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采用扰流色谱技术测定传质系数的原理及计算方法,测定了正已烷、甲醇、乙酸甲酯、丙酮在氮气载气注中的传质系数和扩散系数,并研究了温度、载气流速和搅拌各种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2.
带扰流孔的矩形翅片表面换热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质热比拟技术,对带扰流孔的矩形翅片椭圆管翅片表面的局部和平均传质系数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翅片表面局部传质系数的测定,揭示了翅片表面气流的流动和对流换热机理,以及扰流孔对单排管翅片表面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下,增加扰流孔数可使换热强化,但中间位置的扰流孔对换热起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
扰流色谱的研究:利用扰流色谱测定气体扩散系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别用返流色谱法和R(F)峰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有机气体乙烯、丙烯、乙炔在氮气流中的扩散系数和苯、环已烷、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蒸气的扩散系数,讨论了各种操作参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大量测量结果表明,返流色谱法的平均偏差为3.32%,而R(F)峰法为4.49%。  相似文献   

4.
热导池检测器低压气相色谱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压下,载气流经色谱柱及检测器的速度加快,峰扩展减弱,同时柱效和检测灵敏度提高。对低压色谱过程的传质系数和分离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NaOH-CO2-H2O体系,研究了4种不同扰流内构件及其组合型式对管式反应器传质性能的影响。以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作为衡量传质效果的评价指标,考察了液体流量L、气体流量G、不同扰流内构件及其组合型式对KGaV的影响。结果表明,KGaV随着液体流量增大而提高,气体流量的变化对KGaV的影响较小;中心扰流内构件和管壁扰流内构件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管式反应器的KGaV;与空管相比,中心扰流内构件加入后管式反应器的KGaV提高了8%~47%,管壁扰流内构件加入后KGaV提高了15%~46%,中心与管壁组合扰流内构件加入后KGaV提高了19%~65%;通过比较4种扰流内构件对KGaV的影响可知,U型叶扇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好,平面叶片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连续环状色谱床中的传递参数辨识方法、包括建立连续环状色谱轴向扩散系数的辨识模型,以惰性物作为示踪剂采用扰动-应答方法在环状色谱床中直接测定轴向扩散系数;考虑轴向扩散的作用,建立了线性吸附体系的吸附平衡常数及相间总传质系数的辨识模型,并采用扰动-应答技术进行了测定。考察了操作因素对轴向扩散系数及总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体流速增加,轴向扩散系数增大,总传质系数也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外压管超滤器的管束上,设置了弓形和环形折流挡板,有效地提高了流体湍动程度。用α-淀粉酶为料液,测定了不同挡板型式时的蛋白凝胶层浓度和传质系数,并建立了传质准数方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扰流元件对膜分离中浓差极化现象的削弱作用,定量研究和分析了膜通道内五种扰流元件的对流强化传质效果,结果表明:三棱柱、四棱柱和圆柱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浓差极化因子即有效强化传质,但其所带来的压力损失较大;而具有三维结构的三角翼和矩形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浓差极化因子,同时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比上述二维柱体小得多。通过综合比较五种扰流元件的性能可知:在等压力损失下三棱柱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差,矩形翼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用惰性物质为示踪剂,采用扰动-应答技术测定了固定床的轴向返混系数与传质系数。静态法测定了木糖-山梨糖在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平衡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相平衡关系为线性;同时从时间域法处理实验数据的结果看出,随着流动相的流速加大,轴向扩散系数和时间总传质系数亦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在气-=液两相流传递研究方面的工作,包括气升式环流系统中的流体力学和传递、降液膜动下的传热和传质、“载气蒸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等。并由研究惰气气冲击冷剂液浴中放热壁面强化冷却的操作机理,提出了“界面汽化热阱增强传热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对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的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法测定了其相界比表面积和容积传质系数,探讨和分析了气速对传质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作为该类反应器设计和放大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OH-SO_2-空气系统,在液相中进行瞬时不可逆反应,研究了滴流床小颗粒的气相容积传质系数k_Gα。实验结果表明:气液间的传质过程与液体的流型有着密切关系。实验得到工况条件下滴流区和脉动区k_Gα与气速、液速、颗粒大小及液相物性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高分子涂层溶胀法技术,测定固定床反应器壁/气,固/气传质系数;利用j因素相似,得出在管径与颗粒直径之比较小(3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液滴蒸发可视化试验,应用ANSYS FLUENT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建立纳米燃油单液滴蒸发模型,探究纳米粒子质量浓度和粒径对燃油液滴蒸发过程中温度和燃油蒸气质量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纳米燃油液滴中的纳米粒子质量浓度越高、粒径越小,燃油液滴的蒸发平衡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的燃油蒸气气相体积分数越高. 在环境温度573 K下,纳米燃油液滴从外界环境吸收热量使自身温度不断升高,在计算域内沿液滴表面向外延伸形成质量浓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促进液相向气相的转化.在蒸发初始阶段,蒸发速率较低,燃油蒸气气相体积分数较小;随着蒸发过程持续进行,由于纳米粒子增强传热传质的作用,液相组分蒸发汽化加快,液滴蒸发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5.
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7A在外径为9.52 mm的水平光滑管和2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制冷剂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干度、强化管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以对流蒸发占优势的换热区,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大先呈现出增大趋势,增至高峰值后又迅速下降,高峰值随热流密度的增大和质量流速的减小向干度较大的方向移动;内螺纹管能有效强化制冷剂的流动沸腾换热,R417A在2种内螺纹管中的换热系数分别比在光滑管中高出130%~210%和150%~270%.  相似文献   

16.
17.
以多元传质的扩散方程为基础,提出化学反应,吸附对气液传质增强因子以及伴有化学反应、吸附的气液传质过程的多元传质系数的估算方法,用非平衡级模型及上述方法得到的传质系模拟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精馏过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孔内当地传质系数(舍伍德数)表征IPA在竖直孔内的蒸发速率,对不同孔口水平气流速度和孔径条件下,竖直孔中IPA液体的当地传质系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IPA液面远离孔口,IPA蒸发时存在强对流传质、对流传质和自然扩散3个阶段;气流速度越大,孔内径越大,IPA孔内当地传质系数越大;相同气流速度下,小孔(3 mm≤d≤5 mm)中的当地传质系数比微孔(0.05 mm≤d≤0.20 mm)中的当地传质系数大100倍.按照孔径范围,分别开发了适用于小孔和微孔中IPA当地传质系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19.
咪唑类离子液体中二茂铁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的铂超微电极研究了二茂铁(Fc)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计算了Fc在离子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和粘度系数.结果表明,二茂铁在这些离子液体中均呈现较好的可逆性,测得的扩散系数比用常规电极测得的大,说明超微电极比常规电极有更大的扩散传质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