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国杰 《甘肃科技》2005,21(8):14-15
旱作农业是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从事的农业生产。甘肃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作好旱地农业的“文章”,对加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花大力气开发旱区农业的生产潜力,提高其产量和产值。本文结合旱作农业的特点和长期从事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的经验,就旱作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控制土壤蒸发和植物的无效散发为目的,提出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利用地中蒸渗仪的实验资料分析了各种覆盖种植方法的节水效益,证实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旱作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主要是由深耕蓄水、覆盖保墒、培肥土壤、化学抗旱等技术组成。本文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围绕这四个方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研究旱作业农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经验出发,说明旱作农业的实施重点是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指出只有使传统的旱作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重视机械的组装配套投入,才能使旱作农业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旱作土壤养分含量与供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土壤与灌溉土壤综合考察、矿化培养实验与土壤、雨水分析,表明旱作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低于灌溉土壤,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均属低水平,速效钾含量较高。旱作土壤可为作物利用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化、大气沉降和肥料投入。  相似文献   

6.
《定西科技》2006,(3):F0002-F0002
8月24日,省科技厅星火办主任张建韬一行来定西检查由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与安定区畜牧局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项目《旱作高效设施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自2005年实施以来,科技人员立足园区现状.紧紧围绕提高设施农业效益这个核心问题.因地制宜.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突出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使园区旱作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旱地农业生产在山西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要振兴旱作农业,就必须使传统旱作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搞机械化旱作农业。并针对当前我省机械化旱作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土地类型复杂,土壤类型众多,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十年九旱与十田九旱的客观条件限制,导致我市粮食生产必须坚持以旱作农业为主、以秋粮为主、以杂粮为主。杂粮区本来就不是粮食生产优势区,但如何保证当地农民习惯性基本食口粮食,进而达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又称土壤保水剂、高吸水剂、保湿剂、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吸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超高吸水保水能力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能调节土壤水肥综合功能,保持和提高水分、养分有效性,广泛受到国内外农业专家高度重视。 我国保水剂研制始于80年代初,目前大部分产品已具一定规模。“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全国示范推广达1100多万亩。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水肥条件下,使用保水剂可明显增加作物产量,增产幅度达10%-30%,节水节肥5%-20%;在花卉等经济作物上,使用保水剂可明显延长浇水时间(3—7天),花蕾大,持续时间长,经济效益高。在旱农试验区开展的不同保水剂使用量对春玉米保水、保苗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保水剂对保蓄雨水效果较好,尤其促使了生长后期根区土壤水分的补充和提高,增产幅度达20%,果树定植使用保水剂的枝干粗壮,第三年测得使用保水剂果树茎周长较对照增加3.7厘米,并提前一年挂果。 现在我国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中西部开发战略,农业重点推广旱作节水技术,而抗旱保水技术是其重要内容。高能抗旱保水剂,是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开发的新技术产品。专家认为,此类产品极有可能成为继农药、化肥、农膜之后的第四大农用化学生产材料,其在农业应用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耕作管理措施实施后,中国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内外已发表的55篇研究论文,通过Meta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与传统耕作相比较而言,免耕、深耕、少耕和浅耕措施对土壤呼吸、温度、水分、有机碳、碳氮比、容重、微生物数量和农作物产量影响显著。免耕和深耕条件下土壤呼吸分别减少了8.22%(P<0.05)和2.25%(P>0.05),少耕和浅耕条件下土壤呼吸分别增加了7.86%和4.67%,但没有达到统计水平(P>0.05)。农业耕作管理措施实施后,土壤呼吸的改变量与土壤温度、水分、碳氮比、容重、有机碳、微生物数量和农作物产量的改变量密切相关,且对农田土壤呼吸的贡献呈现出土壤理化性质(47%~96%)>土壤微环境因素(4%~19%)>生物因素(4%~13%)的趋势。结论 在中国旱作农田生态系统中,耕作管理措施实施后,农田土壤呼吸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土壤碳氮比和土壤容重)的驱动,从固碳减排的角度而言,应该在中国旱作农田大力推广免耕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技术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发展旱作业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观点,并指出:旱作农业是物质能量的再创造,没有一定量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大的产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鄂东南的主要土壤类型、地域分布、成土特点及土壤性状、农业利用状况入手,具体评价土壤生产力及潜力发挥程度,并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肥沃、无污染的土壤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础,科学的合理的施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土壤肥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本文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下的土壤肥料存在的土壤质量降低、土壤质量降低、农药农膜使用不规范、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从建立污染防治体系、化肥和农药的科学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施及农膜回收机制等提出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汉平原共有中、低产田76.4万hm2,占区域人为土面积的40.6%、湖北省人为土面积的20.2%,是湖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随机选取江汉平原三湖农场11个土壤剖面,野外进行了硬度、地下水位测量及土壤分层采样,并对各层土样进行了含水量、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特性的室内分析.结果显示, 4个剖面土壤利用方式完全与土壤剖面的物理属性相悖,其它7个剖面中有3个需要在某一方面进行改良方适于旱作;部分剖面存在着地下水位低、排水不良等问题.改变耕作方式、加强土壤排水能力和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生产能力的首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黑龙港地区干旱缺水与隐患深重的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了实行旱作农业和节水型农业途径。发展旱作农业主要措施是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调整作物布局。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主要措施是试验推广节水型灌溉制度和先进的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临沧地区高稳农田建设和以工以粮代赈土壤肥力定点监测土样化验分析,全区耕作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锌、硼普遍缺少,极少部分缺有效锰,而绝大部分有效铜和有效铁的含量较高,有效钼的含量较低,因而应加强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了解,并增施所缺元素肥料,对改良土壤,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旱作节水农业是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资源极度匮乏的贫困县,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会宁县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会宁县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促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山西水资源的分析,阐述了水利工程节水、旱作农业节水及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壤微藻改良贫瘠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自然条件下肥沃土壤中的微藻接种到贫瘠土壤中,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显示:黑暗条件下的微藻在30d内进入休眠状态或死亡;在光照条件下,微藻的数量在第30d以后迅速增殖,随着藻类的生长,土壤pH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且藻类数量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至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微藻能改善贫瘠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上述结果可为藻类用于农业生产和沙漠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土壤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土壤信息是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内,探讨了土壤信息系统的开发思想与开发方法。以三层体系结构形式构建了重庆市土壤信息系统,为农业专家系统提供支撑条件。采用面向目标的设计方法和逐步揭示技术设计了简洁明快的用户界面,可方便的提取土壤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其模块化结构便于维护、更新和扩充。系统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