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迷     
<正>我叫常宇佳,长着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头发,还有一双大眼睛。我有许多爱好,比如读书、唱歌、画画、写字等,最喜欢的是读书。我的书柜里摆了许多我爱读的书,像《十万个为什么》《唐诗三百首》《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漫画成语》等,这些书都曾陪我度过美好时光。除了自己买书,  相似文献   

2.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但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本就有篇课文叫《煮书》。课文是通过爷爷给“我”讲解如何读书,如何品味书中乐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而我的理解就是把书读懂、读透。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的文学梦中,想出版的书并非诗集,因为从少年开始读书与诗没有任何缘份,读的较多的是小说,喜欢的是散文,而鬼使神差般写的最多的是诗,结果第一个落蒂的果实便是《雪太阳》。《雪太阳》所收的诗,在时间上跨越了十年,即1983年至1992年。这十年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少儿科技》2011,(9):27-27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窗边的小豆豆》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笑声和感动,还为现代教育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是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长见识。读了《揠苗助长》,我明白做事不可以违反自然规律;读了《血凝红叶》,我敬佩革命先烈赵一曼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读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感受到苏轼与众不同的情怀……读书促思考。读书能让我静静思考,视野变得开阔。我成为一支笔,在生活的书本上记录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给了我们新的理念去审视阅读教学。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更应是读书过程的两个层面——读懂、会懂的深层发展,阅读教学该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这是我校校本教研致力倡导探究的课题。为此,我在教学中,重视探求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此为突破点实现从读学写,读写同步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学会给文章取标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题目—第一组:《夏天在倒塌》、《平安夜里的电话》、《2005年的勿忘我》这些题目都提到了时间。文章以时拟题,就必须要以题中的时间及其限制成分为写作对象,否则就会离题。例如《倒霉的一天》,就应该围绕着这一天的生活、经历去写。第二组:《新宿的海》、《那一夜我们在布达佩斯》、《十二楼的幻想》这些题目都提到了地点。这就是以地拟题。第三组:《木民爸爸的回忆录》、《男生熊小雄和女生蒙小萌》、《窗边的小豆豆》这就是以人拟题了。文章必须以标题中的人物为写作对象。第四组:《阿富汗人哈敏妻…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同志上个世纪50年代末访问东德时曾对笔者说过:读书要抓住重点。一本五六百页厚的大部头书,如果把它的中心思想压缩写出来,也不过是一页半纸的篇幅。读了施密特新著《未来列强》,颇感这是一部本可以写成厚五六百页大部头书的浓缩本。该书中文版只有十万字左右,但高屋建瓴  相似文献   

9.
正习爷爷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暑假里,我认真地读了一本习爷爷读过的书——《论语诠解》。《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讲了很多人们做事和学习应该有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方面,《论语诠解》教给我很多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经常温习学过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要做到读书为本,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既是学生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教师最主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读就像石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反复阅读小说《窗边的小豆豆》第十章《尾巴》,根据小说中主人公一小豆豆的所见所闻,反省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是否也应该像小林宗作校长以及巴学园的老师们一样这么做,如此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以,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要提倡师生关系应该平等和谐,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奋斗。在读书问题上,他也有着鲜明的主张。应该选什么样的书来读?陶行知在1932年写了一篇《怎样选书》的文章,给一本书的好坏,拟定了三条判断的标准:(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干了一个动作  相似文献   

13.
<正>我喜欢读杨红樱的书,因为她的书语言幽默,写出了儿童的心声,还蕴含了许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和姐姐再次来到新华书店"蹭读"。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蹭读"者,我对在书店里"蹭读"的好与不好心知肚明。"蹭读"的好处不言自明,我可以免费读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当然,前提是我要爱护书,不能损坏它。"蹭读"也有不好  相似文献   

14.
读后感是人们在读书看报之后有所感而写的文章。它属于议论文,但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写作时,如何化难为易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几面突破难点。首先,逐层分析。抓住感触点,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写读后感,必须读通读懂读透所提供材料(下称原材料),进而生感。读是基础,没有读便无所谓感。外国有位教育家曾说:“书籍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哑口无言的,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而不会从字母中吸取活思想的人,也是哑口无言的。”因此。一定要善于领会提供材料的内容,把握其要点。有一个叫《小马过河》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①小马要过…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间,杯冠夫先生偶然遇到我,说他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要编一套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约我写一部书稿《红楼梦与清代佛教》。佛学不可说,红学不可惹,这两者都是不可轻易去碰的。我何尝不知道这一点。由于林先生的限期交卷,我算是于1995年如期完成了这部书稿。在写作过程中,逼使我系统地思考了一些问题,重新温习了一些材料,真可说长了一番长识,搁笔之余,仍不免有所感有所思。我会和《红楼梦》沾边,说起来这因缘是微妙的。我在十多岁时已读过《红楼梦》,所读的是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通行本,即胡适所称的程乙本…  相似文献   

16.
耿序  陈树文 《科技资讯》2013,(6):233-233
读书的名言有很多,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现实是,书越来越多,可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本文从"图书馆现象"引发关于读书的思考,集合阅读《毛泽东传》,回顾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读书历程,点出读书对于现代青年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旨在鼓励现代青年人多读书,读好书,进而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科学导报》发表赵元的《列宁的边角批注学习法》一文值得一读,现摘登如后,供小朋友学习参考。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列宁是博览群书的革命家,不论是和平时期,还是在被监禁和流放的时期,他从未间断读书学习,并独创了一套边角批注学习法。边角批注,就是一边读书一边在书的边角空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读又是写的基础。读书是吸收过程,作文是表达过程;只有吸收得多,才能表达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目前,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读文章,抓不住要点,读一本书,抓不住要领,读报纸,抓不住要闻。有时,我们在阅读课上看到学生读书时很紧张,很吃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坐在窗边,静静地打开书,再次品读《全神贯注》。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做一件事一定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讲的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故事: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结果却因忘我地工作差点把客人锁在工作室里。茨威格没有生气,而是认为那天下午在罗丹工作室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少做题目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然而,小学生读书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在校学生每天平均仅阅读290多字,仅写50多字。如此微弱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要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注重跨学剥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