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古尔塔格金矿床氧化带矿物初步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化带分上、下两亚带,上亚带为矿床硫化物充分氧化、水解形成,主要为铁、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自然元素,碳酸盐,氯化物及硝酸盐;下亚带为硫化物氧化形成的硫酸溶液与中酸性火山岩围岩中的Na、K、Ca、Mg、Al等元素形成的各种硫酸盐。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部分矿物经化学分析,确定上亚带有自然金、针铁矿、钙锰矿、石英、方解石、石盐、氯铜矿、钾硝石、钠硝石、钙硝石等,下亚带有钠铁矶、磷锶铝矾、钠明矾石、白钠镁矾、羟铝铜铅矶、无水芒硝、斜钾铁矾、斜钠明矾、费羟铝矾、石膏、硬石膏等,其中钠明矶石、羟铝铜铅矶、斜钾铁矶、钙硝石、斜钠明矶、费羟铝矶属国内首次发现。氧化带有大量硫酸盐,为寻找硫化物矿床提供重要信息,氯铜矿广泛分布和自然金的发现揭示有可能找到金铜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2.
熊燚 《科技信息》2012,(9):388-388
本文对缅甸翡翠原生及次生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次生翡翠矿床分层性的原因作了简单探讨,认为这是由于地质环境和地层所处氧化或还原环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解释 ,认为库车褶皱冲断带具有分带组合的构造特点 ,即由南侧的滑脱褶皱和北侧的断展褶皱相互匹配 ,实例有喀桑托开背斜与吉迪克背斜、吐孜麻扎背斜与大宛齐背斜、亚克里克背斜与米斯坎塔格背斜以及东秋里塔格背斜与亚肯背斜等 .除了南北分带、上下分层和东西分段特征外 ,库车褶皱冲断带还具有构造分块特点 ,自西向东依次可分却勒、克拉、迪那和阳霞 4大区块 .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油气聚集主要与侧断坡相关背斜有关  相似文献   

4.
哈达图地区位于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中东部,为巴-赛-齐古河谷的一部分,在其砂体中发现大型铀矿床。本区氧化带的形成及空间展布有其明显的特征,其控矿作用亦具有独特性。以钻孔资料为依据,结合岩矿芯样品分析测试,对哈达图地区含矿砂体沉积空间展布、沉积相、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指出该地区赋矿层位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中层间氧化带受砂体垂向非均质性控制,垂向分带性明显,前锋线位于各亚层界面附近,氧化带在亚层内因砂体均质好,沿河谷延伸距离长,矿体受氧化带垂向前锋线控制呈似层状。铀成矿具长期多次性,且在氧化带持续发育;由于深部还原气体沿构造渗入引起氧化-还原过渡亚带酸碱度变化,是形成富铀矿体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成果对周边的赛罕塔拉、伊和乌素凹陷找矿具有较好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坑金银矿床中金和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矿体和银矿体.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包括原生矿石和次生氧化矿石.氧化矿石的矿物种类简单,主要是石英,其次是粘土矿物,少量的针铁矿、臭葱石,微量的磁铁矿、锆石、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物,偶见自然金.原生金矿石包括硅质金矿石、钙硅质金矿石、铝硅质金矿石三种类型,原生银矿石主要是硅质银矿石.原生金矿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其次是白铁矿和极少量毒砂和自然金,为一套浅成低温矿物组合.原生银矿矿石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银矿、辉银矿,次要矿物有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脆硫锑银矿、淡红银矿,是一套中深成中温的含银单硫化物和含银硫盐矿物组合.反映金、银矿床分属浅成低温和中深成中温热液交代成因的两次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金矿成矿在先,银矿成矿在后并叠加改造了金矿.  相似文献   

