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永珠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150-150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学习是一个从有疑到解疑的反复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树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观,掌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从创设情境、激发疑问;师生融洽、对话教学;掌握方法、解决问题;正确评价,体验成功等4个方面阐述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影响政治课教学实效.在分析了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并把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之中是创新精神形成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的新途径。主要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甚至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生命的源泉。目前学校学习普遍存在情况是学生只学习怎样回答问题。可是,学会提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质疑”应成为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应选择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宋朝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  相似文献   

8.
方雪梅 《科技资讯》2010,(20):183-183
实施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精神,是顺应现代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对问题教学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了有益探导。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教法,更要求我们的老师去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还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1.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回答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石。目前大班额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杜艳娟 《科技信息》2012,(26):322-322
古人云:"学则思疑,学贵善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顾瑜 《科技信息》2011,(7):261-261,419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入手,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魏周年 《甘肃科技》2012,28(19):95-97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中小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完善思维结构、发挥主体作用和提高学习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应试教育、课堂组织和教学氛围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相对较缺乏。可从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笔者从英语问题意识的提出、概念的界定和英语问题意识教学的具体实施等方面简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虽然有了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却一定没有创造。这说明问题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结果就是学生没有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文章阐述了快乐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对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发展为本的理念,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网络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大量运用,课堂环境与以往相比大为不同。网上冲浪、QQ世界,网络改变了学生以往沉闷的学习生活。学习起于思考,思考源于怀疑。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认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具备了语文能力。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能力。因此,新时期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固定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真正引向学科的创新行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善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数学课上努力创设一个与之适应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大胆地尝试,以达到促进其思维发展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设置教学情景中的设疑、激疑两个环节谈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一、创设问题的情境一一眨眨“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从新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境,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常常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