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目标锁定于清代词坛,以清人选录、校勘吴文英词的成果为对象,建立《梦窗词》的接受历程与清学演变的联系,为《梦窗词》在中国词坛的接受历程找寻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七宝楼台”是人们对梦窗词的流行看法。而清末词学大家况周颐却从其炫目的形式美之外,看到梦窗词具有的内在“魄力”,并从“重、拙、大”的词学思想出发,肯定了梦窗词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七宝楼台”是人们对梦窗词的流行看法。而清末词学大家况周颐却从其炫目的形式美之外,看到梦窗词具有的内在“魄力”,并从“重、拙、大”的词学思想出发,肯定了梦窗词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梦窗词中的字句多有出处,为更好的解读梦窗词及其词的沉郁风格的形成,找出杜甫诗影响梦窗词的原因,有助于大家更透彻地了解梦窗词。  相似文献   

5.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上颇具争议的词人之一,历来词评家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为人们所公认,便是梦窗的词作充分吸收了前代文人,尤其是长吉、义山和清真的艺术成就,注重炼语造字、用典繁密、结构曲折,想象丰富,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宋代婉约词的最后一枝奇葩,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6.
吴文英是南宋后期重要词人 ,其《梦窗词》幽邃丽密 ,号称“七宝楼台”,索解之难 ,这已为大家所公认。许多论者对此已作出过艰辛的探索 ,本文则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分析了其词在语言、结构、创作视角上的陌生表现手法 ,为进一步解读其词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提供了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有大量的写梦词,全面生动地记录了他最真实最稳秘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稼轩梦词的思想内容,这对我们认识作者其人和他的文学成就及他所处时代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玄作为遍注群经的经学大师,在校勘学上有突出贡献。他的校勘内容主要有校异文、校错简和校误字、脱字、衍文等,其所遵循的校勘原则是杂糅古今文经,以古文经为宗,兼采今文经。他广罗众本,博采兼纳,择善而从,精注精校,已经较全面地运用了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虽然,郑玄在校勘上也有一些错误,但他在我国古代校勘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相似文献   

9.
《乐府指迷》是南宋末季沈义父撰写的一本词学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雅词创作而言,其主旨是为雅词创作制作艺术规范。而何谓雅词,在沈义父看来则不仅是词的旨意之雅,还包括下字用语的文雅。在其理论来源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吴文英的梦窗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两者之间又以清真词为主。  相似文献   

10.
苏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仅是中国古代以悼亡入词的第一首,而且是一篇梦词。词题记中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小序作注,证明这是一篇真实录梦的词。词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1)梦中回乡、(2)梦中相见、(3)梦后感想。本文试用弗洛伊德《释梦》中关于梦的解析,梦的改装与梦的材料来源等基本理论来说明苏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这个梦是如何运作的等问题。“本文将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间、地点,作者政治、经济与家庭生活的状况,作者的身份、交友情形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苏武此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深受道家学说影响,其多种著述都对庄子形象有过塑造和阐释。通过探究林语堂作品中有关庄子的论述,可以分析其笔下庄子形象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特征,进而把握其建构庄子形象的审美趋向及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刘三姐的家乡,也是壮族人民集中的聚居地,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创造出了优秀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不仅具有娱乐消遣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本文从分析壮族民歌入手来挖掘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探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在保护传承民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时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庄子>内篇中,实际上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情".联系庄子的时代背景,追随庄子的哲思理路,可以澄清种种对庄子之"情"理解的偏见,对庄子之"情"作出全面而合理的阐释.其文中的"情"字既有"情况"义,又有"情感"义.而庄子的情感世界,包含有一般的情绪、感情("天情"),经过理解的本真之情("理情")和对世界整全、生命本体的情怀("至情")三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4.
论《庄子》文本的纵向结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作者总是将某种哲理、旨意寄寓在特定的形象、故事之中,而这特定的形象、故事又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描叙出来,这就由表及里自然地形成了"言"(话语)、"象"(形象)、"意"(意蕴)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庄子>文本极为典型、极富诗性、极具魅力的"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沾溉后人,非一代也。关于他的生平,却极少资料。即便他的思想,也是人言各殊,尤其近代之后的以西解庄,更是增添了许多迷惑。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采取了很多实地调查,采集民间传说,广征文献,对于庄子生平的研究有新的进展,所作结论,大皆平实之言。对庄子思想的言说,也颇见功力,虽有一些隔膜之处,但亦难得了。  相似文献   

16.
麽文化是指壮族及其先民自古至今传承的民间麽教信仰文化。本文以田野考察和理论探讨相结合,从壮族各地民间、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三个层面,对壮族麽教文化在当代壮族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变化发展趋势、学术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的《容斋随笔》新整理本,由孔凡礼先生负责校点,可以认为是目前《容斋随笔》最佳的整理本。然而其中也难免出现一些疏误,经校读后发现,包括校勘、标点、排印等在内,计有25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整理与建设是一个互相影响的科学体系,对图书、期刊、报纸文献的整理涉及到图书馆文献建设的方方面面.科学的整理与利用将会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庄子人生哲学的特质和品位是独特的,它不是现实功利的人生现,也不是彼岸救赎的人生观,而是艺术化的人生观,也可谓之为审美的人生观或人生的艺术化。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在历史和逻辑的生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步骤:对儒家道德体系的怀疑和批判——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奠基;对生死、是非等“成心”的破除一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初步形成;由“心斋”、“坐忘”而达“逍遥游”——庄子艺术化人生观的完成。艺术化人生观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对此作深入的体味、阐释和展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一位有极强现实关怀的浪漫主义者。为了结束当时人们的倒悬状态,庄子通过含弘光大的思想系统和汪洋恣睢的语言文字,提出了由养生到逍遥的悬解之路。他的理论旨趣在于实现个体逍遥进而人人得以自由,最终达到天下大美的状态。而他顺道而行、静观默赏的自然美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