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一般教材的黎曼积分定义中,黎曼和不是定义在实数或复数域上的,并且黎曼和的极限(即黎曼积分)是在积分区间无限细分情形下的极限,因此这种特殊的极限与数列的极限和函数的极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定义中对极限的实质阐述不够充分,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借鉴国外经典的数学分析教材中的滤子的概念来定义黎曼积分,使定义自然、合理,并和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等极限定义有统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教材的黎曼积分定义中,黎曼和不是定义在实数或复数域上的,并且黎曼和的极限(即黎曼积分)是在积分区间无限细分情形下的极限,因此这种特殊的极限与数列的极限和函数的极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定义中对极限的实质阐述不够充分,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借鉴国外经典的数学分析教材中的滤子的概念来定义黎曼积分,使定义自然、合理,并和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等极限定义有统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介绍极限定义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在了解极限定义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理解极限理论,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的基础,其次主要介绍了极限在连续定义、导数定义、积分定义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极限判断与求解中,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有许多类似之处,Heine定理就是联系这二者的纽带。结合工 科数学分析教学实践,通过实例介绍Heine定理在优化极限判断及运算中的应用,给出了Heine定理在极限运算 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极限的运算是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掌握好极限的运算方法是学好高等数学的一个关键。极限的运算方法多样,灵活性强,在求极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运算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求极限过程中的一些运算技巧,使有些复杂的极限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粱俊廷 《科技信息》2011,(18):I0099-I0099
在高等数学中,计算极限是学习的重点,然而不定式极限又是极限的难点,本文主要对洛必达法则在不定式极限中一些典型问题的正确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重要极限起到了简化复合函数求极限的作用,讨论两个重要极限在一些较复杂函数求极限过程中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函数极限论中,求累次极限比较容易,但求多重极限却常常是困难的.本文主要以二 重极限为例,讨论将多重极限问题转化为累次极限问题以及其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函数极限论中,求累次极限比较容易,但求多重极限却常常是困难的.本文主要以二重极限为例,讨论将多重极限问题转化为累次极限问题以及其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极限的概念是数学分析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极限的概念以及掌握求极限的方法才能学好数学分析。我们知道二元函数极限从定义、柯西准则到基本性质与一元函数极限理论基本上是平行的。但由于空间结构的变化,又显示出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极限的本质差异。这些差异,首先表现在重极限、累次极限、方向极限的关系上。f(x,y)在(x_0,y_0)点的两个累次极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语学科教育学某些客观规律及存在问题的揭示,提出教学论要为解答“什么样的学习是适当的”、“要培养什么的学习”之类的问题提供理论标准;教学论应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现的理论,是研究学生如何会学的理论。唯此,方能显现本学科的生命力和科学力量,体现时代发展对本学科理论的高层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与民生理念实现了完美的契合.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民生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回答了发展民生的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和民生目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找到了发展民生的动力源泉;党的建设理论指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力量;"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蕴含了为中华民族谋永福的博大民生情怀.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必须从邓小平理论中汲取思想养料,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级数理论的意义与功能,举例说明了级数理论的几个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类特殊的索赔分布.运用类比法及分布的失效函数.结果得到了该族分布的基本性质及判断方法.说明推广了有关分布族的理论,丰富了风险理论.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高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呈现出鲜明的人本价值取向,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牟宗三心性学以心体与性体的圆融诠释宋明儒学,开创了儒学研究的新范式。刘宗周的慎独学说,是从心体和性体两个方面凸现慎独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且在把握慎独与心性的关系时,从理论上把慎独与心体、性体融合在一起,兼重主观与客观。刘宗周在特殊历史境遇中阐发慎独学,旨在弥补王门后学之偏颇,纠正当时不正之风潮。同时,慎独也成为其一生践行之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有二,一是科学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两层任务,第一层阐明体系框架及内容,完成于党的十四大;第二层阐明理论的性质和地位,完成于党的十五大。二是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一)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内容;(二)补充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和原则;(三)创造性提出治国方略理论;(四)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五)制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领;(六)探索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物感说又称感物说,最初是一种自然审美理论,解释人在自然审美中发生心理反应的原因。天人合一论是它的哲学基础。大量感物抒情的文艺作品和人们对创作的经验总结为物感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材料和理论支持。物感说真正进入诗学理论始于《乐记》,成熟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物感说的形成作一次较为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从德育价值观入手,对建国以来的德育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传统德育价值观中"适应论"与"超越论"存在的片面之处与局限性,阐述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德育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即德育的"适应观"与"超越观"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形与神的关系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古代的形神之辩曾是异常尖锐和激烈,从鬼魂说与精气说的对立,经过神定说与形定说之争,到形尽神不灭说与形尽神尽神灭说的斗争达到了最高潮。而一直到今天,形神之辩从未停止过。在新的形势下,它又增添了新内空,赋予民新含义。今天,重提古老的形神之辩,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