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报道Fhhh的遗传稳定性,及其降解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过程中基因转录的研究结果。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测定结果是,Fhhh同时含有mnp(来自黄孢原毛平革真菌)、FL01(来自酿酒酵母真菌)和16SrDNA(来自土细菌)的3个亲株的基因DNA片断。表明Fhhh具有分子遗传稳定性。反转录-扩增(RT-PCR)的测定表明,Fhhh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降解PTA废水过程,在Mn^2 、Cu^2 、Zn^2 、Se^4 4种金属元素优化水平的条件下,mnp基因均可转录。研究结果为高效处理PTA废水,增添了分子遗传学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2.
降解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特化菌株性能测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将黄孢原毛平革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C)真核细胞与YZI土著细胞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构建而成Fhh融合子;再将Fhh与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99)真菌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构建而成Fhhh融合子。Fhh与Fhhh是跨真核原核两界细胞的两株融合子,对制霉菌素和链霉素同时存在抗性,孢子和菌丝形态均不同于PC菌。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菌Fhhh降解PTA废水性能与4因素水平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基因工程菌Fhhh及其亲株黄孢原毛平革真菌PC和土著细菌YZ1三菌株 ,在精对苯二甲酸 (purifiedterephthalicacid ,PTA)废水中的比降解率 ,受到pH、温度、总氮、总磷 4个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 ,每个菌株的比降解率与 4个因素之间 ,分别有局部优化值 .在局部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综合优化数学模型 ,计算出Fhhh和黄孢原毛平革真菌及土著细菌的最大比降解分别为 :0 .2 2 4、0 .16 7、0 .0 18h- 1 ;废水降解过程中能量的总变化分别为 :2 .33、1.4 2、0 .13J/ (g·h) ,均为正值 ,表明 3菌株降解PTA废水总过程是释放能量 ,可以连续进行 ,综合优化数学模型合理 .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处理废水的人工智能系统 ,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金属元素对跨界融合子Fhhh降解污染物过程中MnP水平调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跨界融合构建出的基因工程菌Fhhh在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 ,分泌的锰过氧化物酶(MnP)活力水平受到Mn2 +、Cu2 +、Zn2 +、Se4 +4种金属元素的调控 .研究结果表明 ,Fhhh及其亲株黄孢原毛平革菌 (PC)在降解污染物过程中 ,4种金属元素影响比降解率 (SDR)高低的排序均为Mn2 +>Cu2 +>Zn2 +>Se4 +;在食品废水中的 4种金属元水平素处于优化条件下 ,Fhhh分泌的MnP比活力为 :2 0 .52 90± 0 .0 530个单位 ,高于亲株PC菌的 13.2 755± 0 .0 34 5;在精对苯二甲酸 (PTA)溶液中的 4种金属元素处于自然水平时 ,Fhhh分泌的MnP比活力为 :6.560 5±0 .0 567个单位 ,高于亲株PC菌的 5.772 6± 0 .0 398.研究结果为Fhhh基因表达出高水平的MnP ,提高降解污染物的效率 ,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调控依据 .  相似文献   

5.
以白腐真菌的模式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降解效果及其最佳降解条件.研究表明,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相对于游离态菌体能产生较高活性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 P)和锰过氧化物酶(Mn P).DEP降解效果受固定化菌体接种量、p H值、温度和DEP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当p H为6,温度为35℃,DEP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加入8 g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时,DEP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达到94.6%.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愈创木酚与复合碳源共降解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酶的影响,同时探讨不同分子结构对酶催化机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添加愈创木酚及不同结构的碳源对该菌产酶有显著影响,高浓度的愈创木酚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愈创木酚2 mmol/L、葡萄糖2.5 g/L和糊精5 g/L,可以显著提高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综合产酶能力;黄孢原毛平革菌可以分泌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而且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纤维素筛选培养基中加入了黄孢原毛平革菌稻草固态发酵的浸提液,并用这种培养基直接从自然环境中筛选了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相容的菌株,在PDA和MEA平板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容性测试,选择出了生长稳定、可以与黄孢原毛平革菌较好共存的6株真菌.然后,对它们进行了固态发酵产酶的研究.对发酵体系中滤纸酶活(FPA)、木素过氧化物酶(L 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这种筛选出来的菌株组合可以部分增强酶的活性,完善体系中胞外酶的组成,其中编号为F05的菌效果最好,它在混合培养时,体系中的FPA和Lac都得到了加强,比单独培养F05和P.C.时的酶活分别提高了55.5%,24.1%和217%,146%.  相似文献   

