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旱作业农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经验出发,说明旱作农业的实施重点是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指出只有使传统的旱作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重视机械的组装配套投入,才能使旱作农业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定西科技》2006,(3):F0002-F0002
8月24日,省科技厅星火办主任张建韬一行来定西检查由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与安定区畜牧局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项目《旱作高效设施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自2005年实施以来,科技人员立足园区现状.紧紧围绕提高设施农业效益这个核心问题.因地制宜.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突出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使园区旱作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以农业机械替代人畜力在旱作农业区域内进行深耕耙耱、秸杆还田、机播、机收和镇压等项机械作业,使农田土壤疏松、活土层增厚,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最终目的改造中低产田的单产和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旱地农业生产在山西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要振兴旱作农业,就必须使传统旱作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搞机械化旱作农业。并针对当前我省机械化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技术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发展旱作业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观点,并指出:旱作农业是物质能量的再创造,没有一定量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大的产出。  相似文献   

6.
旱作节水农业是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资源极度匮乏的贫困县,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会宁县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会宁县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促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黑龙港地区干旱缺水与隐患深重的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了实行旱作农业和节水型农业途径。发展旱作农业主要措施是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调整作物布局。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主要措施是试验推广节水型灌溉制度和先进的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秋季深松整地的作用,说明该技术是旱作农业区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旱作农业,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下。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来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雨养农业。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气候类型,干旱多灾、生态脆弱、自然条件严酷,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去年以来,笔者就通渭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突破传统农业的羁绊、走旱作农业的发展路子,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降水利用率是现阶段会宁县农业发展的关键李明达(兰州农业学校作栽教研室730020)会宁县地处我省中部干旱区。全县总耕地面积313.13万亩,其中,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占94.8%,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该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高,水土流失严重,作物水分...  相似文献   

11.
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种植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多商 《甘肃科技》2005,21(6):171-172
地膜玉米双垄沟是在地膜玉米穴播基础上改进的又一新型种植技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较常规地膜穴播抗旱性明显增强,增产效益十分显著。因此,该项技术在旱作农业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把这一种植技术作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变穷困面貌的一项有效措施来抓。以促进旱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久然 《科技潮》2005,(5):13-13
北京市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及近年来年降水量的减少,水资源紧缺越来越严峻。农业节水是永恒的主题。从节水角度规划北京的农业,应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是发展设施灌溉农业,采取像以色列园艺式的高新技术节水灌溉,如滴灌、渗灌等,但因投入较大,面积不可能太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的粮田,约300万亩,均应实行彻底的雨养旱作农业,即通过抗旱作物、抗旱品种及配套的旱作农业技术,实现不需灌溉完全利用自然降水来进行农业生产。而玉米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符合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山西水资源的分析,阐述了水利工程节水、旱作农业节水及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定西市引智办组织实施了“旱作农业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培训”项目。该项目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定西市引智办组织了12个单位的工作人员15人.于2007年8月24日至9月13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我作为随行翻译,对澳大利亚的农业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水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山西省农业生产的实际,全面分析了机械化旱作农业增加产量的技术机理。并提出了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旱作物农业取得的主要进展:长期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梯田建设,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梯田建设标准不断提高,越来越方便于机械化大片农田生产;以合理施肥与多种耕作措施相结合的集成技术体系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进入21世纪以来,以沟垄地膜覆盖为主体的作物栽培与耕作体系获得大面积推广。在半干旱及其偏旱地区,相较于过去的作物系统,土地生产力几乎成倍增加。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在地膜覆盖栽培下,产量增幅远大于其他作物,为粮草畜经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旱作农业生态化主要内容和目标:面对新时期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创新旱作农业生态化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优质特色旱作农业发展,探索生态重建由被动向主动的方式转变,实现区域生态优良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旱作,节水农业的新观念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作、节水农业的新观念和技术NewIdeasandTechnologyofDrylandFarmingandWater-SavingAgriculture¥//程序(农业部科技与质量标准司,教授北京100026)翻开中国地图,年降水400毫米等雨线─...  相似文献   

18.
发展半旱地农业,促进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业用水管理采取的是分离做法,要不就是旱地农业,要不就是灌溉农业,实际上它们是互通的,应当把旱地和灌溉地看作是一个连续系统,它们都应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为基础,都用单位水量形成多少产量来评价,因而在两者之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就为推行农业节水扩展了更大空间,而能否发展第三种农业用水类型——半旱地农业的问题也由此提出.可以将半旱地农业理解为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补充少量灌溉水的农业.其目标可归结为:在缺水灌区保持农田高产的同时,做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在旱作山区通过雨水集流等措施对部分农田实施少量补充供水,以达到显著增产.推行半旱地农业首先是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压力,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本身的需求.2008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水大会公报中指出:农业用水占到全球供水量的2/3强,今天的水浇地明天将会怎样,至今没有答案.不过一些专家认为,未来将逐步做到以土壤水资源替代灌溉用水,农业中用更少量的灌溉水正在变得可以实现.我国研究者曾提出对水稻、小麦等作物实行半旱作栽培的主张,近年又多次出现"灌溉农业和旱作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应淡化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人为划分"的呼声.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技》2008,24(18)
本刊讯9月14至15日,甘肃省科技厅与省农牧厅共同组织召开了由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现场观摩及旱作农业学术研讨会,旨在进一步研究探讨相关旱作农业技术机理,在我国北方旱作区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由甘肃省多机构农  相似文献   

20.
许焕岗 《科技潮》2004,(10):44-45
今年6月,我随团到南非和埃及考察旱作农业和绿色食品,在参观访问中,有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值得思考,至今还常常出现在我记忆的屏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