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潘洪生 《科技资讯》2014,12(22):150-150
中职服装教学作为广大中职院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培养一批能够为社会服装行业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但目前我国许多中职院校的服装专业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技能大赛作为国家教育部为广大中职院校师生举办的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竞赛活动,对推动中职服装教学的改革及增强其人才吸引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技能大赛背景下我国中职院校服装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高等服装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职责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服装专门人才。与国外高等服装教育相比,我国的高等服装教育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发挥。我国的高等服装教育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形成特色教育,造就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刘惠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37-138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我国中等技术岗位人才的主渠道。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践性教学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是否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办出特色鲜明、高水平的中职教育。本文就目前中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荆力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200-200
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之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开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职教规律,配合学校培养职业性、应用性、多样性的人才特点充分发挥图书馆全程性、开放性等特色功能,从而实现良好的服务功能,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梁凤燕 《科技信息》2011,(13):318-318,306
高职教育得到大幅度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不少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不明显,和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相近;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容易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脱节,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本文通过对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和学校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君丽 《科技信息》2009,(34):I0168-I0168
最近几年我国在服装外贸和内销方面对人才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实践经验是企业共同的用工要求,高职院校在服装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有成效也有不足,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育的现状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爱华 《科技信息》2010,(23):331-331,291
随着我国服装对外贸易的发展,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教学方面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工学结合模式为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导向。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色越来越明显,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合作,以共建共管方式建设科技园区,这对于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峨 《科技信息》2012,(33):489+513-I0017,I0041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其核心教学目标是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以推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因此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所有工作的中心。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其学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按照国家颁布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规定实施了对于学生的管理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应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管理规定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关系并通过对二者的研究促进二者协调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付雄敏 《科技资讯》2009,(5):204-205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与场馆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