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原因研究李奎蔡开基张玉光(成都理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是一个以蜥脚类为主,并有虚骨龙、肉食龙、剑龙以及鱼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等的古脊椎动物群。化石保存于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京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延庆县在筹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野外调查中,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发现的大批恐龙足迹,初步研究表明这批标本可归属于覆盾甲龙类(cf.Deltapodusisp.)、兽脚类、鸟脚类及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大量的覆盾甲龙类足迹表明,早在晚侏罗世,冀北-辽西地区就活动着覆盾甲龙类,它们承接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义县组发现的甲龙类化石.而罕见的,极高速奔跑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揭示了独特的古行为学.延庆发现的恐龙足迹群不但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而且极大丰富了土城子组的恐龙类群,为承接其后的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  相似文献   

3.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介导的内吞及其半衰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M-CSF)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异型体,兼有粘附分子和反向传导信号的作用.以m-M-CSF高表达的J6-1细胞系为模型,研究了重组人 M-CSF可溶性受体(rh-M-CSF-sR)与 m-M-CSF的结合、内化和再循环.结果显示: m-M-CSF与 rh-M-CSF-sR的结合具高亲和性( Kd= 1.78×10-12 mol/L),且 m-M-CSF能介导能量和温度依赖的 rh-M-CSF-sR内化(t_1/2= 20min);内化的 rh-M-CSF-sR能以 m-M-CSF结合的形式回到细胞表面,表明: m-M-CSF有受体样介导内化和再循环作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了4株白血病细胞系和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m-M-CSF、膜结合型M-CSF-R、胞质和胞核M-CSF及胞质和胞核M-CSF-R的半衰期,结果显示: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各种M-CSF和M-CSF-R半衰期均长于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相应M-CSF和M-CSF-R的半衰期,提示:白血病细胞降解M-CSF和M-CSF-R的速率明显降低;胞内M-CSF和M-CSF-R在瘤细胞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对外公布了一个有关基干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的新发现,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近裔共性,研究团队认为它是一个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科氏玉溪龙发现于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1.9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地层中,是在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该化石是一件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  相似文献   

5.
水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材料萍乡核不育株是来自水稻保持系萍乡可育株的突变型,用萍乡核不育株、萍乡可育株与不含对萍乡核不育有恢复能力的互作基因的常规品种测64聚合杂交得到的[(萍乡核不育株×测 64)F_(1不育)×萍乡可育株] F_1和[萍乡核不育株×(萍乡可育株×测64) F_1] F_1作为分离群体,利用分子标记将该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10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RM228和RM258之间;进一步发现距离该核不育基因 2.6cM的 RFLP标记 G2155.该基因暂定名为 M_(s-p).  相似文献   

6.
辽西义县组禽龙类新属种: 杨氏锦州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汪筱林  徐星 《科学通报》2001,46(5):419-423
在辽西义县组发现一大型禽龙类恐龙,根据其头骨形态和牙齿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杨氏锦州龙(Jinzhousaurus yangi gen.et sp.nov.)。杨氏锦州龙某些特征比已知多数禽龙类原始,但大部分特征接近于早白垩世的一些进步禽龙类,如前上颌骨喙部中等扩大和牙齿形态及排列方式等。锦州龙的另外一些特征非常接近鸭嘴龙类,比如眶前孔不发育等。锦州龙的这种奇特特征组合对于研究禽龙类的演化和鸭嘴龙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龙发现于义县组中部,层位高于四合屯化石层,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锦州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同位素测年确定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7.
骆耀南  王长生 《科学通报》1999,44(10):1078-1084
报道了1997年在四川省珙县石乡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里,新发现的珙县恐龙化石群中的主要成员-石碑珙县龙(新属新种)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除头骨不完整外,其他部分保存很好,它既具有蜥脚类的一些特征,又与原蜥脚类的不少共同点,它是从原蜥脚类向蜥脚类进化的过渡类型,为探索蜥脚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实际材料,为解决早株罗世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与滇中盆地下禄丰组的对比找到了途径。  相似文献   

8.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段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 E.coliJM109中获得了 TSF蛋白的高效表达.采用 MTT方法、损伤细胞迁移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和小鼠移植肿瘤抑制实验,测定了TSF及其相关物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TSF特异抑制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非常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生成;上述抑制活性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TSF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1.0μmol/kg·d的TSF对Lewis肺癌的抑瘤率达到68.75%.结果说明TSF的重组设计是成功的,TSF为一个人工重组的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采石场的石灰岩中的一只长着松鼠样尾巴的恐龙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食肉恐龙,科学家称这种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为“松鼠龙”。这只“松鼠龙”很可能是一头年幼的斑龙(一种大型食肉恐龙)。  相似文献   

