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危机事件的频发,危机管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危机事件高发度和危害性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研究体系尚不完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大研究投入、改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研究体系,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危机事件产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作用领域及危害性也在增加,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危机事件的产生机制,认为社会结构分化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构成“燃烧物质”,舆论媒体的错误引导、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及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薄弱组成“助燃剂”,而突发公共事件则是“点火温度”。当三者在同一时空条件下耦合,由社会结构分化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便会演化为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生活中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些事件都对社会稳定、政府工作、普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影响甚至造成危害。如何避免或者减轻公共危机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成了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在客观分析中国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并比较系统地探讨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找出高校公共危机不同阶段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危机管理能力成为公共管理者的必备技能,良好的危机管理技能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机事件所带来的损失。本文介绍了我国公共管理者在危机管理中的不足并在如何改进上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期。近些年来,"非典"事件、汶川大地震、2008年大雪灾、"瓮安"事件等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程度上社会秩序的混乱。现实迫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危机管理的时代。美国开展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早,在较为丰富和先进的理论指导下,美国在危机管理实践中也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国家危机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上先后发生美国”9·11事件”、英国伦敦“7·7爆炸”恐怖袭击事件,我国也于2003年遭遇SARS,2008年遭遇雪灾和地震,这些突发事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多重变革期,公共危机的形式和概率明显增多,如何来应对这些公共危机,是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第三部门在预防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具体处理过程以及承担公共危机管理后期的一些实务性工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同时,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及其自身所具有的趋利性、低实战能力等问题的制约,第三部门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时也面临重重困境,须降低准入门槛、鼓励适度竞争、重视本土化建设,并提升应对危机的实战能力和加强行业自律和互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刚 《科技信息》2012,(32):31-31
危机预警是城市公共管理者的第一道防线。预警机制建设的滞后使我国城市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而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加剧了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因此,应该树立科学的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理念,构建有效的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指标评价体系,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纳入到一个有序、规范、条理的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10.
03年"非典"标志着我国进入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高发期,之后禽流感,煤矿爆炸,冰雪灾害以及汶川地震等一系列严峻的突发危机事件,不仅给中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也暴露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考验了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突发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威望和形象,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城乡以及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差异和突出矛盾;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作了深入探讨,提出要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中,加快建立民族地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民族地区在公共服务领域和其他地区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其基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促进城乡一体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为保障,加大中央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创新社会管理,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运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管理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而随着少数民族在发展中“自治”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对政府政策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而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目标群体(公共政策间接客体)的参与是提高政策过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所以,对少数民族群体的政策参与问题加以分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运用公共政策来推动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辽宁少数民族自治县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处于劣势,尤其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和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在深入分析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民生状况与公共服务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地阐述了加快推进省内少数民族自治县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维系民族地区群众健康、社会情感和社会结构稳定的给养脐带。为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比较、逻辑分析等方法管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群众生活质量的历史与现实关系,可以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生活里依然具有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体现社会民主自由、创造经济机会、搭建社会机会平台、构筑社会安全保障、规范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守卫地域环境等多元价值功能,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提升生活质量有益手段。因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加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体育参与;充分发掘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合理、有效配置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培育和发展与少数民族群众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共同体”组织;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和谐文化与民族和谐相互促进律;和谐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结合律;和谐文化与民族群众认识、接受的心理机制衔接律;和谐文化共建共享律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规律对进一步推动和谐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不足一直是困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以8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存量、增量和聚类分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投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与我国发达地区进行了对照比较之后,提出了针对各地特点,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不同的时代图书馆精神有不同的内涵,图书馆精神必须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以民族地区高校为例探讨了当代社会传统图书馆精神的缺失和危机,以及图书馆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馆外流通点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升与拓展的重要途径。以红河州图书馆为例,对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外流通点的服务工作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提出了要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培育文化市场,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