8.
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研究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为32℃,最佳时间为24d.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稻草降解影响的营养成分中,苯甲醇最好,使稻草总量降低了0.107%,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提高了3.285%、0.304%,2.123%;依次为谷氨酸、缓冲液、吐温-80、发酵剂,最后是MnSO4.  相似文献   

9.
Linux平台下EST序列分析系统的构建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抑制削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获得一批黄孢原毛平革菌特异表达的SET序列,使用Phrap、EMBOSS、B1ast、GENSCAN、MZEF软件,基于Linux操作系统,构建EST序列分析系统,完成了从EST和基因组Blast数据库的构建,载体序列的去除,EST序列的分类和组装,EST序列在基因组上的定位,外显子和内含子的识别以及基因预测,并通过使用perl语言结合bioperl模块写的脚本程序使分析过程自动化,从而可以快速地对大批EST序列进行分析,为克隆相关基因及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功能基因组学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鼠李糖脂对两株木质素降解菌产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简青霉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对酶活性的影响与鼠李糖脂的浓度、投加形式、菌种及酶的种类有关.0.0065%的鼠李糖脂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黄孢原毛平革菌产LiP,MnP,简青霉产LiP,漆酶,0.013%的鼠李糖脂可以促进黄孢产LiP,简青霉产漆酶,但却明显抑制了另外两种酶的活性;鼠李糖脂可以使简青霉产MnP的高峰期提前,但不能提高酶活性.通过影响产酶能力,鼠李糖脂使两株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对照样.此外,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添加鼠李糖脂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精对苯二甲酸(PTA)石油化工废水中,添加氮、磷、Mn^ 2 3种因子,测定该3种添加因子对Fhhh菌株降解废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组试验中,TA3组降解CODcr的效率最高.是TA1组的25倍;MnP酶的活性水平最高,是TA1组的1.4倍研究结果为现场试验调控Fhhh菌株降解废水的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催化氧化预处理精对苯二甲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活性炭催化氧化预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投加量为16g/L,曝气2 h,最佳pH值为4,在此条件下对COD Cr的去除率大于60%,并且活性炭通过碱液再生可重复使用.另外,色谱分析的结果证明:在此过程中,对苯二甲酸、苯甲酸、甲基苯甲酸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对苯二甲酸被部分氧化成苯甲酸,使得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好.  相似文献   