10.
张晓峰  谷岩  冯志民  班立勤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0,45(24):2625-2631
研究了蛋白质酷氨酸磷酸化在hTNF-α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在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o)和自然杀伤细胞(PBNK)黏附中的作用,以选择性的蛋白质酷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genistein预处理PAEC,剂量依赖性也抑制了hTNF-α增强的PAEC对PBMo和PBNK的黏附。这种抑制作用发生在  相似文献   

11.
耿良玉 《科学通报》1979,24(19):894-894
1977年冬,马其鸿、叶春辉、刘兆生和作者参加了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白垩系的野外地层工作。该项工作由四川省地质局组织,是1:20万地质图的先行工作(图1)。  相似文献   

12.
13.
吴晓民  张洪峰 《自然杂志》2011,33(3):143-148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属中国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和四川四省(区)海拔3 700~5 500 m的高山荒漠草甸草原和高原草原等环境中。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使藏羚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结构、生态习性和行为上都适应了青藏高原独特且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具有最优秀的基因,因此,藏羚羊被公认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在科学研究、生态平衡乃至人文和美学等方面都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出产于克什米尔的稀有奢华的藏羚羊绒披肩(沙图什)就深受贵族和富人们的青睐,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巨额利润促使盗猎者大量捕杀藏羚羊,后经国家林业、环保等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加强保护区及栖息地建设等诸多措施后,种群数量及分布区逐渐恢复,但目前藏羚羊面临着生存环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盗猎的巨大压力,物种整体抗逆境能力仍然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14.
在翼龙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推测其为卵生,直到2004年先后报道的三枚来自早白垩世含有胚胎的翼龙蛋才证实了翼龙的确为卵生。之后,在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一件悟空翼龙类的标本,在其体外腰带附近和体内共发现了两枚大小相当的翼龙蛋,据此了解到翼龙具有双侧功能性输卵管,不同于现生的大多数鸟类。在中国新疆哈密首次报道了5枚早白垩世的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化石,对其中一枚蛋化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其与现生锦蛇蛋的蛋壳结构十分相似,具有一层薄的钙质外层和一层厚的壳膜层。在今后的考察中,有望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三维立体保存的含胚胎的蛋化石,并在翼龙胚胎发育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朱幼安  朱敏 《自然杂志》2014,36(6):397-403
云南曲靖4.23亿年前的潇湘动物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地完好保存了大量志留纪有颌脊椎动物化石。2014年6月,中国科学家报道了潇湘动物群中的新成员,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这是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现有证据显示钝齿宏颌鱼属原始肉鳍鱼类,体长可达1.2 m,其牙齿适应捕食带硬壳的猎物,可能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和初始全颌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该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的传统看法,同时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已有的古大气/古海洋氧气含量变化理论模型,以及其与脊椎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鑫  刘仲健 《自然杂志》2015,37(6):435-440
理解被子植物的历史对于人们了解现代被子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以前欧美古植物学家认为,被子植物的历史不 会早于白垩纪,使得被子植物看起来似乎是在白垩纪早期突然爆发的。但是分子钟和系统分析显示,被子植物应当早在三 叠纪,至少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相应化石证据的缺失。因此侏罗纪的花化石成为解决两个学派之间 争斗的关键证据。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产出于中国辽西同一地层的、侏罗纪的三个被子植物属种及其特征,确认了被子植物 在侏罗纪的存在,提出了新的被子植物雌蕊同源性理论,并为下一步植物系统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恩斯特迈尔是本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长期以来他一直倡导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新哲学,本文综合探讨了迈尔新哲学的基本原则及其新哲学的基本框架:(1)物理科学不是科学的标准范式;(2)历史叙述比定律解释更重要;(3)解释和预言在生物学中是不对称的;(4)科学进步的主要象征是概念的提出和改进;(5)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及目的论解释的合理性;(6)新哲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子热方法在离子液体[Emim]Br(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中合成了夹心型的钨磷 酸盐H3(Emim)7[Ni4(Mim)2(PW9O34)2]·4H2O(1)(Mim 为乙基咪唑). 通过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热重、XRD、电化学和光催化等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X 射 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 化合物1 属单斜晶系, C2/c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 35.584(7) Å, b = 14.513(3) Å, c = 24.423(5) Å, α= 90.000°, β= 101.38(3)°, γ= 90.000°, V = 12365(4) Å3, Z = 4. 在化 合物1 的晶体结构中, 阴离子框架为2 个乙基咪唑分子修饰的有机无机杂化夹心型阴离 子[Ni4(Mim)2(PW9O34)2]10-, 而且多酸阴离子的表面氧原子与游离的抗衡阳离子1-乙基-3-甲基 咪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C-H···O 氢键作用, 进而构筑成为一个三维的超分子框架.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