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平原河网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校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各类涉水规划对防洪的影响,分析了平原河网区城市的洪涝特性及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提出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区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防洪安全校核计算方法.以太仓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安全校核计算为实例,根据该市土地利用特点和下垫面特性,分别建立相应的产汇流模型,计算不同规划条件下的河网洪水位,计算结果可以为制定满足太仓市防洪安全要求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雨水及防洪规划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河涌集流时间及流量的计算,河涌纵断面曲线的确定及横断面尺寸的计算。并以广州市科学城防洪规划为例,用CAD方法进行实例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燕 《科技资讯》2006,(12):223-224
平原河网地区防洪工程在抵御洪水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计算防洪效益时,由于工程分布相对密集,运行时需要联合调度,很难从整体的防洪效益中准确界定单项工程的效益,目前普遍使用的防洪效益计算方法均不能严格适用。本文旨在探讨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单项防洪工程效益计算的方法,提出了比例系数法。  相似文献   

4.
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暴雨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传统设计暴雨方法仅适用于山区性流域,目前平原河网地区的设计暴雨仍是难题,这严重影响了设计洪水计算的精度。结合太湖流域的水文特点,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中研究提出适合平原河网地区的同频率典型降雨与分类下垫面产流方法相结合的太湖流域设计暴雨方法,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应用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设计洪水成果实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防洪减灾和总的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起综合治理小流域洪水的数学规划模型式,并通过实际工程的数据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和理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区间优化方法在水库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间分析思想,将区间优化方法引入水库调度问题,同时以水库防洪调度为例,建立了区间优化模型.结合实例对水库调度区间优化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的动态规划方法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区间优化方法用于水库调度问题,不仅优化原理清晰、计算方法易于理解,而且所得结果优于动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复杂的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问题为研究背景,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递阶求解原理和多目标权重方法,提出了子系统之间分解协调连接递阶结构的计算方法,建立面向决策支持的长江防洪系统的多目标联合调度模型.在考虑已建成的三峡水库及其他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将边界定为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水库至汉口河段,并运用1931年、1935年和1954年资料进行模拟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考虑了防洪系统的多目标性、系统的拓展性和防洪系统各个水库的可操作性,而且考虑了防洪系统整体目标,同时可调整有关目标函数权重参数进行各个目标的权衡分析,可以生成面向决策支持的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多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本文中首先论述了防洪发电库容分配有失之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洪发电库容分配的新 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去有仅能合理的计算防洪库容之计算支出,而且大大的化简了计算工 作。 本文中文第二部分讨论了几种不同调节类型之防洪发电水库,分别对每一种调节类型水 库提出了考虑共用库容时之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电能简化计算方法。 在本文之最后一部分,论证了利用防洪库容获得保证出力及多年平均电能之经济性和合 理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河流中防洪发电对水库运用上的矛盾,有一部份是由於以在计算防洪时采用设计洪 水的流量过程线所造成。本文中提出利用防洪“计算累积曲线”及发电“计算累积曲线”来 进行防洪发电水库的计算.并叙述了决定符合於计算保证率的计算累积曲线的方法。指出用 “计算累积曲线”进行计算,可以更合理地使用防洪一发电水库。并根据技经比较的原则, 介绍和用“计算累积曲线”来决定防洪一发电水库最有利的容积的方法,指出多年调节水库 计算中的特点,以及根据此最後容积决定坝高的原则。最後作者并指出,本文中所提的原则 基本上亦可适用於其他多元利用的水库。  相似文献   

10.
子牙河流域是海河流域防汛工作的重点之一.子牙河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设对保护流域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子牙河流域内水文特征及防洪体系现状与特点,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普遍原则,实现子牙河流域防洪规划,维持并完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格局,依据防洪规划标准在流域范围内开展防洪工程规划,并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滹沱河和献县泛区防洪规划为例,经规划该区域防洪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流域内防洪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子牙河流域内防洪规划的最终实现,可使该流域内防洪措施更加完善,流域防洪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个方面综述了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堤防、河道、湖泊调蓄、水库调蓄、分蓄洪区、排水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承灾能力7个方面进行评价;非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救援与恢复能力、社会基础支持能力、灾害管理政策法规及科普宣教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对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评价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洪水灾害避难迁安系统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洪灾避难迁安系统是防灾减灾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为此在数字高程和溃口流量资料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膨胀算子和水量平衡法来模拟淹没水深和范围;针对道路网络特点,提出"点线结合型"洪灾避难分析思想,并根据随机度划分防洪预警水平;利用界壳理论中的开关模型对进入安置区的人口进行控制;再利用G IS图层叠加法和前景理论模型来优选出最佳方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防洪安全领域积累的监测数据,准确理解防洪安全态势,形成科学的综合决策,通过融合态势感知相关理论,提出面向流域防洪安全的态势图谱构建及可视化方法。从时空对象的特征、关系和行为入手,结合态势理论本体方法,针对流域防洪安全问题,厘清了相关的态势感知概念,构建了防洪态势指标体系,提出了态势图谱建模及可视化方法,并介绍了该理论在丹江口库区的应用,对态势感知理论在防洪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灰色系统的灰关联决策为理论基础,针对洪水调度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多目标水库洪水调度的灰关联决策模型.最后,以洪家渡水库为例进行灰色优选,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可行性,从而为洪水调度方案的优选提供了新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防汛管理和决策水平滞后的状况更为突出,需要引入SDS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来全面支持防汛决策过程.针对特大城市上海的防汛特点,综合水文、气象、地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知识库等多项内容,设计了具有实时监测、预测预报特色的防汛SDSS.系统辅助防汛指挥部门科学合理地制定决策调度方案,初步实现把城市防汛工作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城市防洪指挥决策系统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防洪的特点,综合水文、气象、地理、计算机及网络、电子通讯等多学科内容,建立了城市防洪指挥决策系统。该系统以科学的手段和方式,辅助防汛指挥部六在防洪抗拱斗争中及时获取水情、雨情、工情和灾情,避免客观产人工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决策失误,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决策和应急方案,实现把城市防洪工作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可变模糊决策理论及其在水库防洪调度决策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建立可变模糊决策(优选)理论,提出以对立模糊集概念为基础的可变模糊决策模型与方法.其特点是模型及模型中的参数权向量可以变化以提高系统决策的可靠性.其次,根据水库调度决策中汛期各阶段目标重要性的不同,应用非结构性决策模糊集分析的二元比较法确定水库防洪调度目标的经验权重(主观权重).最后,将可变模糊决策模型与方法用于丰满水库洪水调度,实例表明,该方法科学实用,能够提高水库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汛期洪水循时程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随机水文学基本原理,研究洪水循时程的变化,计算洪水循时程变化的概率分布,并以此确定水库汛期防洪限制水位,缓解水库汛期防洪与兴利的矛盾,为水库汛期控制运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国内外防洪标准制定方式的的归纳,以及对中国公路桥梁防洪标准制定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了现行标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学习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发展研究不够;指导思想不够全面,防洪思路需转变;特殊地区公路防洪标准考虑不全面。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防洪标准修订的两点建议:一是基于洪水风险管理理论,考虑公路建设综合效益,制定公路防洪标准;二是细化公路防洪标准的等级划分,并对特殊地区加以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