6.
母岩成分对残积红土形成及分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刚  廖义玲 《贵州科学》1994,12(3):33-39
本文运用地质成因观点,通过对比碳酸盐岩、花岗岩、玄武岩三种不同母岩残积红土的地质削面和分带特征,分析母岩对红土形成及分带的影响,认为可溶性岩石形成红土的过程不同于非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红土剖面完全不同于其它红土剖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母岩的溶蚀性。本文还提出碳酸盐岩红土属溶蚀残积的成因观点,并建议按母岩成分划分残积红土亚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岩心、露头剖面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等分析,系统归纳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优质储层的特征,其具有粗粒、高石英、低杂基、低软岩屑、低长石含量等"一粗一高三低"的特征,孔隙类型为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具有良好的储集性.研究认为山2段储层储集性优劣受控于物源分异、沉积体系演化及烃类早期充注.物源分异控制石英砂岩东西分带;沉积体系演化反过来控制优质储层发育;同时,烃类早期充注抑制了石英的次生加大,使大量原生孔隙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8.
塘巴拉铅锌矿位于西伯利亚古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克兰晚古生代火山弧东部的麦兹火山-沉积盆地之中。,产于下泥盆系下统康布铁堡组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矿体地表沉积硫化物铁帽,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火山碎屑喷流沉积改造型。该文分析了矿区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该矿区的成矿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硫化矿床氧化矿石中次生矿物的研究不仅具有矿物学方面的意义,而且为确定原生矿石的找矿标志,确定原生矿石的性质,以及制定选矿方法和提取有用组分的技术问题,都提供必要的资料。1957年夏季笔者去湖南新化锡矿山时,曾注意到氧化矿石问题。鑑于氧化矿石中次生矿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超压异常与次生孔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东濮凹陷深层超压异常的形成原因和对储层的影响。方法利用实际资料,发现异常高压纵、横向分布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其成因和对储层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超压异常的形成与不均衡压实、孔隙流体增加、孔隙体积减小有关;超压异常控制成岩作用环境及孔隙的纵向演化,主要表现在高次生孔隙的发育和孔隙的分带性;次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微裂缝形成、生烃酸性环境溶蚀作用、热液循环溶蚀作用、热液交代作用和原生孔隙保存作用的影响。结论在异常超压控制下,东濮凹陷深层形成了次生孔隙发育带为主、次生孔隙递减带和致密带为辅的次生孔隙分布格局,次生孔隙带的广泛发育对扩大东濮凹陷深层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混合嗜酸菌对云南某碳质卡林型金矿进行了细菌氧化和氰化浸出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直接氰化金的回收率非常低,即使采用碳浆浸出的氰化方法,金的回收率只有129%.细菌氧化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硫化物包裹金的问题,大幅度提高金的浸出率,同时利用活性碳的竞争吸附,可以有效地解决碳质物的“劫金”作用,进一步提高金的回收率.通过细菌氧化-碳浆氰化联合处理工艺,金的回收率达到8239%,同时氰化钠的用量降低4968%,因此细菌氧化-碳浆氰化浸出工艺是处理碳质卡林型金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胶东一个新发现金矿床--辉寨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胶东地区新发现的辉寨金矿床,依据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成矿热液组分、成矿温度、氢氧同位素、Rb-Sr等时线数据等,该矿床为产于黄铁绢英岩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由此扩大了该区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河南栾川中鱼库硫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矽卡岩型硫锌多金属矿床,为进一步探讨其成矿机制,本文以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观察、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矿床成矿阶段可细分为早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该矿床矽卡岩为交代成因的钙矽卡岩,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辉石以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为主,帘石主要为绿帘石,角闪石为钙角闪石,绿泥石为铁镁绿泥石。石榴子石、辉石端元组分特征显示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酸性到碱性、从还原到氧化的转变。随着流体演变,从退化蚀变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成岩成矿环境逐渐从氧化环境过渡到还原环境。石英-硫化物阶段是成矿主阶段,在此阶段金属硫化物大量富集和沉淀。  相似文献   

14.
选取巴迪矿区北部异常(Y-1异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生晕元素地球化学的化验数据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处理,并采用最短(邻近)分类准则(nearest neighbor)及皮尔森相关系数,生成聚类分析谱系图,进而探讨各元素间的共生组合关系及空间分布规律,得出巴迪北段异常带异常强度、规模、均匀程度均较低,异常浓度分带不明显,该异常属于非致矿异常.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镇源金矿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水化学类型.金的存在形式及淀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金的矿化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岩金的分布受四个成矿亚带控制,分布上呈现九个矿化集中区。大地构造环境、富金地层和岩相、岩浆活动和表生富集作用是金的主要控矿因素。根据已知的矿化信息和区域成矿条件,提出了六个金成矿远景区,其中三个为最有望地区。  相似文献   

17.
西天山阿希金矿浊沸石化与古地热成矿流体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野外考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X射线物相分析和矿物红外光谱等研究,确定了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普遍存在;根据浊沸石化发生的规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确定浊沸石化主要见于矿体的上部和外围,发育在地热流体系统的边缘和演化晚期,可作为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标志之一。导致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流体性质与热泉型金矿成矿流体和现代地热田类似,流体作用发生在石炭纪,证明西天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形成和保存环境,因此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 ,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 ,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而晶形完整和晶粒较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 ,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 ,含有显微 -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 ,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 ,即沉积 -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 ,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