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8,(6):27-27
日前,美国及英国科研人员发表了两项关于维生素D的新报告,其中一份指出,维生素D缺乏易患心脏病,另一份则显示,维生素D有助延缓衰老。研究证明,上年纪的人如果缺少维生素D,体质会衰老得更快,同时,缺少维生素D的老年人,一般来说,身体都比较虚弱。  相似文献   

2.
维D魔力     
近年来,科学家对维生素D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很多新的发现。2012年6月,美国科学家对莫扎特英年早逝之谜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莫扎特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晒太阳太少,导致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当月,美国科学家还发布了一项最  相似文献   

3.
吃维D防感冒     
《大自然探索》2009,(6):8-8
有些人喜欢服用维生素C来预防感冒,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摄取维生素D(维D)可能是预防感冒的更有效的方法。维D有“阳光维生素”之称,这是因为阳光会激发人体产生维D。  相似文献   

4.
阿碧 《科学之友》2006,(7):74-7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学教授塞德里克·加兰德博士指出,维生素D有抗癌功效,可降低人体罹患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的危险。研究还指出,多喝牛奶和适当晒太阳可以有效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从1966年以来,加兰德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回顾了63项各国关于维生素D和某些癌症  相似文献   

5.
约十年前,维生素D的主要特点似乎了解得很完善,但是很清楚这个问题比最初所认识的更复杂。以前似乎合理地解释了维生素D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现在看来逐渐地与新证据相矛盾。重新提出假设去合理地解释所有这些情况,理解许多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昆虫可食,而且是一种极富有营养的高蛋白食源。昆虫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据专家分析,蝗虫体内含有蛋白质50%~75%、脂肪5%~18%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我们对胡蜂虫的分析结果表明,胡蜂虫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而且含量较高。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为22.7%,而胡蜂虫为冬虫夏草的2倍。世界各地除欧洲人外,几乎都有食昆虫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北欧人的皮肤颜色浅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紫外线,从而产生对骨骼和免疫系统有益的维生素D——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彼得·来伊亚斯在近期的《生物进化学》网络版上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他的医学团队都认为,提高皮肤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从而产生维生素D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来伊亚斯和同事在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北欧人来说,皮肤屏障的变化比皮肤色素的变化更能产生维生素D。在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居住在高纬度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而产生了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有研究证明,常晒太阳的女性比躲着太阳的女性,患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和肺动脉病的风险更低。研究同时发现,"不晒太阳"已经成为继吸烟、肥胖和不运动后,人类第四种典型的健康恶习。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阳光不仅是维生素D"活化剂",也是天然"保健药"之一。晒太阳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预防骨质  相似文献   

9.
<正>维生素是人类与动物保持健康机体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它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你可能无法想象,世界上第一种维生素的发现,竟然源自艾克曼从鸡患脚气病上得到的启发……海军官兵染怪病科学"法官"判"凶手"1878年的一天,日本海军军部接到一份紧急报告:军中有33%的官兵患上一种怪病。病人全身浮肿,肌肉疼痛,脚肿得像酒瓮一般,重者甚至丧命。人称此病为"脚气病"。当时的医生对  相似文献   

10.
太阳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太阳。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不仅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朝气,而且有益于健康。日光中的紫外线促使皮肤中的维生素 D 前体转化为维生素 D,维持机体的钙平衡,从而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易折和佝偻病等钙缺乏引起的症状和疾病。在阳光的照射下,皮肤逐渐变黑。晒黑的皮肤  相似文献   

