工作近三年半了.科学家担心这次尘暴会影响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上的正常工作,他们甚至担心强大的风力会把探测器吹跑.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至少"机遇号"遇到了麻烦,它的太阳能电池板积了厚厚的火星灰,这些灰尘挡住了2/3的入射阳光,使部分阳光无法转化成电能,机遇号因此变得有些步履蹒跚了.  相似文献   

18.
从1964年-1977年,美国对火星发射了"水手号"和"海盗号"两个系列共8个探测器.1971年11月,"水手9号"对火星全部表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照相.发现了火星上有宽阔而弯曲的河床.不过,这些河床与轰动一时的火星运河完全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9.
《科学24小时》2013,(Z1):27
<正>日前,研究人员在分析火星轨道勘察探测器于2007年拍摄的图像时,发现了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的残骸。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还拍摄到了该探测器的减速伞和隔热屏蔽装置。"火星3号"探测器于1971年发射,同年12月成功登陆火星表面,但是马上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虽然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最近公布了跨世纪的系列航夭探测工程计划。其中也包括目前正在筹备的两个太空飞行项目,一个是向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发射一架探测器,另一个是向火星发射一架着陆器和游动探测器,对火星表面进行研究。这两个项目都将在明年进行。1997年,一颗命名为"月球观察者"的人造卫星将飞向月球。不久前,宇航局曾成功地向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