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质学与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的学习及掌握对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质学与土力学主要学习土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教学加强学生对该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该文结合研究者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究。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方法复杂,学习难度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借鉴国内外教学实践经验及结合专业自身特点,根据专业培养教学目标和职业工程师教育能力培养要求,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全球化视域下,以思维为灵魂、方法为重点、地表水地下水相结合、水质水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实践表明,学生掌握程度高,能力提高快,教学效果不错,可供同类专业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课程特点,主要从加强前导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兴趣;整合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锻炼;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扩大学生视野;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程中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1+5"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丰富体验教学的实践形式,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让学生了解自我、调整职业态度、掌握就业技能,推进该课程的教育及服务,达到课程育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省级精品课程的实际要求,对"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以具有代表性的"信号采样与重构实验"为例体现教改的进展阶段,该实验一方面以计算机为辅助教学手段,用直观性强的信号分析软件MATLAB帮助学生完成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可视化建模及仿真调试;另一方面以模块合成化的实验形式进行硬件实验的尝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信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课程改革,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这些措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一种必要的手段。针对当前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和虚拟实验平台存在的不足,结合实物实验实际内容,开发了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拉近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距离,将理论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和实物实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是讲授现代人力资源测评技术,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现代人才测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相应技能。在该课程教学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及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如何提高其教学实效性是每个任课教师必然直面与研究的课题。文章从以适应大学生活为切入点,使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从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入手,拉近课程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课程走进学生心灵;“日行一善”道德实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笔者教学实践探索,对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明珠 《科技资讯》2012,(4):213-213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得学生能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让学生获得专业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专业知识基础。中职学生基础差、空间想象力缺乏及学习兴趣不高,加之课时压缩、内容增加,教材过时,教学手段落后《,建筑制图与识图》成了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现本人根据多年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及研究成果将在下面介绍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际应用式教学及现代化吸引式教学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对该课程的授课方法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从团队式互动教学、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实践、软件仿真项目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面向实践的课程教学探索。实施三年以来已取得显著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了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大学工科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为了提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文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方法并研究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该课程的理论认知结构,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要点和精华,采用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实践性强,教学知识点多,学生感觉难掌握,本文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进行的一些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福吉  刘巍  卢晓红  陈星 《科技信息》2011,(33):46-46,60
由《微机原理》和《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整合而成的"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已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分析整合后该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探索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通过对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践,最终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为"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本文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该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曹海静  蒋秀丽  蒋峰 《科技资讯》2014,(36):191-191
汲取《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教学经验,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期待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教学现状,该团队进行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这门课程的课程建设,力求做到对教材最大程度的整合,做到知识点重复率降低,同时扩大知识面,将物理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该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方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本文从动漫专业教学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强"的特点出发,将此类课程考核方式以"阶段性、体系性、延伸与扩展性"为线索,对考核评价方式与评价机制进行分析与设计,旨在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评价与衡量,也给教师一个教学指导。考核的终极目的是为培养综合素质更高、实践性能力更强的学生而服务。  相似文献   

19.
验教学是培养综合性、应用性复合人才的有效途径。《电机与拖动》是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的电类专业课程,长期以来,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重点,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认真贯彻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开发任务式教学模块,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学生为本位,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构建大学生教育实践创新训练体系,积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更新创业理念、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