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将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分成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生物传感器3类,详细说明了3类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简要介绍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以四苯硼钠为活性物质的一次性VB1半导体传感器.其Nernst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1~1.0×10-5 mol/L;斜率为29 mV/pC;检测下限为2.0×10-6 mol/L.该传感器具有全固化、易微型化和多功能化等优点,可用于测定人尿中VB1的排出量及生物和医学方面的一次性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对一种新型晶体管进行微调。这种晶体管的计算速度大约是现有技术的10倍。美国国立桑迪亚实验所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这种晶体管,既可用于计算机和蜂窝电话,又可用于探测微量有毒物质的卫星和传感器。特粒华大学的保罗·伯杰在对联邦科研小组的工作进行评审以后  相似文献   

4.
甲胎蛋白(AFP)被认定为肝癌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开发出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AFP检测手段对肝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设计了无标记电位型溶液栅石墨烯晶体管(SGGT)生物传感器,在栅电极上电沉积纳米金用来捕获抗体AFP,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来封闭活性位点,最终抗原AFP被抗体特异性识别结合在电极上。在该研究中,抗体AFP、BSA和AFP的等电点均小于中性的PBS测试液,因此带负电荷,导致界面电势发生变化,最终引起转移曲线中性点的偏移。实验表明该生物传感器对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ΔIDS=45.42lgc+4.98,在5~200 ng/mL的检测范围内,检测限低至1.00 ng/mL。该方法为甲胎蛋白的检测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并期望构建便携式传感器,实现高通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型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概述各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开发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领域.分析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型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因素,讨论提高传感器性能的方法,以期为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型生物传感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酶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影响酶传感器研究进展的瓶颈,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铜箔为衬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并制备相应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过氧化氢电子识别研究表明,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性能对由过氧化氢产生的外来干扰非常灵敏。利用末端带有吡啶环功能基团的葡萄糖氧化酶对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进行表面改性后,葡萄糖电子识别结果表明其器件对葡萄糖有非常灵敏的电子识别性能,其检测下限小于0.1 mM,且具有生物传感器响应快、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和酶的固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酶生物传感器的结构、性能及三代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作了评述。并详细介绍了制作酶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即酶固定化的一些方法,其中有物理包埋法、化学交联法、共价键合法、物理吸附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核酸生物传感器在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需要,其研究正成为当前生物传感技术研究热点。文章对核酸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生物传感器是集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探测器件。它的工作是通过生物传感器的表面与被测物质发生反应,通过特定换能设备,再借助电子电路检测出来并由仪表读出检测数据。生物传感器由固化酶、细胞、亚细胞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与适当的换能器密切结合而成。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诱人,将成为临床诊断、化学分析、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和防卫等方面的热门商品。生物传感器也是当今生物工程中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课题之一。一、生化需氧量传感器。生化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典型指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既复杂、又费时,每期需5天;而用生物传感器,在30分钟内就可自动测量出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传感器是将具有同化多种有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种麻黄碱药物场效应管传感器.将药物敏感膜与离子敏感场效应管相结合,用tri-o-e-β-CD修饰传感器,测定麻黄碱.传感器对麻黄碱的线性响应范围是1.0×10-1~3.0×10-6 mol/L,响应灵敏度为58.0 mV/pC(C的单位为mol/L),适宜pH范围为3.0~8.0.用所研制的传感器测定麻黄碱片剂的含量,结果和药典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普鲁士蓝(PB)/壳聚糖(Chit)界面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酶生物传感器,对传感器在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如乙腈(AN)、二甲基亚砜(DMSO)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条件下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有机溶剂体积分数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感器在50%(体积分数)AN中的电流响应可达到磷酸缓冲溶液(PBS)中的73%。传感器响应速度快、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展现了高的灵敏度(57.3mA.M.cm-2)。该传感器用于血清标本中葡萄糖的检测,测定结果与市售葡萄糖酶光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有机介质中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β-环糊精与二茂铁主客体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正丙醇、乙醇、乙腈三种有机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响应特性,发现该传感器在有机溶液中的响应电流较缓冲溶液中增加;且有机溶液的浓度对传感器响应产生的影响,其最适百分比浓度分别为:正丙醇40%,乙醇45%,乙腈40%;并探讨有机溶液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产生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电沉积制备普鲁士蓝-壳聚糖(PB-CS)膜修饰金电极的基础上,引入新型纳米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基于RGO/PB-CS纳米复合材料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由于RGO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RGO与PB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此传感器的工作性能。在0.0V工作电位下,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5.3μA·(mmol/L)-1·cm-2)和较低的检测限(6μmol/L)。传感器具有较小的表观米氏常数(1.43mmol/L),表明该固定酶对葡萄糖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GOD)经固定化后与氧电极组装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这一生物传感器可在非常短的响应时间内完成对葡萄糖的测定,其线性范围为0~30mg/dL,能稳定使用22d。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与传统方法相比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无电环境下快速分析的需求,设计了便携式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仪,仪器采用STC12C5A32S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大容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作为工作电源,能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用葡萄糖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对仪器样机进行测试表明,仪器对样品测定的重复性及对不同浓度样品的线性响应均有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纳米银-金复合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组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使电极的响应电流从相应浓度的几十纳安增强到几千纳安。探讨了纳米颗粒效应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开辟了制备直接电子传递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将半乳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组成的复合酶以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过氧化氢双电极上,可同时测定样品中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乳糖在0.00~1.50 g/L,葡萄糖在0.00~1.00 g/L内生物传感器法测定乳糖的线性良好,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1.49%,加标回收率为95%~105%,本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建立的复合膜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可用于牛奶中乳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下利用化学掺杂法合成了K掺杂多壁碳纳米管KMWNTs,通过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在KMWNTs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并利用葡萄糖氧化酶(GOx)的直接电化学,构建了一种新型葡萄糖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对MWNTs和KMWNTs的形貌进行表征发现,K掺杂后没有破坏MWNTs的管状结构;采用电化学系统对传感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的MWNTs相比,KMWNTs显示了更为有效的电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以KMWNTs膜为基底构建了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响应快的葡萄糖传感器,在-0.52 V的检测电位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1~3.0 mmol·L-1(R=0.998),检测限为0.02 mmol·L-1(S/N=3),常见干扰物质如抗坏血酸和尿酸的存在不影响测定。  相似文献   

20.
Ferrocene-Nafion修饰厚膜碳糊电极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的厚膜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机,用二茂铁为介体、Nafion修饰厚膜碳糊电极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Nafion涂于电极表面上形成的膜具有强的附着力,防止了二茂铁及酶的流失,电极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低的工作电位(+025vsSCE)和Nafion膜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基本上消除了电活性物质(抗坏血酸、尿酸)的干扰,具有防污能力.该酶传感器的检测上限可达18mmol/L,响应时间小于6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