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空调房间上侧送风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送风口风速对房间工作区风速及温度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先按房间只布置一个送风口,来确定满足射流轴心速度和温度衰减的送风射流自由度,再确定房间的进风口个数和送风口直径等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据有限空间紊流射流理论,提出了先假设空调房间只设置一个大风口,确定送风速度和送风射流自由度,然后确定实际所需送风口个数和送风口直径的计算方法.图2,表1,参3.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过试验验证合理性的数值计算方法,使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碰撞射流通风房间与置换通风房间中人体附近的气流状况,并比较了人体附近的新风可及性.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受浮力控制的程度不同导致两种通风方式房间内人体附近新风可及性差异;送风初期,碰撞射流通风房间人员附近新鲜空气分布比置换通风房间均匀但可及性略小;在置换通风房间中,人体表面至送风口的距离和与送风方向的关系会影响送风初期的新风可及性.  相似文献   

4.
低温送风射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空调房间低温送风的射流特性进行了模拟 ,得到了空调房间的速度场和温度场 ,并计算了相同冷负荷条件下 ,采用不同的送风温度来满足空调负荷要求时房间的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ADPI) ,为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5.
当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用于热风供暖时,热风输运距离直接影响末端设计和供暖能量利用率.该距离与送风速度、送风温差及送风口高度因素有关.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得到了热风输运距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可知,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是影响热风输运距离的主要因素,而送风口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送风口角度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能耗,应用雷诺数相似理论,对竖井送排式通风送风口与隧道轴向夹角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不同送风口角度时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送风口角度对送风动力的影响随送风段隧道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当隧道设计风速为6~8 m/s时,送风口与隧道轴向夹角宜取5°~6°.  相似文献   

7.
碰撞射流通风是目前新兴的一种通风方式,不同的送风口高度和送风参数都会对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产生影响,而通风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供热效果的好坏.本论述通过分析不同送风口高度、不同送风速度以及不同送风温差三个因素对供热效果视角下的碰撞射流通风系统产生的影响,为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的设计研究奠定理论依据,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玻璃窗位置不同时对供暖房间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玻璃窗设在屋顶还是侧墙上,其附近气流速度值都明显大于无玻璃窗区域.当玻璃窗设在屋顶时,送风气流在整个房间混合流动,房间温度分布均匀,降低送风口高度对室内温度分布和能量利用系数无影响.玻璃窗在侧墙时,沿玻璃冷表面下沉的冷空气使室内温度分布出现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送风口高度越高,上下部区域温差越大,适当降低送风口高度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且热风供暖的能量在房间下部区域的利用率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建立三峡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标准机组段分层空调的试验模型。在确保分层效果的基础上,对该模型冬季供暖工况进行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实测,就2种不同的送风口型式及同一送风口型式3种不同送风方式对模型工作区空气分布特性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在试验条件下确定出了最佳的送风口型式及送风方式;同时,在送风口型式及送风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送风温度以观测其对工作区温度场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分层空调模型试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数据,亦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这4种送风方式的特点,利用试验方法实测了这4种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气流速度和CO2质量浓度分布,讨论了室内热环境特点的异同,对比分析了4种送风方式下室内热舒适性、污染物分布特征,并对送风能量利用情况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壁挂式空调的非定常送风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以某小型多人办公室为研究对象进行送风射流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针对送风模式,考虑了定常流水平送风、方波水平送风、三角波水平送风和正弦波脉动+扫掠送风4种模式,并对比了人员活动区域的温度及风速的均匀性与降温速率,以及冷气射流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方波和三角波的非定常水平送风模式与定常水平送风模式相比,可在人员区域形成更均匀的温度场和更低的平均风速,从而改善热舒适性。但是三角波和正弦波送风会导致冷气在出风口堆积,甚至吸入回风口,导致整体降温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模糊评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板送风空调房间为对象,通过大量调查与人体热舒适实验,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了4个室内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于热感7级别的隶属函数,并建立了相应的热舒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较好地反映室内人员的热感觉及定量给出室内环境的预测平均反应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工位送风是一种将新风直接送到工作岗位的送风方式,与传统空调相比,工位送风大幅提高了送风有效性.为分析办公室内适宜采用的工位送风口形式,建立了办公室内应用工位送风系统的物理模型,对采用不同形式工位送风口送风时的办公室内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办公室内温度、速度、PMV和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孔径为3 mm的孔板送风口时形成的气流分布效果优于其他风口形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保温壁面上安装电热膜的方法,建立了空调模拟环境实验室,用于空调器制冷工况下的模拟环境研究.通过改变电热膜的加热功率,改变模拟房间的负荷大小.挂壁式空调器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平送风、斜送风及下送风情况下,空调器出风断面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速和较低空气温度的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15.
碰撞射流通风气流以较高速度将热风直接输送到房间下部空间,避免了常规供暖时热空气难以到达人员空间的缺点.以大面积侧窗的高大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碰撞射流用于高大空间供暖时的热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沿冷表面下沉的冷空气对热射流的运动轨迹有明显影响,但直接到达地面的热射流仍能够克服冷空气的不利作用,消除大空间供暖房间下部温度偏低的缺点.同时研究也表明,碰撞射流热风供暖房间中脚踝部吹风感超出人体舒适范围的风险很大,需要以减小吹风感为目标对送风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侧墙上置风口置换通风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侧墙上置风口置换通风方式,测试了房间非等温送风射流发展的速度场和室内空间的温度场,利用送风射流无因次速度变化曲线,分析了组合射流发展规律及其对通风效率的影响,基于送风速度与热源强度双因素,阐明了耦合作用对通风效率的影响,并指出了风口结构对通风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地板送风静压层内气流的数值模拟与送风特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地板送风静压层的空气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典型的实验来验证计算结果.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说明对于地板送风静压层内空气流动的CFD模拟,采用0 1 m的网格划分间距、标准k ε湍流模型是合理的.实验和计算结果一致表明,对于高度为170 mm的地板送风静压层,地板送风口的速度和送风量分布受到入口射流的影响,处于不同位置的地板送风口,其速度分布不同,有的均匀,有的速度值相差10倍.由数值模拟的地板送风静压层内空气流动特征,可展示和分析地板送风静压层的以上送风特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IJV)与不同送风口位置的混合通风(MV)的供暖特性.结果表明:IJV房间的温度分布均匀,其热风在室内的混合程度与供暖能量利用率明显大于MV,且MV的送风口位置越高,IJV的节能优势越明显;IJV的人员吹风感风险大于MV,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虽然MV送风口位置越高,吹风感就越小,但这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因此在对人体吹风感无特殊限制,且MV送风口位置不宜过低的高大空间中,使用IJV可以同时实现节能与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将BCD-190W型间冷式冰箱冷冻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实验的方法并应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系统对冰箱冷冻室内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相似理论为指导建立了间冷式冰箱冷冻室物理模型,采用块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了网格划分.选择风扇出口平面作为计算区域入口边界,应用RNG κ-ε模型建立了冷冻室内空气流动的三维紊流数学模型,用SIMPLEC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顶层间室送风射流有利于阻隔环境传入的热量;中间层左右对称的送风口中心流速的差别约为28%,将造成间室内温度分布严重不均匀;底层送风口存在明显的射流短路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送风温度对置换通风房间速度场及污染物浓度影响的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运用两方程湍流模型模拟不同送风温度下的房间流场。结果表明,在送风压力和其他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送风温度的降低,参考线上的速度值增大,污染物浓度减小。模拟结果对工程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