11.
<正>维生素作为人体的"维和部队"之一,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必不可缺少的一大类营养素。我们的日常饮食能否满足维生素的"入账"需求?在如今维生素补充剂广告满天飞的年代,到底需不需要补充维生素?下面以中国人最容易缺乏的几种维生素为例,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其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一系列电视信号的播出和接收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是数字电视(D TV)标准中最高级的一种,简称为H D TV。它是水平扫描行数至少为720行的高解析度的电视,宽屏模式为16:9,并且采用多通道传送。H D TV的扫描格式共有3种,即1280×720p,1920×1080i和1920×1080p,我国采用的是1920×1080i/50H z。何为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比胆固醇更为有害的物质。这种新发现的物质名为高半胱氨酸,是一种人体自身合成的酸,它能够堵塞血管,其危险性比胆固醇高3倍。但是这种物质比胆固醇容易消除。叶酸、维生素 B_6和维生素 B_(12)的组合,可抵消其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加,市场上各种牌子的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各种维生素。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呢?需要补充哪一种或几种、多少才算不过量?如果补充过量会有什么副作用呢?这些都应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其实,人获取维生素的最佳途径是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如蔬菜、水果、谷物等。但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只有1/10的人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因此需从其他途径加以补充。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维生素的用途及每日推荐剂量,以及过量服用后会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防治缺钙.西医离不开钙片和维生素 D,维 D 多用易中毒,少用效果不佳,医学界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单纯性补钙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故防治缺钙应两手抓,一手抓补钙,一手抓吸收。新一代"龙牡壮骨冲剂"是由武汉健民集团研制生产的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由健脾补肾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家都知道缺乏维生素将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一些医疗研究也显示维生素类药物在防治感冒、降低胆固醇、抗感染的辅助性治疗、防治肿瘤和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加之一些媒体相对片面的引导,因此某些人误以为补充维生素是多多益善,于是长期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殊不知物极必反,在人体不缺乏维生素的情况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维生素C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维生素,被认为毒性最小。有人在感冒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强抵抗力,但如果超过1克/次,这样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增强机体免疫机制的同时,也为病毒的生长提供了养料,可谓得不偿失。每日口服维生素C4~12克,可使尿酸盐在尿道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C作为一种人体必需营养物质被人们所熟知.除了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之外,维生素C在体内还参与了胶原蛋白、儿茶酚胺类物质以及肉毒碱等的合成过程.维生素C的一个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体内多种二价铁离子/-酮戊二酸依赖性氧化加氧酶的辅因子,有大量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蛋白属于该家族酶类,因此维生素C具有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显著提高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诱导效率.本文将重点介绍维生素C对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的双加氧酶类,以及对体细胞重编程的影响,进一步扩宽我们对维生素C在生命活动以及人类健康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3D打印机正快速成为现代社会的日用品制造设备,比如汽车的零部件、义肢、义眼,玩具……都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造。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病患因等不到需要的人体器官移植而悲惨逝去。面对这一现实,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正加紧进行人造器官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你知道科学家们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吗?是如何制造出复杂的血管系统。因为如果没有血管系统,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就无法获得氧气、养料,并代谢废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热量最高的水果对38种水果的研究表明,鳄梨是含热量最高的水果:每100g果肉中含6.82×105J的热量。它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2.2%的蛋白质。热量最低的蔬菜黄瓜是热量最低的蔬菜,每100g果实中仅含有0.67×105J的热量。寿命最长的植物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的“纯系之王”估计年龄为1.17万年,是已知的木榴油植物中最古老的。最大的植物生长在美国沃萨奇岭的杨树是最大的植物,仅一棵树的根系就在0.43km2的土地内延伸,整棵树的质量约6000t。海拔最低的植物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水下269m深处有一种长在地球深处的植物,它们是…  相似文献   

20.
<正>25年前,也就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1990年9月底,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式启动——作为一种以科学联盟为基础的大科学模式的运作,影响巨大、收获颇丰。作为HGP领军人物的埃里克·D·格林(Eric D.Green)、詹姆斯·D·沃森(James D.Watson)和弗朗西斯·S·柯林斯(Francis S.Collins)先后担任了HGP核心机构的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值此HGP 25周年之际,他们对HGP的成功与影响总结了六条经验,值得科学界人士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