13.
超声-臭氧法处理PTA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声、臭氧以及2种技术相结合的超声-臭氧方法处理对苯二甲酸(PTA)模拟废水,比较3种方法处理效果的差异,并讨论了臭氧流量、超声功率和模拟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臭氧处理组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率优于超声处理组和臭氧处理组.在40 h内超声-臭氧处理组的模拟废水COD由3 053.67 mg/L下降到73.24 mg/L,下降了97.60%,而超声处理组和臭氧处理组的模拟废水COD分别下降了93.30%和16.98%.臭氧流量、超声功率和模拟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反应体系的降解效果有显著的影响,提高超声功率和臭氧流量可以提高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沉降预处理过程中,对苯二甲酸(TA)悬浮颗粒的沉降模型是沉降装备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的技术基础.根据PTA废水中TA颗粒沉降的行为属性,在Stokes经典沉降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废水的参数计算、推演,获得了PTA废水静沉降模型:ut=0.537 4d2p (ρp -ρ)/μ.采用重力沉降法实际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的误差在9%以内.将模型应用于实际的重力沉降试验中,建立了水力流速工艺条件与固体分离度操作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提升PTA废水沉降预处理生产装置的分离效率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弱化H+-ATPase的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5)为出发菌株,以新霉素为选择 "压力",获得了弱化H+-ATPase变异菌株5M1、5M6和5B1。与出发菌株L5(对照)相比,各变异株的H+-ATPase活力分别下降51.3%、27.7%和34.3%。对变异株5M1、5M6和5B1的形态及其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变异株的细胞较菌株L5细长。L5的ATP含量为0.63×10-18mol/个,明显低于变异菌株;变异株5M6和5B1的ATP含量分别为1.18×10-18mol/个和1.38×10-18mol/个;变异株5M1的ATP含量最高,约为1.60×10-18mol/个。当各菌株在MRS培养基中37℃培养12h后,变异株表现出较高的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转化率,其中变异株5M6最高,为16.73%,变异株5M1和5B1谷氨酸转化率居中,分别为15.6%和15.4%,出发菌株L5的谷氨酸转化率最低,为13.91%。与出发菌株L5相比,变异株5M6、5M1和5B1的H+-ATPase活性下降导致其耐酸性和耐盐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7株处理印染废水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石狮锦尚和伍堡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对碱性孔雀绿染料脱色能力强的7株高效菌株(B1、B2、B3、B4、B5、B6、B7),并对7株细菌进行鉴定:B1菌株为库特氏菌属(Kurthia),B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B3菌株为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B4菌株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B5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obacter),B6菌株为氧化产碱菌属(Alealigenes),B7菌株为棒状菌属(Corynebacterium).  相似文献   

17.
对棕鞭藻(Ochromonas sp.)培养体系中的共栖细菌进行分离纯化,拟通过藻菌共生体系的建立提高微藻生物量积累能力,并探究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经16S rDNA基因测序比对,分离获得的5株微藻共栖细菌分别为Por-phyrobacter sp.、Hyphomonas sp.、Aquimonas sp.、Agrobacterium sp.和Hydrogenophaga sp..通过向微藻培养体系添加不同的共栖细菌以验证其对微藻生长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5株微藻共栖细菌中,Aquimonas sp.(水单胞菌)可显著促进棕鞭藻的生长,当藻菌比为1:3时,水单胞菌对微藻的促生效果最佳,共培养10 d后,体系中微藻干重达到最大值0.78 g/L.利用藻菌共生体系处理造纸废水8 d,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量(total nitrogen,TN)、总磷量(total phos-phorus,TP)、色度分别从154.13 mg/L、22.42 mg/L、4.90 mg/L、275降至37.5 mg/L、14.53 mg/L、0.48 mg/L、18,去除率分别为75.67%、35.19%、90.2%和93.45%;同时微藻干重可达1.073 g/L.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与芬顿法相当,可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3544—2008),同时可显著降低处理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吡啶为目标污染物, 考察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的 12 株高效吡啶降解菌对吡啶的降解性能和生物膜形成特性, 以期为在废水处理系统中构建降解型生物膜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 12株菌都具有较高的吡啶降解活性, 其中代表性菌株Pseudomonas sp. ZX01和Arthrobacter sp. ZX07降解吡啶的最适温度是35oC, 最适pH是7.0, 在初始吡啶浓度为100~2000 mg/L的范围内, 降解率均达到100%。不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明显, 胞外蛋白分泌量、胞外多糖分泌量和由鞭毛参与的游动能力与各株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白酒丢糟及酒醅中分离得到2株酵母菌YP2、YZ13,两株菌均能在pH 3.0条件下正常生长,经鉴定YP2为Candida属,与Candida pseudolambica(KM384061.1)相似度98%;YZ13为Pichia属,与Pichia kudriavzevii(LC014798.1)相似度100%.2株酵母(种子液体积比1∶1)应用于丢糟发酵中,接种量100 mL/kg,在鲜丢糟870 g/kg、麸皮100 g/kg、硫酸铵15 g/kg、生石灰15 g/kg,28 ℃混合固态发酵60 h,丢糟(干样)的真蛋白含量达172.30 g/kg,比发酵前丢糟(干样)提高了28.29%,丰富了丢糟饲料蛋白,为丢糟发酵和高效饲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